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穀歌獨特的文化魅力 1
企業文化魅力通常來說是一個企業發展的風向標,是
獨一無二的,然而麵對目前外界大文化的變化,新加入員
工的新觀念,如何進行新員工的企業培訓,諸多因素使得
很多企業文化魅力漸漸失去了原有的韻味。為了讓員工舒
心、把愛好變成創造力,穀歌做了不少激發創造力的舉措。
穀歌的管理哲學
文化是最應被重視的因素
2002 年 5 月一個周五的下午,拉裏·佩奇在穀歌網站上閑逛。
他鍵入搜索詞條,想看看會搜出什麼樣的頁麵和廣告,而得到的結果
讓他非常不滿意。他鍵入一個搜索請求,雖然穀歌彈出許多相關的自
然搜索結果,但有的廣告卻與搜索詞條完全不沾邊。如果你搜索的詞
條是“川崎 H-1B”,搜索結果中會包括許多律師幫助移民申請 H-1B
美國簽證的廣告,但沒有一條是有關搜索詞條所指的川崎老款摩托的。
如果你鍵入的詞條是“法國洞穴繪畫”,那麼你會搜出標題為“在
某某處購買法國洞穴繪畫”的廣告,廣告中出現的網上零售商一眼就
能看出不是擁有法國洞穴繪畫的主兒(甚至連複製品都不會有)。穀
歌的關鍵詞廣告搜索引擎本應按照搜索詞條篩選出最搭配的廣告,誰
知卻偶爾會為我們的用戶搜出如此無用的信息,這讓拉裏不寒而栗。
當時,埃裏克仍覺得穀歌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初創公司。但是,
之後的 72 小時發生的事卻完全顛覆了他的這種感覺。在一家普通的
公司,如果首席執行官看到某款產品有問題,便會把負責人叫來問責,
還會召開兩三次會議,商討可行的解決方案,然後決定應該采取的行
動。大家會就解決方案的實施製訂出一份計劃,經過一係列的質量保
證測試之後,再將方案付諸實施。在一家普通的公司,這個過程一般
會花去幾周的時間。然而,拉裏並沒有這麼做。
拉裏把自己不喜歡的搜索結果打印出來,把存在問題的廣告特
意做了標記,又將打印出的文件貼在台球桌旁廚房牆壁的公告板上。
他在紙張上端用大寫字母寫了“這些廣告糟透了”幾個字,然後便回
家了。他沒有打電話,也沒有給任何人發電子郵件;他沒有召開緊急
會議,也沒有對任何人提及此事。
第二周的周一清晨 5 點零 5 分,一位名叫傑夫·迪安的搜索引擎
工程師寄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他與其他幾位同事(包括喬治斯·哈裏
克、本·戈麥斯、諾姆·沙希爾以及奧爾坎·塞爾奇諾格魯)都看到
了拉裏在牆上的留言,也覺得拉裏評價這些廣告糟糕在情理之中。但
是,這封電子郵件不僅是對創始人的意見表示附和,也不僅僅是發表
督促大家深入調查這種不痛不癢的陳詞濫調。傑夫在信中詳盡地分析
了問題出現的原因,提供了一份解決方案,並給出了五人利用周末時
間編寫出的解決方案模型以及超鏈接,還附加了測試結果,證明新模
型與當時通用的係統相比有哪些優越性。這份解決方案的細節煩冗且
專業性強,但其大意就是:我們準備計算出“廣告相關度數值”,以
此來評估廣告與搜索請求的相關性,然後根據得出的數值來決定廣告
是否出現,以及出現在頁麵的什麼位置。廣告的先後排列應以其相關
性為判斷標準,而不是隻以廣告商願意支付的費用或每條廣告所獲的
點擊量為依據,這個核心理念成為穀歌 AdWords 引擎賴以生存的基礎。
由此,一項價值幾十億美元的業務應運而生。
這件事最重要的細節是什麼?廣告根本就不屬於傑夫及其團隊的
管轄範疇。他們隻是碰巧在那個周五的下午來到辦公室,看到了拉裏
的留言而已。他們明白,既然穀歌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
皆可使用並從中受益”,那麼糟糕(也就是無益)的廣告(即信息)
就自然是個問題了。因此,即使犧牲周末時間,他們也決定解決這個
穀歌的管理哲學
問題。
這幾位員工並不直接負責廣告業務,即便廣告業務出了問題也
不會歸咎到他們頭上,但他們竟然貢獻出周末時間,不僅解決了別人
的問題,還在解決過程中為公司贏利。這個例子,將穀歌企業文化的
力量彰顯得淋漓盡致。傑夫及其同事對穀歌的當務之急熟諳於心,也
明白自己可以放手解決任何阻礙穀歌成功的嚴重問題。如果他們失敗
了,沒有人會以任何方式斥責他們;如果他們成功了,也沒有人(包
括廣告團隊的成員)會對他們的成績起嫉妒之心。實際上,並不是穀
歌文化將這五位工程師在短短的周末變身拯救公司的“忍者”,而是
一開始穀歌文化就吸引了這五位“忍者”加入公司。
在考慮一份工作時,許多人首先關注的是職位、職責、公司以
往的業績、行業的整體情況以及薪酬福利。接著往下數,我們或許會
在“通勤用時”和“餐廳咖啡品質”這兩項之間找到企業文化這一項。
然而,創意精英卻會將企業文化放在首位加以考慮。要辦事有效,員
工必須在乎工作環境。因此,在新加入一家企業或一項事業時,文化
是最應重視的因素。
對於多數企業而言,企業文化是自然生發的,不是人工植入的。
這樣的做法或許有效,但這意味著,你將對成功至關重要的因素交給
了命運。我們雖然提倡嚐試的益處以及失敗的價值,但是對於一家嚐
試失敗而遭受重創的企業而言,文化或許是最應重視的因素。企業文
化一旦形成,想要改變絕非易事,因為企業在成立之初容易受“自我
選擇傾向”的影響。也就是說,與企業秉持相似理念的人會被吸引而
來,而與企業理念相左的人則不會。如果一家企業的文化支持員工擁
有發言權,也支持由委員會來製定決策,那麼便會吸引持相似觀點的
員工。但如果這家企業後來又試圖采取專製或強硬的作風,那麼員工
就會很難適應。這樣的改變不僅違背了企業的初衷,也違背了員工的
個人理念,因此注定走不下去。
在企業成立之初就認真考慮並且確定你希望的企業文化,這才
是明智之舉。最好的方法就是詢問構成企業核心隊伍的創意精英,因
為他們不僅了解企業秉承的信條,也與你一樣信奉這些信條。創始人
是企業文化的源頭,而創始人為實現大計而物色並信賴的團隊,才是
企業文化的最佳體現。所以,你要問一問你的團隊:我們重視什麼?
我們的信念是什麼?我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企業?我們希望企業在實
際行動和製定決策時采取什麼樣的方式?然後,把他們的回答記錄下
來。毋庸置疑,答案中一定包含著創始人的價值理念,但同時也會摻
入不同的視角和經驗,為創始人的價值觀錦上添花。
多數企業都沒能重視這一點,它們往往在成功之後才意識到記
錄企業文化的必要性,因此這項任務就落到了人力資源或公共關係部
門肩上。這些部門的人員大多不屬於企業的創始團隊,他們的任務隻
是編纂出一份凸顯企業精髓的使命宣言。他們寫就的宣言中,往往堆
砌著“顧客滿意”、“股東權益最大化”以及“富有創新精神的員工”
等陳詞濫調。而一家企業是否成功,要看員工是否信服使命宣言中的
說辭。
我們來做一個小小的思想實驗:請想象一家你曾經工作過的企
業。然後,試著背誦這家企業的使命宣言。怎麼樣,背得出來嗎?如
果能,宣言中的話讓你信服嗎?宣言裏有讓你覺得真誠的內容嗎,它
穀歌的管理哲學
是企業和員工實際行為的真實寫照嗎?抑或,這宣言一看就是營銷和
宣傳部門的人在某天晚上喝著啤酒、照著詞典杜撰出來的?比如:“我
們的使命,是通過企業成員的知識、創意及努力,為客戶建立起堅韌
無比的合作關係,為客戶帶來無可匹敵的價值,為股東創造可觀的利
益。”這句話可謂麵麵俱到,客戶、員工、股東統統寫了進去。這則
使命宣言的“主人”是雷曼兄弟公司,或者說至少這是 2008 年雷曼
破產前的使命宣言。不可否認,雷曼擁有自己的理念,但其理念在這
則企業宣言中是遍尋不到的。
與雷曼的領導者相反,大衛·帕卡德嚴肅對待企業文化。1960 年,
在一次麵對惠普管理者的演講中,他提出,企業之所以存在,就是為
了“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為社會做一份貢獻……放眼四周,我們仍然
能看到那些隻盯著錢的人,但是多數人之所以有動力前進,是因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