德國統一後的聯盟歸屬之爭,在科爾和戈爾巴喬夫的會晤中降下帷幕。美國《波士頓環球報》評價說,這是東西方緩和的高潮,它標誌著冷戰從此結束了。
西方國家和西德無疑為這次會談的勝利歡欣鼓舞,但是,民德的反應又如何呢?他們對此有何評價?
1990年8月上旬的某一天。
民德,柏林。
落日緩緩地下沉,地平線上的山巒、河流以及建築物染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的煙霧。夜色越來越濃,暮夜在悄悄地遞嬗。
兩個男人坐在暮色裏,他們的輪廓被落日的餘輝烘托、渲染得棱角鮮明。這倆人一個叫德梅齊埃,一個叫梅克爾。梅克爾說:“總理閣下,您知道,科爾已經同戈爾巴喬夫在北高加索列茨諾沃茨克城達成了八點協議。這八點協議的問世就意味著實現德國統一的最大外部障礙已基本消除。但是,有一點,總理閣下,科爾同戈達成的協議中有一部分問題涉及民德,可是,科爾卻沒有同民德商量而自作主張。民德在自己的對外政策上應該享有決策權。我想,民德政府就蘇軍在民德留駐期間的法律地位和撤軍日期有必要同莫斯科舉行會談。”
德梅齊埃靜靜地聽梅克爾把話說完,他沒有馬上發表意見,而是把一份資料遞到梅克爾的手中,“外長先生,我想請你先看看這份資料。”
德梅齊埃的態度使梅克爾略感吃驚,但是這位民德外長還是接過總理遞過來的資料。看過之後,梅克爾臉色為之一變,他驚歎道:“總理閣下,我未料到我國經濟會惡化到這種地步!我想,我們應該想辦法使我國的經濟走出低穀。”
德梅齊埃輕歎一聲,他的臉在暮色中顯得更加抑鬱,“不錯,我們應該給我們的人民以富裕的生活和合適的工作崗位。但是,如果得不到西德的援助,我想,在近期內,我們沒有辦法使它走出低穀。”說到這裏,德梅齊埃沉默一會兒,又說:“我想,現在應該是考慮如何正式加入西德的時候了。在發展經濟上,科爾總理應該比我更有辦法。”
梅克爾說:“但是,總理閣下,從7月1日兩德正式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之後,我國政府又同西德政府在7月6日實現政治統一的問題進行了談判。我想,在不久的將來世界上隻有一個德國了。”
德梅齊埃啞然失笑道:“外長先生,你又不是不知道,政治統一困難重重,我們的政府舉步維艱啊。”
梅克爾聞言,臉上的表情立即嚴峻起來,他當然知道德梅齊埃麵對的困難是什麼,這次困難甚至使民德發生了一場政府危機。
自從政治統一提上日程,民德各黨就為民德何時加入西德展開一場激烈的爭吵。7月8日,民德自民黨議會黨團提出盡快宣布加入西德,然後再舉行全德大選,這個主張得到民德社民黨的支持。而基民盟和德社盟則認為在簽署第二個國家條約後宣布加入,等到全德大選揭曉再正式加入西德比較合適。結果雙方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直吵得麵紅耳赤。
麵對這種情況,德梅齊埃憂心如焚,他一方麵同自民黨、社民黨商討,另一方麵又同基民盟和德社盟溝通,希望能找出一個令雙方都滿意的辦法,但是毫無結果。這時(7月24日),自民黨為了達成所願,向德梅齊埃提出退出政府,社民黨也表示不再參政。
其實民德各黨各派都在主張盡早加入西德,但是又為什麼偏偏在加入的時間上爭來爭去呢?原來,其中另有隱情。7月25日的《新德意誌報》評論說,它們這些黨派所爭執的問題,隻是從它們本黨的利益和個人的升遷出發,並沒有考慮到民德選民的利益。
民德自民黨主張先加入西德,後舉行全德大選,是為了把西德的選舉法搬到民德,把無法獲得5%以上的選票的民德小黨拒之門外,使它能夠像西德的自民黨一樣左右逢源。
民德社民黨之所以支持自民黨的主張並不是因為出於一番好心或認為自民黨的主張合情合理,它的真正目的是打擊民社黨,因為民社黨在西德並沒有姊妹黨,盡管它在3月18日的大選中獲得了16.3%的選票,但是,如果先加入西德再舉行全德大選的話,民社黨將很難越過5%的選票大關,這樣一來也就不能進入議會了。在這種情況下,原來支持民社黨的選民很可能會支持社民黨。
那麼基民盟主張在簽署第二個國家條約後宣布加入,全德大選之後再正式加入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其一,它想阻止社民黨奪取民社黨的選民;其二,它想幫助它的執政夥伴德社盟能夠順利地進入全德議會。在3月18日的選舉中,德社盟隻獲得6.32%的選票,如果按照先加入西德,後舉行全德大選的方法,德社盟很可能被淘汰。
怎麼辦?
德梅齊埃坐在暮色中雙眉緊鎖,臉上掛著一縷難以掩飾的憂愁。這個憂愁甚至比這昏暝的暮色更濃更稠。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太重了,就像一塊千斤巨石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當初,他曾帶領著基民盟參加競選,如今他卻不得不在競選的勝利中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