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湖畔徘徊,城南遺韻(3 / 3)

遊玩玉皇山,可走環山公路行車而至,也可以走遊步道,北麵自林海亭經慈雲嶺、紫來洞直達山頂,石階約一千三百多級;南坡可從陶瓷品市場經八卦田、白雲庵和天龍寺的古道上山;西頭從動物園對麵的九曜山隧道入口處,先上到丁婆嶺得意亭,然後經老虎洞、寶月亭登頂;東麵可由鳳凰山、將台山到慈雲嶺後,再沿石徑上山頂。西湖周邊群山的遊步道這幾年進行了統一的養護,均比較幹淨整潔,方便行走觀景。

吳山:看盡市井繁華

吳山:位於杭州城南,海拔94米,因春秋時期這裏是吳國的南界而得名。吳山自古就很繁華,曾經廟宇遍布,是杭城廟會的聚集地。吳山上的城隍廟對杭州本地影響深遠,現在的城隍閣是吳山的標誌性建築。吳山腳下的河坊街是一條仿古街,店鋪林立,老字號眾多。

在西湖邊的群山中,有一座與眾不同,它與市井相連,充滿了煙火味道,全然不同於印象中的山巒,它就是杭州人都熟悉的吳山。

據考證,古時的西湖是與錢塘江相連的一個海灣,吳山和西湖之北的寶石山是圍拱著這個海灣的兩個岬角,而現今街市喧鬧、遊人眾多的吳山腳下,當時還是一片汪洋,漁民常常在山腳旁捕魚、曬網,所以吳山最早叫做曬網山。後來叫做吳山,是因為這裏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南界,此地向南,便是以會稽(今紹興)為都城的越國了。吳山上的第一座廟宇也與當時那段曆史有關,吳國大臣伍子胥因進諫吳王夫差慘遭屈殺,吳人憐之,就在此山立祠紀念,建造了一座伍公廟,這是吳山上出現的第一座廟宇,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了。

自此以後,吳山上的廟宇和庵堂日益增多,在由紫陽、雲居、清平、寶蓮、七寶、石佛、寶月、駱駝、蛾眉等十多個小山頭連接而成的山巒之間,太歲廟、藥王廟、城隍廟、寶成寺、子胥祠、中興觀、南宋太廟,等等,紛紛紮堆於此,故舊時有“吳山七十二廟宇”的傳說。眾廟燈火通明,香煙繚繞,磬聲梵音,終夜不歇。朝山進香者更是絡繹不絕。各廟宇裏的菩薩、神像,凡有點來曆的,年年都要過“生日”,喜慶熱鬧,造就了吳山終年不斷的廟會。而每到廟會時期,山上山下人潮洶湧,三教九流,蜂擁而入,風土人情,各展其才,大批特殊行當的從業人員,看相算命、測字賣卦,耍雜技、變戲法,還有賣書、賣字畫的,形形色色,不一而足。看到商機的人們,紛紛在山腳下建店鋪樓肆,於是,吳山成了一座市井之山。不過,這些廟宇時興時廢,至今已基本不存。但吳山腳下的熱鬧景象今日依然。

吳山上曾經在市民中影響最深的一座廟當屬城隍廟,甚至吳山一度也被叫做城隍山,連現在矗立於吳山頂上的樓閣都叫做城隍閣。各地都有城隍廟,吳山城隍廟是南宋紹興九年(1139年)遷移來的,明朝永樂年間,吳山的城隍廟與當時一位名叫周新的官員有關,他時任浙江按察使,為官清廉,人稱“冷麵寒鐵”。他到杭州上任後,先清除了衙門中一批為非作歹、欺壓百姓的官吏、差役。接著,又微服出巡,親自查詢獄中犯人的案情,糾正了一批冤案,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和擁戴,貪官汙吏聞風喪膽。後來,因冒犯了權貴,周新慘遭殺害,百姓憤憤不平。皇帝為了平息民憤,就假說夢見周新已在杭州做了城隍。從此,杭州人就在吳山為他建了一座城隍廟。於是,吳山也就叫“城隍山”了。關於這段曆史,明末著名文學家張岱有一首《吳山城隍廟》詩:

宣室殷勤問賈生,鬼神情狀不能名,

見形白日天顏動,浴血黃泉禦座驚。

革伴鴟夷猶有氣,身殉豺虎豈無靈,

隻愁地下龍逢笑,笑爾奇冤遇聖明。

尚方特地出楓宸,反向西郊斬直臣,

思以鬼言回聖主,還將屍諫退僉人。

血誠無藉丹為色,寒鐵應教金鑄身,

坐對江潮多冷麵,至今冤氣未曾伸。

當時,宮殿式建築的城隍廟是吳山上最大的廟宇,舊時廟內庭園古木參天,氣象蕭森,威嚴自生。今日於城隍廟遺址修建的城隍閣,飛簷鬥拱,是吳山的標誌性建築,不管是在西湖還是杭州城區的各個角落,如果沒有眼前高樓遮擋,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城隍閣高41.6米,七層仿古樓閣,整體造型具有南宋和元代建築的風格,淩空飛升,如鳳凰展翅,給人以“龍飛鳳舞到錢塘”的聯想。城隍閣下的一大塊石壁上,有“吳山天風”四個遒勁的大字,以此命名的景區也被列入二評“西湖十景”之一。“天風”二字,出自元代詩人薩都剌的詩句“天風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薩詩主要是描寫吳山景物,而辛亥革命先驅、巾幗豪傑秋瑾當年遊吳山後,也曾賦詩一首,詩雲:“老樹扶疏夕照紅,石台高聳近天風。茫茫浩氣連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吳山天風”的景名,正是取秋瑾詩意而擬定的,賦予這裏的秀麗風光和名勝古跡以新鮮的時代精神和陽剛之氣。

現在的吳山,原來的那些廟宇幾乎不存,但曆史的遺跡依然可以追尋,舊時的遺風,也可以在山腳下河坊街鱗次櫛比的商鋪及摩肩接踵的人群的景象中看得到。

吳山上的古樹見證了當時的曆史,這些古樹至今仍然枝繁葉茂。吳山有一棵宋樟,已享八百多歲的高壽,是吳山眾多古樹名木中樹齡最長的一棵。而其他古樹,有很多也是冠蓋如雲,古樸蒼勁,樹齡一般都在四五百年以上,品種最多的要數樟樹,另外還有銀杏、楓香、金錢鬆、龍柏等。沿著山道慢慢攀登,或者在山腰間的茶室品茗,都會看到這些古樹的身影,它們與你靜默,你卻可以從粗壯的枝幹和蒼老的樹皮中,看到歲月的久遠。

吳山舊時的廟會隨著新的娛樂方式的產生已經不複當年,不過吳山廣場和山腳下的河坊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依然承擔著供人們趕集、消費、娛樂的功能。吳山廣場邊有杭州人都知道的花鳥市場,廣場上經常舉辦各類集會和演出,尤其是手工藝類的博覽會,也常在吳山廣場舉行。河坊街為長1800米左右的仿古街,杭城聞名的“五杭”(杭粉、杭剪、杭扇、杭煙、杭線)就出於此。現在,包括胡慶餘堂、方回春堂、張小泉剪刀、太極茶道、保和堂、朱炳仁銅雕博物館等在內的老字號和商鋪,雲集於此,還有特色小吃、古玩字畫等各類店鋪約有一百餘家。每到節假日,遊完西湖的客人總不忘到河坊街來兜一圈,帶回一些杭州的紀念品,吃吃這裏的杭州菜。

吳山的市井味道,一點兒沒改。吳山不老。

後 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杭州西湖的山和水,不高也不深,但古往今來,卻讓無數人為其傾倒,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文。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以她的山水之秀美、人文之深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浙江攝影出版社第一時間策劃了“西湖天下”叢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對西湖作全新的展示,《西湖山水》為其中之一。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考慮到叢書的整體定位,主要按區域進行分章介紹,從“西湖北屏”開始,環繞著西湖徐徐前進,並於城南作結。采取這樣的方式,是為了便於讀者在紙上來一場輕鬆愉快的西湖行旅,也許這樣還能與真實的旅行不謀而合。由於西湖自然山水與人文遺跡一直以來相互倚重、不可分割,故而在編寫時也有不少對人文景點的述介,期望能給讀者介紹一個更真實和豐滿的西湖形象。

關於西湖山水的圖書,早已珠玉在前,無論是對景點的介紹、人文的挖掘還是史料的梳理,林林總總,不勝枚舉,並不乏上乘之作。浙江攝影出版社在20世紀90年代初即已出版過“西湖旅遊叢書”,分類介紹西湖的方方麵麵。在編寫本書之時,對王曉東、洪尚之編著的《西湖山水》,以及洪尚之撰文、任鯨攝影的《西湖尋跡》也多有借鑒,並對原有圖書中一些於今日來看略顯陳舊的內容加以更新,在此,對他們表示深深的謝意。本書中用了大量的西湖攝影作品,為圖書增色不少,這些攝影作者大多是年輕人,他們也深深折服於西湖之美,用年輕的鏡頭去捕捉瞬間、留駐美麗,圖片多數為近年來新創作,在此也一並表示感謝。

本書成書時間緊迫,加之編寫者學識有限,要對西湖山水作深入、完整、精彩的呈現,力所不逮,因而其中謬誤難免,還請廣大的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