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學生主體,讓閱讀教學更有效
現代閱讀
作者:劉美芹
【摘 要】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強調要展開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有效對話。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行為,我們必須保障學生作為課堂活動和閱讀的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彰顯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染上個性的色彩,才能真正把握“對話”的實質,才能讓教材文本呈現更多的精彩。
【關鍵詞】
平等 有效 對話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隻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拚音這個識字工具後,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一、營造自學的良好氛圍,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思考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傳統的閱讀教學無法適應這一要求,要改變老師講,學生聽記抄背這一現狀,首先要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現,探索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種心理能力,是學生通過讀書,憑借對語言及語境的直接感知,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能力。其次,可以改革課堂的閱讀教學辦法,大力提倡個別化教學,減少集體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學生個別化學習,教師個別化輔導的統一,是一種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麵。進行個別化教學時,教師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再次,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好全班的交流,就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段及課文主要內容,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及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提出”疑”或”惑”,展開同桌或小組的合作學習。在彙報合作學習成果的過程中,進行討論交流,甚至爭論,教師加強調控引導,避重就輕。不僅使學生學有所得,而且逐漸建構知識,方法,逐漸學會學習。
二、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閱讀教學中,隻是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的局麵。我們要通過一篇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形成閱讀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要想辦法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學得比較主動了。教師可以讓學生預習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讀讀拚音,詞義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決的,老師幫助解決。教學中,教師引導、啟發學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內容等)提出來。有的時候,學生確實提不出來,教師就問他們某句話,某個意思懂不懂。這樣讓學生逐步養成閱讀課文時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並且提出問題來的良好習慣。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盡可能啟發他們互相解答。他們確實解決不了的,才由教師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