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財政廳黨組成立於2003年元月,當年即組織開展了“五大”課題調查研究,並在隨後的幾年中,每年都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組織開展10多項重大課題調研。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12345”的理財基本思路,即:做大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一個蛋糕”,激活專項資金、非稅收入“兩個存量”,推進財稅體製、預算管理、農村稅費“三項改革”,支持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科技和公共衛生“四項製度建設”,正確處理“財、政、經”、“生、聚、用”、“省、市、縣”、“南、北、中”、“權、責、人”“五個關係”。在實踐中,我們的理財思路不斷深化和完善,各項財政工作不斷向前推進,財政事業實現了“十五”的圓滿“收官”和“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一、堅持做大財政收入蛋糕,財政收支規模連年邁上新台階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2003―2006年全省財政總收入分別跨越300億、400億、500億、600億元台階,2007年一年跨越700億和800億元兩個台階,達到891.6億元,比2006年增加194.1億元,是2002年277.7億元的3.2倍。2003―2007年,全省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2860億元,是上一個五年財政總收入1021億元的2.8倍,年均增長26.3%。地方財政收入5年累計1504.6億元,是上一個五年600.8億元的2.5倍,其中2007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474.5億元,是2002年150.3億元的3.2倍。與此同時,財政收入增長的協調性不斷增強,從陝北地區增長較快,關中、陝南地區增長相對較慢的格局,轉變為三大區域全麵協調快速增長。
在財政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財政支出規模也不斷擴大。全省財政支出從2002年的404.9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050.7億元,增加了645.8億元,年均增長21%。2003―2007年,財政支出累計3448.4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2.5倍。財政收支快速、穩定增長,有力地保障了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
二、充分發揮財政宏觀調控職能,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五年來,省財政共爭取中央各類專款874億元,其中2007年達到258億元,比2006年的184億元增加74億元,增長40.2%,是2002年109.8億元的2.4倍。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各級財政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不斷加大:一是支持企業改革與發展。五年來,省財政共安排資金49.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借款30億元,用於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支持企業解困、關閉破產、職工安置和分離辦社會職能等問題。二是加大基本建設投入。省財政年初預算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由2002年的3.8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2.5億元(含鐵路建設),增加了2.3倍,這些資金主要用於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省財政還向11個市區借款11.1億元,支持各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積極支持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全省科技支出由2002年的4.3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2.8億元,增長了1.9倍。2007年,省財政安排資金1.5億元,支持了“13115”科技創新工程及科技成果轉化。四是支持優勢產業做大做強,推動三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2007年,投入資金7.55億元,支持裝備製造、能源化工、高新技術等優勢產業發展;支持構建文化、會展、旅遊等特色產業鏈,發展現代服務業。在區域經濟發展方麵,重點支持關中發展高新技術、裝備製造、現代服務業;支持陝北加快建設能源化工基地;設立2.5億元陝南發展資金,支持陝南綠色產業和礦產資源開發。五是支持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2007年,安排資金1.5億元,支持渭河流域治理;籌集資金6.9億元,支持節能減排;建立地質勘探基金5億元,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製度改革。六是積極引進外資。2007年,我省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贈貸款3.9億美元,支持了基礎設施、公共衛生體係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
三、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
一是持續加大投入力度,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2003―2007年,全省財政累計安排“三農”資金799.66億元,年均增長21.3%,其中2007年投入235億元,比2006年增加44億元,增長23.29%,是2002年85.62億元的2.7倍。同時,不斷穩定、完善和豐富各項支農政策,到2007年,已實施糧食直補、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10多項惠農政策,補貼資金達36.2億元,並全麵推行了“一卡(折)通”,將補貼資金直接發放到農民手中。二是深化農村稅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2003年,在全省範圍內取消了蔬菜、食用菌、水產品農業特產稅,改征農業稅,在40個縣進行了取消農業特產稅改征農業稅試點;2004年,在全省範圍內取消了除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農業稅稅率總體降低了1個百分點;2005年,主動向省政府建議,在全省範圍內免征了農業稅,比全國提前了一年,使2700萬農民實現了農業稅收零負擔,農民受惠26.6億元。2007年,下達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29億元,其中安排資金1.57億元,使村級組織運轉經費補助標準由上年的1.4萬元提高到2萬元。三是調整支出結構,著力解決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的“短腿”問題。特別是2007年,安排資金70億元,解決農村上學難、看病難、飲水難、行路難、聽廣播看電視難和廢棄物利用難“六難”問題。四是大力支持現代農業和農村長遠發展。通過整合資金,在省本級建立了4個1000萬元以上的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積極支持果業、畜牧業、鄉鎮企業和龍頭產業發展。同時,每年安排資金5000萬元,實施基層人才振興計劃,鼓勵大學生和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支醫、支農、支教。特別是2007年,省財政安排資金9200萬元,支持“一村一品”發展;落實資金4.91億元,推進農業綜合開發;下達資金8.7億元,繼續推進1300個重點貧困村建設,完成了40萬人的脫貧任務。
四、解決民生問題邁出新步伐,公共財政普惠百姓生活
按照“民生八大工程”口徑,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由上一個五年的110億元增加到本屆政府任期內的318億元,其中2007年達112億元。繼2005年實施“兩免一補”、城鄉醫療救助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八件實事”,2006年增加企業離退休人員生活補助、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等“九件實事”之後,2007年,安排資金27.1億元,重點解決增加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取暖費、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等關乎社會穩定的“十個突出問題”;安排資金28億元,支持解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擴麵、資助貧困家庭學生等民生“十件實事”。
從各項事業發展看,在就業和再就業方麵,提高了職業培訓和創業培訓補貼標準,增加了小額貸款資金,支持開發公益性崗位,緩解了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困難,並將進城務工農民、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城鎮退役士兵納入了再就業支持範圍。在教育方麵,五年來,各級財政用於教育事業的支出達559億元,年均增長22.3%,其中2007年達到180億元。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製進一步完善,惠及全省農村513萬中小學生,實施了192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校危房改造任務;落實資金5.82億元,建立高校、高職、中職貧困生資助體係,惠及60.2萬名家庭貧困學生。在社會保障方麵,2007年全省社會保障支出達到156.1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建立了農村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將206萬農村貧困人口納入了保障範圍;完善城鄉醫療救助製度,救助城市貧困群眾1.9萬人次,救助農村貧困群眾77.7萬人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了五保戶供養標準和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準;支持解決失地農民就業和養老保險,解決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在醫療衛生方麵,2007年全省醫療衛生支出達到48.7億元,比上年增長59.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從2005年的30個縣,擴大到104個縣區,提前3年實現了全覆蓋;投入7000萬元,完成455所鄉鎮衛生院、5700個鄉村衛生室基本醫療設備配備;撥付資金1039萬元,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給予補助,為社區群眾免費提供健康查體和醫療谘詢服務。在支持解決突發公共事件方麵,安排資金2.7億元,抗擊“非典”;及時主動支持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財政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在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麵,全麵清理規範了公務員津貼補貼,適當提高了部分社會保障對象收入水平,實行了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製度和公務員津貼補貼改革。在維護社會正義方麵,大力支持基層政法機關建設,保障了公檢法司基礎設施及裝備建設需要,積極支持法律援助,為社會穩定和“平安陝西”建設提供了財力保障。
為了謀劃好未來五年我省民生事業的發展,把構建和諧陝西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在袁省長主持下,由財政廳牽頭,23個部門參與,全麵深入地開展了《著力擴大政府公共服務 全麵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重大課題調研,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陝西省2008―2012年“民生八大工程”預算報告》,測算提出了今後五年改善民生的財政資金保障方案,首次編製了五年民生財政預算,為今後5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效的製度保障和可靠的財力支撐。溫家寶總理閱看了有關資料後,作了重要批示:“報告很好,圍繞民生進行課題研究,目標明確,任務具體,群眾明白,堅持下去必有成效”,對我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和鞭策。
五、強化體製機製創新,縣鄉財政困難狀況得到明顯緩解
一是調整和完善了省以下財政體製。2004年,實行了按稅種按比例劃分收入的新做法,擴大了省市縣共享收入範圍,建立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收入分配機製。2007年,在全省15個縣實行了省管縣財政體製改革,在資金上和政策上加大對省管縣的支持力度,促進縣域經濟協調發展。二是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建立了最低財力保障機製,擴大了支出保障範圍,省財政對市縣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從2002年的6.06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81.3億元,增長了12.4倍。5年累計下達市縣一般性轉移支付192.34億元,是上一個五年的12.1倍。特別是2007年省對市縣新增轉移支付30.3億元,增加額為曆年來最高,為增強困難市縣的財政保障能力提供了重要的財力條件。三是建立財政激勵約束機製。2003年開始實施《省對市縣“兩保兩掛”和收入上台階激勵辦法》,累計下達獎補資金9.6億元;2005年實施《省對市縣緩解縣鄉財政困難“三獎一補”轉移支付辦法》,累計下達獎補資金19億元。2007年,在整合完善“兩保兩掛”和“三獎一補”辦法的基礎上,建立了《省對市縣“三獎三管六保障”激勵約束考核辦法》,下達獎補資金16.1億元。同時,製定了《陝西省化解縣鄉“兩政一教”政府債務激勵考核辦法》,兌現獎補資金2.88億元,化解義務教育、基層政權和基層政法建設政府債務6.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