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9億中國農民正在為人類文明的“複歸”和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揮寫著自己的曆史。中國億萬農民,在鄧小平同誌改革開放光輝思想的激勵下,首創了被譽為中國秘密武器的中國鄉鎮企業。中國鄉鎮企業在短短的十餘年中使數十萬個農村由單一的、封閉的農業社會裂變為農、工、貿結合的多因子的、開放的社會,早晨的曙光灑滿了山村的原野,農民意氣風發地站在鄉鎮企業的高樓上,突然發現了鄉村以外還有一個更燦爛光彩的新世界。以往的成功給予他們勇氣,於是他們懷著更大的激情去作新的曆史跨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巨幅新標語,更激起億萬農民從“離土不離鄉”走上了“離土離鄉”的大道,決心要在社會主義大市場中闖蕩新的天下。因此,醞釀於80年代末,成於90年代初的農民市場潮,實際上是第四次農民鄉鎮企業潮的伴生潮,確切地說是農民鄉鎮企業的延伸、繼續與發展。它是中國農民更加成熟的一個標誌。這是一支由農民中富有創新精神的年輕農民組成的隊伍。在比較利益與向往新生活的巨大動因的驅動下,他們揮淚告別了父老鄉親,去尋找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理想。開始,浙江一帶農民零零星星地,三三兩兩地各自帶著自己的小手工藝工具與小商品,邁開了艱難的步子走向全國各地。當第一批浙江農民來到北方農村時,這對於封閉已久的北方農民來說簡直是看“西洋鏡”,無論是這些南方人的衣著、商品、手工藝以至他們帶著濃厚的“蠻腔”的普通話,均令當地農民發笑。但是不久,當地農民發現這些“蠻子”發了大財,沉睡了數千年的當地農民才突然醒悟了,中國社會固有的氏族關係鏈全麵“倒戈”。本來是維係傳統社會的氏族關係鏈,現在則成為破壞傳統社會的傳動鏈。由於原先的親連親、族連族是一條可以向無限遠伸展的“鏈”,因此,當第一批出去的農民成功後,不僅給後來者提供就業信息,還會在技術上、資金上給予積極、主動的支持。於是,第二批、第三批人出動了,於是越來越具有聲勢、越成功。這是一種能量積累式加速運動。超穩定社會終於裂變了。農村中的居住人口,如大海之潮,時漲時落,農忙、春節來臨,大量的人口突然如從“地下”冒出來,熙熙攘攘,好不熱鬧。一過時節,鄉村又是人煙稀少,一片寧靜。潮漲潮落兩番景觀,一改往昔的呆滯,周而複始的農村社會,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市場經濟大潮不停地喘動、漲落、奔騰。單一的農業社會裂變為農、工、商的動態集合體。用以維係這個超穩定社會結構的種種祖輩傳下來的禮教、觀念、知識、技術、家規等等,如一串斷線的佛珠紛紛脫落。傳統的超穩定的封閉的農村社會結構的瓦解,使廣闊的農村成為開放的社會結構,它如饑似渴地吸收新文化、新知識、新技術、新本領……農民不再是“守舊”的同義詞。從本能地拒絕新事物轉變為樂意接受、主動尋找新事物,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是一個社會的根本性進步、革命性的進步。有了這種根本性的改變,醞釀於農村深層的無窮潛力,從地下湧現為現實財富。
當新世紀到來之際,青年農民在邁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開始走出傳統的農業部門,轉向工業、建築業、商業和服務業等非農產業,開始向非農化過程邁進,他們不僅以其傳統的吃苦精神,而且靠著現代創新意識,改變著中國農村,也改變著中國社會。中國農民中的中間力量——中國農村青年,正像早晨八九點鍾的太陽,朝氣蓬勃地迎接新世紀的曙光,因為,新的時代,帶給他們的將是無限的創業機遇和成才空間,在這樣一個發展的時代,變革的時代,每一個有誌於實現人生價值的農村青年都將大有作為,都將實現自己的夢想,也都會繼續譜寫新的曆史篇章。
記得有一位偉人曾經說過,你可以藐視一切,但絕不可以藐視青年。青年意味著朝氣蓬勃的生命力,青年意味著無窮無盡的創造性。因為隨著時代前行的腳步,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投身於創業的滾滾洪流,在各行各業的舞台上大顯身手,光彩照人,譜寫著自己壯麗的人生篇章。
創業成才,對於每一個農村青年來說,它不僅僅是一種新的人生觀念,而且還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思維觀念,它能使我們挖掘無限的創造力,創造人間奇跡。
創業成才,對於每一個有誌於實現人生價值的農村青年來說,它需要智慧的水分滋養,還需要車船舟楫的輔助,更需要堅固信念的支撐……
創業成才,對於每一個農村青年來說,它具有無限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它將帶給每一位農村青年新的希望和新的精神風貌,它將為每一個農村青年提供成才的“風帆”,使他們到達成功的彼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