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29日)
要推進注冊會計師行業和注冊資產評估師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需要正確處理“四個關係”,實現“四個突破”。
第一,要正確處理公眾利益和自身利益的關係,實現行業誠信建設新突破。目前抓誠信建設的重點是,正確處理好公眾利益和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自身利益的關係。維護公眾利益,是注冊會計師和注冊資產評估師行業的宗旨。不維護甚至損害社會公眾利益,行業的存在和發展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最終會損害自身利益。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一定要切實認識到:獨立、客觀、公正是立業之本,水平、質量、信譽是行業的生命。處理好公眾利益和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自身利益的關係,就是要堅持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原則,切實把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放在首位。
誠信是行業的生命線,要下決心在誠信建設取得新突破。一是盡快建立行業誠信信息的收集、征用、發布製度;二是建立激勵和約束機製,使失信者當罰,守信者有獎;三是建立行業信用評價製度,使廣大會員形成人人維護行業誠信的良好氛圍。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向社會提供的是一種信用產品,隻有在誠信建設上有新突破,行業才能得到公眾的信賴,才能有自己的社會地位,才能不斷發展。
第二,要正確處理數量和質量的關係,實現隊伍建設新突破。執業隊伍建設是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要把隊伍建設作為行業發展的一項戰略任務常抓不懈。加強隊伍建設,首先要處理好質量和數量的關係。目前,我省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數量偏多、規模偏小,並且大多數集中在省會及中心城市,執業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師數量為2034人,人員偏少,水平偏低,平均每個機構僅10多名,而且存在年齡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這種狀況難以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無法麵對國外大型事務所的衝擊與競爭。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合理引導,迎接挑戰,深入研究新形勢對行業的要求,實現隊伍建設的新突破。一是在機構建設方麵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不能以利益為導向,應以全省經濟建設需要為布局的基礎,堅決杜絕隨意遷址現象蔓延發展,同時要鼓勵大所與偏遠小所聯合或向偏遠地區派出人員,支持他們共同發展;二是在人才培養方麵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建立人才評價體係,對現有執業人員加強培訓力度,努力提高人員素質和執業質量;三是要建立科學的人才機製,吸引有誌之士,加入到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行業中來四是整合我省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行業現有資源,在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上下功夫,全麵提升競爭力。
第三,要正確處理行政監督和自律管理的關係,實現管理體製新突破。行政監督和自律管理是行業健康發展的兩個輪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對兩個行業進行監督指導的主體是財政部門,對兩個行業實施自律管理的主體是行業協會。
財政部門對兩個行業的監督指導主要通過三個途徑來實現的:一是對注冊會計師管理中心的人事管理。目前,我省實行的是兩個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體製,省注冊會計師協會和省評估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一套人馬,兩個牌子。中心是廳直屬事業單位,主任任命、人員組成與廳內其他第四行政事業單位一樣是由黨組任命和確定的,隻是中心的工作人員從事了協會秘書處的工作。二是按黨組成員分工,由分管廳長對中心和協會秘書處工作進行直接的領導,實現財政部門的監督指導職能。三是吸收廳內相關處室負責人進入協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代表財政部門發表意見,發揮其監督指導作用。比如會計處、企業處、中心負責人都作為理事、常務理事候選人進行安排。
財政部門對兩個行業的行政職能,由有關處室分工實施,按照財政部[2002]19號文件和財政廳[2003]61號文件的規定,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審批職能由會計處行使;二是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職能由監督檢查處行使;三是聽證複議職能由政策法規處行使。各有關職能處室要堅決按照財政部和省財政廳的職責劃分,各守其責,既分工明確又相互協作,既不缺位又不越位。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廳內各有關處室和各級財政部門,要牢固樹立為行業全心全意服務的意識,為機構和人員辦實事、辦好事、千方百計解決他們的困難和問題,這是財政廳轉變機關作風的需要,是樹立財政人“為公理財、為民服務”新形象的需要,更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目標要求的重要內容。
兩個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財政部門的領導和支持。各級財政部門以及廳內有關處室一是要大力支持協會的工作,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行政許可法》規定,切實轉變職能,對那些能夠通過市場機製解決的事項,大膽放手地交給協會自行解決,以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二是要重視和支持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行業的工作,加強協調力度,著力改善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行業的執業環境。
第四,要正確處理管理和服務的關係,實現行業自律監管體係建設新突破。自律監管是注冊會計師、注冊資產評估行業實現行業宗旨、促進行業建設必不可少的手段,完善自律監管,必須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係。應當認識到,監管的實質就是服務。技術上的支持、行為上的約束都屬於監管範疇,其目的在於幫助機構沿著正確軌道發展。因此,協會在抓自律監管時,一定要正確理解監管的內涵,從服務角度來抓監管,從管理角度促服務,不能以監管代替服務,要寓監管於服務之中。為此,要進一步總結行業管理經驗,認識行業運作規律,在行業自律監管體係建設上實現新的突破。一是在自律監管製度建設上要有新舉措,家有家法、行有行規,自律監管是關鍵,建章立製是基礎,協會要在完善規章製度上下功夫。二是充分發揮自律組織的作用。協會要進一步建立、完善行業自律監管體係,充分發揮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及各專業委員會的作用。三是要積極發揮行業專業化服務優勢,為加強財政監督工作搞好服務。四是協會在自身建設上要有新突破。協會是會員之家,要及時、正確地反映會員訴求、切實維護好會員的權益。同時,會員應該支持協會工作,履行應盡的義務。要積極認真地完善協會內部各項管理製度,建立科學規範的工作程序和辦事準則,要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把協會建設成管理有序、運轉高效、服務良好、勤政廉潔、紀律嚴明的工作班子。五是要積極探索行業自律與公眾監督、行業利益與公眾利益有機結合的管理形式,使行業自律管理體係進一步完善,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