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團支部是廣大農村青年的政治組織。圍繞中心,服務全局是農村團支部的基本工作原則。當前,農村團支部的中心任務是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為指導,把共青團建設成跟隨黨站在時代最前列,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農村青年建功立業,健康成長服務,在青年中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領導青年農民就是要帶領青年農民緊跟黨走,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結合農村青年實際開展活動,帶動農村青年科技致富,服務成才。教育農村青年就是要把青年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服務青年農民就是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中、生活上關心、愛護、幫助青年,積極為青年的健康成長、崗位成才提供條件。最終成為青年農民走上富裕之路的好幫手。陝西省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青年的願望,在全省團員青年中開展了“三秦青年創業興陝行動”,是對農村團工作的一個統領,廣大農村青年應該積極投身到這一行動中去,按照團組織的引導創業成才。
近年來,在農村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村青年的流向、流量和分布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村青年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也出現許多新的特點。如何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農村團支部的組織優勢,切實按照農村青年的組合方式建團興團,形成覆蓋全體農村青年的網絡化農村團組織體係,是擺在農村團支部麵前的一個難題。針對這一問題,許多農村團組織做了有意義的探索。我們以山東壽光市的團建工作為例,探討團建工作的有效途徑。
壽光市是一個縣級市,是全國著名的蔬菜之鄉,地處渤海萊州灣南畔,總麵積2100平方公裏,人口98萬,其中農業人口87萬,全市設33個鄉(鎮)976個行政村。全市28歲以下青年27萬名,團員5.3萬名。其中農村青年12.6萬名,團員2.4萬名。農村團青比例為19%,全市建有33個鄉(鎮)團委,6個產業團委,98個村團(總)支部,1991年以來,連續三屆躋身“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先列。1997年被山東省委、省政府確定為農業現代化建設試點市。1998年,該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650元。壽光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得益於實施農業產業化戰略。動作模式是: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通過抓瓜菜、糧食、果品、花卉、肉雞等八大主導產業,全市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農村生產經營體係。
壽光農村團的工作實現了主導產業團的組織網絡與生產經營網絡,團的活動方式與生產經營方式的有機融合,農村團的工作正在逐步擺脫行政化的舊模式,跨入產業建團、團促產業、產業興團的新軌道。他們初步摸索出了五種團建模式:一是依托龍頭企業建團。就是在主導產業的龍頭企業設立團委,在其拉動的產業鏈上設立團總支(支部)或團小組。二是依托生產基地建團。就是在主導產業各生產基地建立團委,將其相關聯的村團支部劃歸基地團委管理,形成以生產基地為中心的產業團組織網絡。三是依托專業市場建團。就是在專業市場建立團委,一頭連生產團支部,一頭連銷售服務隊團支部。四是依托團辦實體建團。就是利用團辦實體的經濟優勢,在與經濟利益聯係的同時,賦予其一定的團組織管理職能。五是依托小城鎮建團。就是在規模較大的小城鎮,加大社區建團的力度,發揮小城鎮社區團委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