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清明節,祭謁黃帝陵墓,參加祭陵者有邊區政府代表、教育廳廳長賀連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代表高錦純、中共黃龍地委書記強自修、黃龍分區專員黑誌德以及黃陵縣工、農、兵、學、商各界1500餘人。在晨光熹微中相繼步上城北的橋山山頂,通過古柏參天的山路,穿過蒼翠的鬆坊,集聚在陵前的廣場。祭前會場上蕩漾著雄壯愉快的歌聲:“永遠的勝利,永遠的光明。”“生活在解放區真是快活。”祭奠儀式莊嚴隆重,在洪亮的軍樂和禮炮之後宣布開始,由賀連成廳長主祭。斟酒、獻爵、獻花、恭讀祭文,燭光輝煌,香煙繚繞,祭畢,賀連成廳長及駐軍代表均在陵前發表了講話。
1949年清明節,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特電陝西省政府主席董劍為代表遙祭黃陵。典禮在西安新城大樓北麵舉行,由省府秘書長蔣堅忍代表董劍主席任主祭官,省政府各委員及各廳處及師專校長劉安國等陪祭。
除清明節公祭外,民國時期還有一些名人到黃帝陵進行拜謁。如1918年愛國誌士於右任於清明節在中部縣縣長陪同下冒雨拜謁黃陵,並寫有謁陵詩一首:“皇祖威靈我欲攀,西征間道禮橋山。彌天風雨傷今日,垂老倉皇過此間。獨創文明開草昧,高懸日月識天顏。幹霄古柏摩挲遍,掛甲何人亦等閑!”他到南京後即約友人,搜集和整理有關史籍記載,輯成《黃帝功德紀》,並親撰序言,於民國24年(1935)4月初,由南京仿古印書局排印出版。
1955年8月陳嘉庚先生第二次拜謁黃帝陵,當時他擔任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在莊明理、張楚琨等同誌陪同下,在赴延安途中再謁黃帝陵,見到由於年久失修,陵園荒廢,廟宇殘破,陳嘉庚先生認為他有責任向毛主席反映。同年10月9日,他在寫給毛主席的信中說:“我此次訪問西北,於9月中旬再訪延安。途經黃陵縣時,順便拜謁黃帝陵和軒轅廟。院中曆代碑石猶在,千年古柏森森。惟廟宇木料已腐壞,勢將傾塌,庭中草地,多為農民耕種,陵山多數私墳如鱗。曾查詢縣長,據說自解放後至今未派人看管。保護山林標語雖有,但徒有其名。黃帝陵乃我國民族曆史遺跡,解放後人民政府對曆史文物及各處寺廟尚且保護修飾,而黃帝陵竟任其荒廢,抑或中央主管部門因偏僻未暇顧及。”毛主席接信後即在原信上批示:“周總理:此件閱後,請批交有關機關處理。我看陳先生的提議是有道理的。”
二、祭 文
1907年同盟會祭文
維黃帝紀元四千六百零五年九月重陽日,玄曾孫某某等謹以香花清酒牲肴之儀,敬獻於我皇祖軒轅黃帝之墓前而泣告曰:
惟我皇祖,承天禦世,鍾齊孕靈。乃聖乃神,允文允武。舉修六府,彰明百物。翦蚩尤於涿鹿,戰炎帝於阪泉。揮斥八埏,疆裏萬國。用是奠基中夏,綏服九州,聲教覃敷,訖於四海。凡有血氣,莫不尊親。自是以後,聖子神孫,曆世相承,堯舜以禪讓緝熙,湯武以征誅定亂,洎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皆能仰承遺緒,奮厥聲威,鎮撫百蠻,光宅九土。其間偶逢衰替,暫墮綱維,穢醜跳梁,蠻夷猾夏,然皆曆時未幾,族服厥辜,棄彼氈裘,襲我冠服。我民族屢蹶屢振,既仆複興,卒能重整金甌,澄清玉宇者,莫非我皇祖在天之靈,有以默相而佑啟之也。迨至前明甲申之歲,國運淩遲,建州虜夷,乘我喪亂,驅其胡騎,入我燕京,盜踞我神器,變亂我衣冠,侵占我版圖,奴役我民眾。神州到處,遍染腥膻,文化同胞,備受壓迫。剃發令下,雖聖裔猶莫逃;旗兵駐防,遍禹跡而皆滿。又無論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二百年之慘痛猶存,十八省奇恥未湔已也。且近年以來,歐美民族,對我環伺,各欲臠割大好河山,而滿清政府恣其荒淫,不恤國恥。殷憂之士,義憤填膺。近有執義幟而起者,粵東如陸皓東、鄭士良、孫逸仙;湖南如馬福益、黃克強、唐才常,均矢誌盟天,力圖恢複。某等生逢艱巨,何敢後人!乃集合同誌,密籌方略,誓共驅除韃虜,光複故物;掃除專製政權,建立共和國體,共赴國難,艱巨不辭。決不自私利祿,決不陷害同人,本眾誌成城之古訓,建九州複分之義師。伏望我皇祖在天之靈,鑒此愚衷,威神扶佑,以紓民生之苦,以複漢族之業。某等不自量力,竭誠奉告,不勝惶愧煎灼,鬱結悲禱之至。尚饗!
民國二十四年(1935)國民黨中央祭文
維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七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監察委員會,謹推委員張繼、邵元衝代表致祭於中華民族始祖黃帝軒轅氏之靈曰:
蓋聞功莫大於撫世建國,德莫崇於厚生利民,勳莫高於勘暴定亂,業莫彰於創製修文。粵稽邃古,狉狉榛榛,野處血食,民莫遂其生。於赫元祖,睿智神明,爰率我族,自西徂東;而撻伐用伸,弧矢之利,威棱震懾,莫敢不來賓。武烈既昭,文德乃興:始製冠裳宮室,粒食農耕;史皇作書,雷岐醫經,婚姻喪葬,罔不典製燦陳。治化之隆,無遠不屆,既邁古而爍今;況乃以勞定國,亦畢生以惟勤。此其所以貽民族保世而滋大者,曆四千六百餘載,而神功聖德,猶赫赫如在其上,以佑啟我後人。昔吾黨亦嚐憑借威德以號召海內,遂收光複之績而大義以申。丁茲憂患薦臻之會,長蛇封豕,異族既□□以相侵。緬懷創業之耿光大烈,我後人孰敢不力排艱險,以複我疆圉,保我族類,夙夜黽勉以自奮?庶幾金甌無缺,光華複旦,以慰我元祖之靈!又追念建國以來,禮崩樂闕,久未肅夫明禋;乃舉祀典於歲之春,聿懷明德,式瞻山陵。謹以複興之大誼,瀝我民族之精誠。庶不愧乎前烈,纘輝光而日新。靈其鑒止,來格來歆!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