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熱心公益事業(1 / 3)

富蘭克林致力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致力於科學發明和研究,並使之應用於社會公益活動。在他的一生中,富蘭克林所從事的公益活動不勝枚舉,因此,他永遠為人民所愛戴和懷念。

富蘭克林在與人交際時,總保持一種謙恭禮讓、不妄加否定的表達習慣,凡遇到可能引起爭論的事,他從不用“當然”“無疑”或其他任何顯示自負的詞語,而代之以“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鑒於這種原因”等來冠領下文。對他來說,這並不是語言遊戲,因為用這樣的方式與對方交談,談話的內容易為對方所接受,讓人感到一種謙遜的美德。從少年時起,富蘭克林就一直保持這種謙讓的談話方式,直到老年。

在富蘭克林很小的時候,他就熱心於做好事,盡管那時他分辨正確與錯誤的能力還很弱。他是海邊長大的孩子,遊泳、劃船和釣魚,諸多方麵都堪稱小夥伴們中的能手,同時,他樂於幫助別人。

離富蘭克林家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磨坊,磨坊就建在一個池塘的岸上。池塘的一側,長著一棵合抱的大柳樹。那蒼鬱而下垂的枝條隨海上送來的清風搖曳,輕輕地拂吻著明淨的水麵,引誘著池塘裏的魚兒成群地彙集在這片蔭涼之下追逐和嬉戲。這地方就是富蘭克林和小夥伴們經常釣魚的老地方。

這一天,富蘭克林又約了小夥伴們來此地釣魚,一會兒工夫,小朋友們就來齊了,其中一個名叫費萊德的小夥伴還把他的妹妹安娜也帶來了。孩子們分頭找來魚餌,整理好釣竿,在大柳樹下一字排開,認真地釣起魚來。四周靜悄悄的沒一點聲音,隻是偶爾傳來幾下鐵錘敲石頭的聲音打破這點點的寧靜。孩子們默不作聲,一個個瞪大了眼睛聚精會神地盯著水麵上的浮子。忽然,“撲通”一聲,“哎呀,不好了,安娜掉到水裏去了!”有小朋友喊道。見到此情,孩子們驚呼亂叫慌成一團,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富蘭克林迅速丟掉手中的釣竿,縱身一躍就跳進池塘裏,一把抓住小安娜,把她救上了岸。

原來這個池塘實際上是磨坊主人從海灣裏引進來的一個大鹹水潭,由於孩子們總在水潭邊蹦跳玩耍,致使柳樹下這一塊地方深深地陷了下去,加之潮水的衝刷,這塊地方就變得很滑,小安娜剛才就是一不小心才掉進池塘裏的。

“我們總在這地方玩,可這地方太危險了,我們在這上麵修一個小碼頭,好不好?”富蘭克林在征求小夥伴們的意見。小朋友們一致歡呼“好”。富蘭克林與小夥伴們約定:晚飯後在此聚齊,開始築造碼頭。

晚飯後,小夥伴們悄無聲息地聚集在大柳樹下。他們把石匠們打下來的石塊偷偷地運到水池邊,力氣大的,兩個人抬一塊,力氣小的,四五個人一齊上。運呀,壘呀,僅僅一會兒工夫,孩子們理想中的碼頭就建成了,他們又蹦又跳,高興地想,再也不會有人落到水裏去了。

第二天早晨,石匠師傅發現少了許多石塊,便四處尋找,結果他們在水潭邊的柳樹下發現了那些丟失的石塊,而且不知道被誰已經整整齊齊地擺在了一起。石匠師傅很生氣,決心弄清楚是誰幹的這件事。“沒別人,準是那群孩子中的一個。”有人說。於是,他們抓住了那夥孩子中的一個,一問,還真是他們幹的。

富蘭克林自然受到了他父親一頓嚴厲的訓斥。“可是,爸爸,我們大家是為了做一件好事,才去搬運那些石頭的呀!”他委屈地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地敘說了一遍。聽完孩子的講述,富蘭克林的父親喬約瑟·富蘭克林的臉色緩和了許多,不見了怒氣。他蹲下來語重心長地告誡兒子:“不過,你要記住,凡是用不光彩手段得來的東西,肯定是不好的。”富蘭克林牢牢記住了父親的教誨,他一生始終沒有再犯類似的錯誤。

富蘭克林做這件事的時候還不滿10歲,是一個正當淘氣時的孩子,但他所表現出來的想大家所想、為公眾利益而工作的熱心腸,對他後來所從事的事業,尤其是社會公益事業,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雖然他的做法還很幼稚,以偷的方式去運石塊,但這並不能抵消和抹殺這件小事的積極意義。

青少年時代的富蘭克林生活是比較艱難的,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他始終不放棄一切讀書的機會。不但如此,他還能團結一批朋友,一起研究、討論有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種問題。1727年冬天,他把許多聰穎的朋友組織起來,自發地成立了一個旨在取長補短、互相提高的俱樂部,即勤讀會。

他們彼此約定每個星期五的晚上會麵,由富蘭克林擬就規則,每個會員必須輪流準備幾個問題,不論是道德的、政治的,還是哲學的、自然科學的,總之不管涉及哪一學科都可以,以便大家探討。還規定全體會員每隔3個月要寫一篇論文,題目由各人自己擬定,文章必須在會上宣讀,宣讀後,其他會員有權提出異議或不同意見,在會長的主持下,允許文章的作者和持不同意見的會員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雙方必須以探求真理為目的,不許意氣用事,更不能強詞奪理,並不以勝負為榮辱,歸根結底,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追求的不是個人得失與榮辱,而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勤讀會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家境困頓而又愛好讀書的青年人,因為經濟不是很寬裕,每個人手頭僅有幾本可憐的書。同富蘭克林一樣,他們都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並各有所長。比如,在第一批會員中,約瑟·勃賴諾是一個公證事務所的契約謄寫員,喜歡讀詩和寫詩,並精通於製作一些手工製品;湯麥斯·高德福萊是一位靠自學成才的數學家,對於數學頗有造詣,後來成為“哈德栗象限”的發明者;尼古拉·斯格爾,一個測量員,後來做了測量局局長;威廉·柏生學的是製鞋技術,但他堅持自學學習數學課程,後來也當過測量局的局長;與富蘭克林關係最為密切的則要屬威廉·柯爾曼,當時他還是一個商人的書記員,他與富蘭克林的關係保持得最為長久,長達40餘年。

勤讀會規定,在討論前的一星期必須先把論文在會上宣讀一遍,因為這樣能使人們在閱讀時細心地注意到不同的題目,以便在發言時不至於溜出題外,而且還能夠在彼此之間形成一個良好的交談習慣,在勤讀會中營造一個融洽的交流和學習的氛圍。

勤讀會在一開始成立時沒有固定的活動場所,全體會員們一起在小酒店裏集會討論問題,明辨是非曲直,探討科學文化。但酒店畢竟是公共場所,人多嘴雜,再加之其他的噪音,很是擾亂人的情緒,在這樣的地方集會和討論問題,有許多不方便和不適合之處。因此,會員們一致感覺到,他們迫切需要在一個安靜的地方租借一間房子,以供使用。

沒過多久,大家便選定了一處房間,環境自然有別於小酒店的嘈雜喧鬧,它優雅而幹淨,非常適合開會討論問題。因為有了屬於自己的固定會址,會員們就再也不擔心因幹擾而影響集會。

後來,富蘭克林又開始醞釀一個有關創建圖書館的宏偉計劃。

可怎麼一個建法呢?勤讀會的成員都是出身貧寒靠勞動換得溫飽的窮夥計,每個人手中的圖書又都很有限,並且也不能更新,總是那麼可憐的幾本。經過一番苦思冥想,富蘭克林的計劃逐漸成形起來,他想:如果能籌集到一筆基金,不間斷地從海外進口各種書籍,就一定會彌補圖書少而不全的缺點。他反複地考慮,再三地籌劃,終於設計出一個創建公共圖書館的草案,草案內容大致如下:凡是願意參加這個圖書館的人,第一次需要付40先令,作為購買新書的基金,在以後的50年中,每年需付10先令。此後,富蘭克林又請了一位熟悉法律的名叫查理·勃羅克田的先生,由他把草案改寫成有條例的規章製度。

準備工作就緒以後,富蘭克林便四處奔波宣傳和勸募,結果有50人願意為此項事業出力,而且規定了圖書館的借閱製度,即圖書館每周開放一次,借書的人按規章辦理借閱手續,到期歸還。後來,當借閱者增加到100名時,圖書館取得了政府頒發的許可執照,納入了良好的運行軌道。

富蘭克林倡議建立起的這家圖書館成為全美洲圖書館事業的鼻祖。這是一項很了不起的事業,其影響之廣泛、意義之深遠是富蘭克林所始料不及的。在他的圖書館創建不久,美洲的其他城市便紛紛模仿,使讀書的習慣成為美洲人一種高雅的時尚。這些圖書館的建立,開拓了美洲人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知能力,改善了他們的談話內容,也使他們的風度優雅起來,它使得普通人接受了教育,變得和別國有文化有教養的紳士一樣聰明,並且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幫助殖民地人民為保衛自身權利而鬥爭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富蘭克林一手組建起來的勤讀會,堅持不懈地存在了40年之久,成為一個有影響的學術團體,是當時最優秀的哲學政治學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