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確目標立誌成才(2 / 2)

在第三產業中,飲食服務業尤其具有無限大的市場。“民以食為天”,這說明了人最根本的需要之一就是飲食,隻要人類存在一天,就要麵臨吃的問題。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人類解決吃飯問題的曆史。人們不僅在吃的範圍方麵而且在吃的方式方麵花樣不斷更新,尤其是在為別人提供吃的便利方麵,更是日新月異,如何使人們吃得好也是無數創業者最為關心的事情。

綜上所述,農村青年應選擇投資少,見效快,容易成功的領域作為自己創業的切入點或突破口,隻有選準了切入點,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斷取得輝煌。

3.積極開發創造精神

我們這個時代是高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充滿著創新的時代,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創新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關鍵因素。一個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其創新能力的強弱。為適應知識經濟的挑戰,我們國家急需一大批敢於和善於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創造性人才。創造精神,即創造性活力,是一個人能否成才的關鍵,農村青年應該自覺運用現代科學知識,克服思維過程中的定式,在成才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造力,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應注意以下幾方麵:

一是要強化創造意識。有的農村青年片麵地認為創造性思維僅僅局限於少數傑出的科學家和藝術家身上,這是缺乏創造意識的心理狀態。如果一個人長期安於現狀,墨守成規,缺乏創造意識,一般說來,他就不可能具有創造能力。國內外心理學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和研究證明,人人都有創造性思維的“閃光點”。激發強烈的創造動機,是強化創造意識的中心環節,創造性的心理動機主要表現在求知欲和進攻性等方麵。求知欲是促進人進行創造性活動的重要動機。第一個提出“核裂變”概念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弗裏施曾經提出,科學為了對“為什麼”這個老大難問題作出回答,不斷地從無知向有知進軍。對於農村青年來說,創造性意味著不斷開拓,尋找機會,把握機遇;創造性意味著頑強拚搏,靈活機動,創造業績。

二是要“自我實現”。美國的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類動機的理論》、《激勵與個人》等著作中,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後次序排成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包括維持生活所需的各種物質上的需要,如衣食、住房、醫藥等;安全需要,包括生活有保障,不會失業、生病或老年有所依靠等;歸屬和感情上的需要,包括與別人交際的社會需要,如情感、交接欲與自居作用等;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威信和成功;自我實現的需要,包括實現自己的潛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馬斯洛認為,以上五種需要是按上述次序依次滿足的,隻有當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才有可能滿足較高層次的需要。他將這些需要得到滿足的人稱為基本滿足的人。他對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刻畫了以下特點:能更有效地意識到實現;認識自己和認識別人;自發性;集中處理問題;獨立性;自立性;有不斷新鮮的鑒賞感覺;有不受束縛的想像力;對社會有興趣;與有同樣自我實現需要的人有深厚友誼;民主的性格;能辨別目的和手段;幽默感;創造性;有反潮流精神。根據馬斯洛的觀點,農村青年應自覺培養創造意識,力爭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

三是要發展優良的意誌品質。創造性活動要求人們自覺確定目標和支持自己行動,克服困難以實現目標。“目的性”是意誌的最重要的特征,崇高的目標能夠激發人們巨大的攻堅動力,從而作出創造性的成就,相反,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則往往一事無成。“頑強性”是一種可貴的意誌品質,古今中外凡具有建樹的人幾乎都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果斷性”表現在能夠迅速而又經過深思熟慮地選定目標;而“自製性”則是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必須具備的一個重要的意誌品質,表現為能夠排除一切幹擾,麵對任何打擊,甚至身處逆境而仍然巍然不動。對於渴望成才的農村青年來說,這些優良的意誌品質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