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問天,鬥士暮年(2 / 2)

1960年9月,在1953年10月至1955年2月期間任國防部長的拉翁,要求解除自己對以色列特工1954年在埃及的慘敗所負的責任。一時間,成為以色列全國輿論的中心。專門委員會研究了有關材料,認為拉翁不應對這件事負責。本·古裏安拒絕承認委員會的決定。拉翁事件表麵上是本·古裏安與拉翁的爭論,實質上是本·古裏安借打擊拉翁而打擊巴勒斯坦工人黨老人的努力,因此在爭執中,元老派沒有給本·古裏安過多的支持。本·古裏安感到失望,於1961年1月辭職,建議巴勒斯坦工人黨在他和拉翁之間作出選擇。經過激烈的爭論,中央委員會通過決議,罷免了拉翁的猶太工人總工會總書記的職務。1961年8月,議會換屆選舉,本·古裏安重新領導政府。但他和巴勒斯坦工人黨之間的摩擦並沒有結束。1963年6月,他再次退出政府,建議列維·艾希科爾作為自己的繼任。1964年,本·古裏安要求法院審理“拉翁事件”,認為這是自己的責任和頭等重要的問題。1965年1月,巴勒斯坦工人黨拒絕了本·古裏安的要求。

1965年7月12日,本·古裏安另組拉菲黨,並在猶太工人總工會和議會選舉中以獨立的政黨出現。拉菲黨在猶太工人總工會中獲得12%的選票,在議會中占據10席。“六·五戰爭”結束後,拉菲黨同巴勒斯坦工人黨和工人聯合黨合並為以色列工黨。本·古裏安沒有加入以色列工黨。1969年10月,他領導“國家黨”參加選舉獲得4個席位。翌年,本·古裏安退出議會,回到1953年離職時曾經生活過的薩代博克爾,徹底拒絕參加一切政治活動,埋頭寫作。他的回憶錄、書信和文集用希伯萊語和其他語言出版。

夕陽西下,金暉水一般瀉在內格夫沙漠上,勾勒出一道充滿著古樸美、雄渾美和力量美的風景線。一位滿頭銀絲的老人靜靜地欣賞著眼前的古樸、雄渾和力量。他的思想正沉浸於本民族榮辱興衰的大碰撞中,他力圖從中揭示出本民族劫後餘生重樹尊嚴的內在因素,他相信他能在內格夫沙漠裏找到答案。所以每當黃昏,本·古裏安這頭使猶太人有了自己家園的雄獅總要作他所獨有的思索和遐想。

1973年,贖罪日戰爭後不久,這位現代以色列之父停止了思索和遐想。

(執筆:張利)

§§第二十六章 中東鐵娘子——梅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