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最基層的組織,是村級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建設好農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對於加強和改進黨在農村中的領導,密切黨同農民群眾的血肉關係,加快農村改革和建設步伐,實現奔小康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黨中央和國家非常重視農村基層組織整頓工作,將這項工作當做加強黨的領導和農村經濟建設的重頭戲來抓,在中央《關於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通知》中,對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出了全麵部署,明確提出要達到“五個好”目標:一是建設一個好班子,尤其要有一個好書記,能夠團結帶領群眾,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二是培養鍛煉一支好隊伍,共產黨員能夠發揮助手和後備軍的作用。三是選準一條發展經濟的好路子,充分發揮當地優勢,加快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四是完善一個好的經營體製,把集體統一經營的優越性和農戶承包經營的積極性結合起來,增強經濟發展的活力,引導和幫助農民走共同富裕道路。五是健全一套好的管理製度。體現民主管理原則,保證工作有效運轉,使村級各項工作逐步走上製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五個好”目標的提出,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緊緊圍繞黨的基本路線,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成功經驗的總結,它適應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需要,為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衡量村級組織建設搞得好不好提供了科學依據。“五個好”是一個完整的目標體係。建設好領導班子,特別是選配好支部書記是關鍵,找好發展經濟的路子,加快奔小康步伐是中心,帶出好的黨員隊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是基礎,確立和完善好的經營體製,推動農村改革的深化是動力,形成好的管理製度和工作機製是保證。這五個方麵,彼此聯係,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是對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要求。農村青年可以依托集體力量,在農村黨支部的帶領下,走集體致富的途徑。對不同發展水平和工作基礎的村,具體要求可以有所不同,但“五個好”目標要求一個也不能少,都應當貫徹落實。當然,農村黨支部在工作中應該抓住重點,把突出的問題解決好。必須把實施“五個好”的目標當成係統工程來抓,堅持全麵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用“五個好”的要求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既有利於提高村黨支部的戰鬥力,也有利於增強其他村級組織的功能,有利於集中群體智慧,為農村青年致富成才創造條件,使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提高到新水平。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是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路線,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需要,事關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組織保證的大局。鄧小平同誌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共產黨的領導,必然四分五裂,一事無成。”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基層組織的核心。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提高了,黨的領導才有堅實的基礎。抓不抓基層組織建設,是檢驗是否貫徹“兩手抓”方針的重要標誌。正如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兩手抓,關鍵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這是落實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根本保證,是新時期黨的建設這個偉大工程的重要“基礎工程”。在實踐中,我們必須把基層組織建設和經濟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緊緊抓住黨的建設這個關鍵不放鬆。通過抓好基層組織建設,使黨員堅定信念,解放思想,找出發展經濟的路子,加快實現小康的步伐,實現共同富裕;經濟搞上去了,集體經濟實力壯大了,增強了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服務功能,基層黨組織才有更堅強的戰鬥力和凝聚力,才能帶領農民建設富裕、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近幾年,隨著黨中央的富民政策不斷推進,在全國各省、市、地區先後湧現出許多小康村,如天津大邱莊、江蘇華西村、陝西岐星村等新型農村。這些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農村的崛起與富裕,無不是有了一個好的支部書記、一個好的支部班子、一條好的經濟發展路子,才得以發展壯大起來的。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正是具備這些條件才成為河南省的“文明村”、“明星村”。年產值由1984年的70多萬發展到1994年的8.02億元,這十年中就增長了1100多倍。南街村人認為,南街人致富靠的是黨中央英明政策,靠的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靠的是有一個堅強正確的黨支部領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南街村也是先後在農業上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對村辦企業也實行了個人承包,根據黨的發展農村經濟政策,也鼓勵發展個體、私營和各種形式的經營聯合體。在發展過程中,幾經周折,結合南街具體實際,探索出了一條加快南街發展步伐、大力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正確途徑。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作為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大措施,對廣大農民擺脫貧困、解決溫飽問題起到了巨大作用,是在農村的一項長期穩定的基本政策。聯產責任製的最初實施,也給南街人帶來了實惠,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逐步加大,農村政策的進一步放寬搞活,南街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又出現了新矛盾、新問題,甚至到了妨礙繼續發展,亟待加以解決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