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三九寒天送暖情
(一)
隆冬時節的1月7日,兩輛越野車靜悄悄地行駛在關中平原的鄉間小路上。
車輪碾過雪後殘留的冰塊和泥濘,徑直駛進了興平市西吳鎮政府的院子。這時,從車上下來一位身材魁梧、衣著樸素的人,他――就是陝西省財政廳廳長劉維隆。
這一次,劉廳長采取了不打招呼、進行暗訪的形式,帶領副廳長韓中林及有關處負責人,實地檢查鄉鎮幹部職工工資的發放情況。
在一間冷颼颼的辦公室裏,劉廳長劈頭便問聞訊趕來的該鎮財政所所長王克亞:“去年幹部的工資都發夠了嗎?”“都發了。”王克亞一邊回答著問題,一邊解釋鎮書記、鎮長因下村不在。在劉廳長的要求下,王克亞連忙將工資發放單和工資資金彙款憑證拿出來。
劉廳長戴上老花鏡,仔細地查看著工資發放的日期、工資的項目內容以及撥款憑證等。當實地了解到這個往年幹部為工資拖欠上訪有名的鎮,去年確確實實保住了工資時,劉廳長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再三叮嚀匆匆趕回的鎮黨委書記武建合:“幹部工資不高啊,我們一定要保證按時發到幹部手中。公務員的收入靠工資,有工資才能安心工作。因此,一定要把幹部工資的發放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視起來。”
(二)
暗訪活動在繼續。車子駛進了興平市的又一鎮――莊頭鎮。
正在開民主生活會的莊頭鎮書記、鎮長和財政所長等急忙迎了出來。在一一詢問了該鎮的財政供養人員、機構設置及其職能等基本情況特別是工資發放情況後,劉廳長又一次仔細查看了去年12個月的所有工資發放憑證。
鎮書記任向東告訴劉廳長,我們鎮幹部思想穩定,工作任務樣樣完成得好,這幾年沒有人上訪,關鍵是工資發放及時;幹部工資能按時領到手,人心就穩定,工作就到位。
財政所長張登廣反映說,去年農業特產稅停征、農業稅減征後莊頭鎮少收入了40萬元,上麵轉移支付補了40萬元,好得很。但是,有些需要的開銷沒有著落,比如境內出車禍找不到肇事者,有關方麵要求鎮上先墊資治療受傷者;組織民工到新疆拾棉花要求鎮上墊車費;最近搞大棚蔬菜又要求我們貼錢……上麵一些部門提要求是應該的,但應考慮所花費的錢從哪裏來。
當了解到這位年過五十、在財政所工作近二十年的同誌,過去為保發工資向個人和信用社借款23萬元,至今無力歸還,給他和家人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時,劉廳長的臉上露出嚴峻而關切的神色。他滿含深情地說,我們的同誌為了政權運轉,將債務背在自己身上,作為財政廳長,我慚愧啊!實在對不起你們。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你所反映的問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緩解縣鄉財政困難應先從消化工資欠賬和個人欠賬入手。
(三)
車子又駛進了興平市豐儀鄉政府。
劉廳長再一次戴上了老花鏡,逐一查驗工資發放的會計憑證、賬表,他斑白的雙鬢和堅毅專注的神情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這時,興平市委書記張文亮、市長馬俊民、財政局長薛彥斌等聞訊匆匆趕來。文亮書記簡要彙報了他們去年以來下硬茬整頓幹部隊伍、一心一意抓經濟建設、用新思路搞城市建設、確保幹部職工工資發放等工作情況。
劉廳長肯定了興平為確保去年幹部職工工資所做的工作。他語氣堅定地說:我們必須把保發幹部職工工資作為確保重點支出的第一原則。興平市委、市政府把保工資作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執政能力的具體體現,硬化措施,嚴格獎懲,效果是明顯的。希望你們狠抓落實,切切實實地把幹部職工工資落實到位。
簡陋的辦公室內,爐火正旺。劉廳長真誠而充滿期望的話回蕩著:
我查看了工資單,我們鄉鎮幹部工資並不高,每月五六百元,微薄的工資拿不到手,說不過去呀!再就是養人太多了,每個鎮財政供養的幹部都在百人以上,要精簡機構,要嚴把進人關口。我們必須上下一起努力,精簡機構,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千方百計解決工資性欠賬。
我建議,我們從鹹陽市、興平市試點做起,從保發工資開始,積極探索解決鄉鎮幹部工資欠賬以及債務的路子。目前全省2000年以前欠幹部職工的工資還有13.4億元,鹹陽欠1.9億元,興平欠3763萬元。這個賬不能欠得時間太長了!
我們不能讓為我們政權運轉做出貢獻的同誌再受苦受累;我們要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使廣大幹部職工親身體會到黨和政府說話是算數的!是時刻關心著他們的!
在解決了工資欠賬以後,再一個一個地解決其他遺留問題。要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實現我省縣鄉財政狀況的基本好轉。總之,要以人為本,解決幹部群眾最關心的、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要多做暖人心的事!
劉廳長話音剛落,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夜幕降臨了。劉廳長一行的暗訪暫告段落。他們婉言謝絕了興平市領導的殷勤留飯,帶著收獲,帶著問題,帶著思路,帶著希望,在凜冽的寒風中,驅車奔向燈火闌珊的前方……
二訪興平:情懷 胸襟 境界
(一)割舍不下的情懷
12月14日,省財政廳廳長劉維隆同誌的身影又一次出現在興平市西吳、莊頭和豐儀鄉的街頭和院落。
這是他今年以來第二次深入興平市鄉鎮調查研究。
今年1月7日,劉廳長采取了不打招呼的暗訪方式,帶領副廳長韓中林和有關處負責人實地檢查了鄉鎮幹部職工工資發放情況。當時,興平市由於2004年工資發放有拖欠,省財政廳依據“兩保兩掛”的財政政策,扣撥了興平市的轉移支付資金。一石激起千重浪。到任不久的興平市委書記張文亮和市長馬俊民,以此為契機,采取“加壓緊逼、負重爬坡”的對策,通過清理“小金庫”等籌集資金1800萬元,拍賣小汽車23輛,給幹部職工兌現了當年工資。劉廳長的到訪也是因此而成行。上一次,劉廳長仔細地查看了職工工資發放的日期、項目以及撥款憑證,和基層的同誌一一座談,看到工資確實發了,但是標準太低;看到工資確實兌現了,但是財政所長張登廣的身上仍然背著過去為保發工資向個人和信用社的借款23萬元。劉廳長的眉頭一直沒有展開。
正是第一次的興平之行,使劉維隆廳長看到了工資發放問題可能帶來的社會後果。他下決心向省委、省政府建議,把兌現以前年度的陳欠工資作為維護政府誠信的大事來抓,采取了“先消化、後補助”的辦法,在全省掀起了一個兌現以前年度陳欠工資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