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波的家在新繁鎮海源村,他於1996年考入四川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從上大一開始,龍波就常常思考著一個問題:4年後自己將以怎樣的姿態走出大學校門呢?龍波知道,如今在社會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戴著有色眼鏡來看農大畢業生,使農大學生畢業後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龍波一再告訴自己一定要及早找到人生的方向。那麼,自己如何才能夠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有一天,龍波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了一個圖標,像人的背脊,之後“北大”兩個字又是映入他的眼簾,他這才知道這個圖標是北大的校徽,他感到了一種極大的震撼。龍波明白北大的校徽表明北大人認為他們是民族的脊梁,而同樣作為天之驕子的農大學子,自己難道不應該一樣具有這樣的責任感嗎?想到這裏,龍波的心情釋然了很多,他也從此意識到:“創業”會讓自己充滿激情,也會讓自己提升人生的價值。
這年暑假,龍波沒有回家,他去了雅安農村做社會調查。當看見在農村中,很多人家所住的仍然是矮小的茅草屋,不少小孩子都穿著又破又髒的衣褲,龍波心中感到一陣疼痛,於是萌生要為這裏的農民做些什麼的想法。當這種想法越來越強烈時,他的目標也變得具體起來。龍波的父母在家鄉是有名的“養豬大王”,所以龍波在平常生活中也學到了不少養豬的知識,他決定在養豬上對當地農民進行指導。當時,學校研製出了一種新型飼料,龍波在雅安農村經過短短一個多月的推薦就取得不錯的效果,不少人紛紛找到他購買,他也從中獲得了可喜的經濟收入。大二時,他又把這種新型飼料帶回家鄉,成為在新都的總代理,最多時一個月能掙到1000多元。不過,龍波也意識到養豬在農村中的技術含量還太低,需要很大提高。就在這時,一個女孩闖入了龍波的生活,這個女孩就是王旭。
王旭比龍波低一個年級,是四川農業大學食品工程專業的學生。王旭雖然從小生活在富裕家庭,但勤奮好學的她一點也沒有其他富家子女孩子的嬌貴。第一次見到龍波,龍波的精明能幹和腳踏實地就讓王旭產生了好感。而龍波沒有想到,當他對家在城市的王旭說出自己將來打算去養豬的想法,王旭一點也沒有感到驚訝:“我聽老師說如今農民養豬的方法很多還像過去一樣,根本沒有什麼技術可言。作為大學生,你將來去養豬如果能夠提高它的技術含量,養出來的豬一定可以與眾不同,大獲成功。”王旭的話與龍波的想法正好不謀而合,兩個年輕人的心從此漸漸靠近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龍波和王旭就時常相處在一起,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不是浪漫的甜言蜜語,而是對未來生活的設想。那時候,龍波的父母仍然在養豬,每當家裏所飼養的豬患上了疾病,父母就會寫信叫龍波去向老師求教給豬治病的方法。每次遇上這樣的情形,王旭總會跟著龍波一起去找老師,日久天長她也學到了不少養豬的方法。在龍波即將大學畢業時,家中喂養的一頭母豬得了急病,父親急忙打來電話。不巧的是,龍波那天剛好不在學校,王旭接到老人的電話後,她一邊安慰老人不要著急,一邊讓老人說出了母豬的症狀,然後又按照自己平時所學的一些治療方法,告訴老人如何給生病的母豬對症下藥……王旭一直沒有向龍波提起這件事情。過了幾天,龍波接到父親再次打來電話說,他按照王旭所說的辦法對生病的母豬進行治療後,生病到母豬果然就好了,龍波這才知道女友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養豬的一把好手。“看來我將來如果真的要是去做了一個豬倌,你可就是合格的豬倌夫人了。”這天晚上,當他們手牽手漫步在幽靜的校園裏,聽見龍波突然說出這樣打趣的話,王旭的臉紅了:“你想得美,誰答應要做你的豬倌夫人了。”
2000年7月,龍波大學畢業了,他卻做出一個驚人決定:回家鄉養豬……“這一次我是認真的,我可要真正去做一個豬倌,你同意嗎?”這個決定,龍波第一個告訴了王旭。王旭並沒有馬上回答,她默默地看著龍波,過了很久才說:“你回農村養豬不怕被人笑話嗎?你的父母能夠支持你嗎?”龍波低下頭去,他承認王旭的話不無道理,但他又堅定地回答:“我不會在乎別人會說什麼,因為任何敢於第一個冒險的人都不會被多數人所理解和認同,但往往也隻有第一個敢於冒險的人才會獲得最大的成功。”“好,我支持你。”“真的嗎,你真願意做豬倌夫人?”那一刻,龍波不由激動地將女友擁抱在了懷中,他的眼睛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