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出王旭所料,大學畢業的龍波要回家養豬的消息很快就在他的家鄉鬧得沸沸揚揚,有人說龍波的腦子出了毛病,也有人說他是在大學裏沒有好好讀書,如今畢業了在城市裏找不到工作才不得不回農村養豬……聽到這些風言風語,龍波的父母又氣又急,連續幾個晚上徹夜難眠。在老人看來,兒子好不容易上完大學,如今學業有成怎麼能又要跳回“農門”當豬倌,這不是讓人恥笑,沒有臉麵的事情嗎?所以,兩位老人堅決不許龍波回家養豬,父親還向他下了“最後通碟”:你要養豬就到新疆去養,那兒離我遠,別在家鄉丟人現眼……對於父母的態度,龍波講了很多道理,王旭也說了不少好話,可一點效果也沒有。“我可以完全不在乎別人會怎麼說我,但麵對父母的堅持,我卻不得不有所妥協。王旭當時也對我說,兩位老人畢竟是生我養我的父母,作為兒子不能夠完全不顧及他們在這件事情上的感受。”這樣,當父親下了“最後通碟”後,龍波不得不做出了暫時的妥協,他應聘到成都一家公司任職。

這是龍波人生中最為漫長的一年,因為在他心中養豬的理想從沒有放棄,他和王旭有一個約定:一年後當王旭也從大學畢業,他們就要一起去實現他們的夢想,他們一定不會再選擇退讓……2001年夏天,王旭終於大學畢業了。盡管這時父母早已為她聯係好了一份在銀行的工作,就等著她去報到了,而且父母的態度也和1年前龍波的父母一樣:要麼去銀行上班要麼就永遠不要再回家,但王旭最終還是放棄了讓很多羨慕的工作,決定跟隨龍波到農村創業。當時,王旭對龍波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一定要幹出一番事業來,隻有這樣才不會讓別人小看我們,也才能讓父母理解和接受我們。”

可龍波的父母仍然不允許他們回家養豬,甚至連家門都不讓他們進。沒有辦法,龍波和王旭隻好暫時來到新都城裏。龍波雖然在上大學就已經掙下了1萬元的存款,在成都工作一年也掙了不少錢,但他和王旭知道創業是需要很多錢的,所以他們在花錢上可謂每1分錢都會精打細算。龍波和王旭在新都郊區租了一間農民的房子住,看見西南石油學院建築工地正在施工,他們從中發現了商機:何不擺個地攤賣一些日用商品給建築工人呢?他們很快就行動起來。

龍波至今記得,當他和王旭第一次去街上擺地攤時,他們吆喝了整整一天,結果隻掙到了1元多錢,他第一次感到了謀取生的艱難。不過捏著這1元多錢,王旭卻顯得十分開心:“不要小看了這1元多錢,它不是正好說明了我們有做生意的能力嗎?”龍波知道,王旭這樣說完全是為了安慰自己,所以他拚命忍住眼中的淚水,握住王旭的手輕輕地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