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互聯網要挖掘其潛能,它就需要新的發明來更方便地尋找到正
確的東西。如果沒有穀歌,互聯網可能仍處於前希臘化時代。盡管
如此,蘭特說:“在 1996 年年初,我們大家都說:‘永遠不會有另一
個雅虎’。”
盡管這是一項學術活動,但並不意味著拉裏沒有野心。為了建立
一個係統來測試他們的理論,他和謝爾蓋一再從其他學生和教師那裏
借錢,還“借用”抵達“蓋茨館”卸貨站台而物主尚未認領的設備。“我
們從全(計算機科學)係偷來這些電腦。”謝爾蓋回憶說。到了後來,
加西亞·莫利納教授問拉裏究竟想搜索互聯網的多大部分,拉裏的回
答是:“它的全部。”加西亞·莫利納設法從數字圖書館項目那裏搞來
一些資金,以便他們能夠購買更多計算機。
穀歌搜索引擎的建立,首先是為了搜索斯坦福大學自己的網頁,
它立即在師生中引起了轟動,佩奇和布林也開始認識到它的商業潛力。
到了 1996 年年底,謝爾蓋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回憶說:“我們有一些自視
甚高的東西。”
但他們仍不認為這會是一個公司的雛形。他們計劃完成博士學業,
所以他們試圖將其技術出售給其他搜索引擎公司。
幸運的是,他們沒找到接手的人。要是他們得手了,穀歌就會不
複存在。原因之一,是拉裏和謝爾蓋為他們的技術要價太高,大約是
100 萬美元。
大多數公司都斷然拒絕了他們。比如 1997 年前後,拉裏拜訪了數
字設備公司(DEC)AltaVista 搜索引擎的創始人之一路易斯·莫尼爾
(Louis Monier)。
在當時,AltaVista 被認為是市麵上最好的搜索引擎。“他試圖向
我解釋他是誰,他在做什麼,”莫尼爾回憶說,“他的話聽起來很有意思。
他聽起來不像是瘋子什麼的。我說:‘是的,我們應該見一麵。’”
但是,數字設備公司的管理層對此毫無興趣。這家公司的真正興
趣不在搜索業務上,AltaVista 的建立主要是為了展示它的計算機服務
器相比其他硬件“更龐大、更壯觀”,莫尼爾說。
在跟拉裏和謝爾蓋談話之前,莫尼爾需要征得數字設備公司馬
薩諸塞州總部的允許。但如今穀歌具備了商業潛力,拉裏萌生了保
密的固執念頭,他堅持讓莫尼爾首先簽署一份保密協議,而數字設
穀歌的管理哲學
備公司管理層不喜歡這麼做。“事情無法進展,真是太糟糕了。”
莫尼爾說。
沒錢也要挑三揀四
在今天看來,拉裏和謝爾蓋將其搜索引擎變成公司總是不可避
免的,但事實並非如此。“拉裏想法極多,”他的早期合作夥伴克雷
格·西爾弗斯坦說,“如果他不利用它來開公司,他會很樂意在日後
用它做其他事情。如果他們發現有人認真對待他們的工作成果,並且
願意出高價擁有它,他們就會將其賣掉。我們找不到那種人,所以我
們說:‘好吧,我們就自己來吧。’”
1998 年,他們開始尋找投資者來創辦公司。他們找了戴維·切瑞
頓(David Cheriton)尋求資金幫助,這是一位計算機科學教授,曾與
矽穀企業家安迪·貝托爾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合夥創辦過幾家
公司。他決定將拉裏和謝爾蓋介紹給貝托爾斯海姆。直接向貝托爾斯
海姆要錢是一個貿然和魯莽的舉動。他們沒有任何商業計劃或是正式
建議,幸運的是,貝托爾斯海姆也不需要這些東西。據謝爾蓋回憶,
他隻是說:“哦,我們可以討論一些問題。我為什麼不幹脆給你開張支
票呢?”他給穀歌公司開了一張編號為 4642 的 100000 美元的支票。
最後,切瑞頓匹配了貝托爾斯海姆的投資,有了這兩位入夥,他
們所需的其餘啟動資金很容易就到手了。技術天使和高管也投入了資
金,比如天使聯盟的羅恩·康韋(Ron Conway)和亞馬遜的拉姆·施
拉姆(Ram Shriram)。
這 些 真 正 的 投 資 人 賺 了 大 錢。 斯 坦 福 大 學 持 有 拉 裏 發 明 的
PageRank 算法的專利,作為長期專利權的交換,它獲得了 180 萬股穀
歌的股票。斯坦福大學盈利達 3.36 億美元,是迄今為止它從校園發明
的衍生技術中獲得的最多資金,也可能是所有大學從單項發明中獲得
的最大一筆資金。切瑞頓在成為穀歌的第二位投資人時已經非常富有,
現在他成了億萬富翁。一位在拉裏和謝爾蓋上學時借錢給他們的斯坦
福大學教授開玩笑說,返還給他的股票足可使他頤養天年。
但是這些創業資金實在是不夠用。於是,1999 年春拉裏和謝爾蓋
開始尋求 2500 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他們又一次心急火燎。他們願意為
這筆資金交出將近五分之一的公司股權——這樣就把公司的價值確定
在 1.25 億美元以上。大多數矽穀公司都很難獲得那麼多資金,他們就
讓出了更大比例的創始人所有權,以便獲得投資。
但事實上,他們已經說服了貝托爾斯海姆和其他著名天使投資人
進行投資,這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從而能使拉裏和謝爾蓋挑三
揀四。他們的出色表現,引起了 KPCB 和紅杉資本這兩家最具盛名的
風險投資公司的興趣。這兩家公司慣於設定自己的條件,大多數企業
家即使能在他們麵前兜售一番都會感到很榮幸。但是拉裏和謝爾蓋不
想將其公司的太多控製權交給任何一家個人公司,堅持讓它們平分交
易:每家風險投資公司可以投資 1250 萬美元,以公司股權的 9% 作為
回報。
這幾乎毀了這筆交易。兩家公司都希望單獨投資。KPCB 的約翰·杜
爾(John Doerr)和紅杉的邁克·莫裏茲(Mike Moritz)此前從未遇到
過拒絕拿他們錢的企業家。隻讓其中一家公司合夥,會使任何試圖樹
立自己品牌的企業家獲得極大的可信度。
穀歌的管理哲學
最後,拉裏和謝爾蓋去見他們的天使投資人羅恩·康韋和拉姆·施
拉姆,說他們想中止交易,轉而尋求更多的天使資金。他們告訴這兩
個天使投資人,投資公司有幾天的時間作出決定。康韋和施拉姆彼此
關係很好,有時也做杜爾和莫裏茲那樣的共同投資人,他們對威脅作
出了判斷。鑒於麵臨著失去任何一部分交易的前景,杜爾和莫裏茲都
作出了讓步。通過這項交易,拉裏和謝爾蓋表現出了傑出的談判技巧。
他們已經習慣於自行其是。
據 KPCB 的風險投資家約翰·杜爾後來說:“我從未對如此小的創
業風險投入過這麼多資金。”紅杉的老板邁克·莫裏茲說,拉裏和謝
爾蓋的“狂熱奉獻精神”說服了他。但他也承認,他進行投資的真實
原因是,他可以將公司出售給雅虎或其他曾經投資的公司。謝爾蓋隻
是認為,他們在矽穀的募資遊戲中談到了一個合理的價格。“我覺得
我們當時談了一個好價錢。它們(風投公司)認為要價太高,我們認
為要價太低。天使投資人視(投資)為一種嗜好。風投公司將它作為
生意來做,至少是當作一種競賽。”他說。
盡管如此,結果證明這是這兩個風險投資人的最精彩交易。穀歌
上市後,每家風險投資公司都發現自己的股票價值大約高達 30 億美元,
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風險投資回報。拉裏和謝爾蓋又一次被證明
是正確的,但這不會是他們最後一次與其風險投資商作鬥爭。
這兩個斯坦福男孩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他們又開始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