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運動方式大不同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投入到體育運動中的人越來越多,選擇什麼樣的健身方式最適合?成都體育學院專家田川認為,除了考慮年齡、職業、生活環境等因素外,將個人的性格因素考慮進去,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田川認為,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受運動的影響。體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項目,對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缺乏正常人擁有的心理調節和適應能力,或是表現明顯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通過有針對性的適當運動,可以糾正不良性格缺陷,改善心理和精神狀態。
田川列出6種類型的人應選擇的運動項目:
一、緊張型。有的人心理素質缺少鍛煉,應多參加競爭激烈的運動項目,如足球、籃球、排球等項目。這些項目場上形勢多變,緊張激烈,隻有冷靜沉著地應對,才能取得優勢。若能經常在這種激烈的場合中接受考驗,遇事就不會過於緊張,更不會驚慌失措,從而給工作和學習帶來好處。
二、膽怯型。有的人天性膽小,動輒害羞臉紅,性格靦腆。這些人應多參加遊泳、滑冰、拳擊、單雙杠、跳馬等項目。這些項目要求人們不斷地克服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經過一個時期的鍛煉,膽子會變大,為人處事也就顯得從容自然了。
三、孤僻型。有的人性格內向、孤僻,不合群,不善於與人交往,缺少競爭力。這些人應選擇足球、籃球、排球及接力跑、拔河等團隊運動項目。堅持參加這些集體項目的鍛煉,能增強自身活力和與人合作精神,逐漸改變性格。
四、多疑型。有的人多疑,對他人缺乏信任,處理事情不果斷。這些人可選擇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跳高、跳遠、擊劍等項目。這些項目要求運動者頭腦冷靜、思維敏捷、判斷準確、當機立斷,長期從事這些活動將有助於人走出多疑的思維模式。
五、虛榮型。有的人虛榮心強,遇事好逞強。這些人可選擇一些難度較大或動作較複雜的運動項目,如跳水、馬拉鬆跑等,也可找一些實力水平超過自己的對手下棋、打乒乓球或羽毛球等,以不斷地提醒自己,萬萬不能驕傲。
六、急躁型。有的人處世不夠冷靜沉著,易衝動急躁。這些人可選擇下象棋、打太極拳、練習健身氣功、長距離散步、遊泳等項目。這類活動多屬靜態、單獨的運動,不會帶來情緒的過於波動,有助於調節神經功能,增強自我控製能力。
2.中國氣功養生八法
為了適應群眾性氣功健身活動發展需要,加強氣功社會化發展的健康引導,科學普及氣功養生知識,國家體委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中國武術協會組織氣功界、醫學、體育界及其它有關科技界眾多的專家在長時間廣泛調研、深入研討的基礎上,編定了一套優秀的氣功健身功法-“中國氣功養生八法”(原名“氣功養生操”),作為向國內外推廣的重點項目。
此功法以動為主,動中有靜,快慢相宜,行功時講究意念配合引導,形、神合一。以呼吸應於動作,達到外強肢體、內和髒腑、通暢經絡的作用。從百使人體內外的各個部分得到全麵均衡的鍛煉。
練習方法
預備式鬆靜站立,雙腳自然靠攏,兩眼平視,心境順和,呼吸細勻流暢。重心右移,左腳抬起向左側輕輕橫邁一步,再將重心平穩過渡到兩腳之間。雙腳平行,與肩同寬,腳尖朝前,雙手自然下垂體側,手心向內,十指自然彎曲,輕貼於大腿兩側,圓襠、鬆胯,雙膝微屈,沉肩鬆肘、頭正身直,百會上領,下頜內收,閉口合齒,舌自然平伸,目光平視,神意內斂,自然呼吸,靜立片刻。
要領:(1)預備式為全套功法之始,不可忽視,屈膝程度勿太大,身形端正,脊柱鬆直,各關節直中有曲;(2)心靜為其主旨。
原理:無極生太極,無極態即為全身內外的均勻平衡態。通過預備式的調整,使身心進入意氣平和境地。各部分鬆靜舒暢的調形,使身體達以合理的形態布局,建立起以後動靜運動的基礎規範。意、氣、形的協調,確定內練的基本模式。
第一式陰平陽和
兩臂緩緩由體側抬起,臂手相隨,腕部鬆平,掌心向下,指尖微垂,大拇指微張,虎口呈圓形,其餘手指自然分開,掌心內含,抬手過程中鬆肩鬆肘,同時以鼻細細吸氣。兩臂持續上抬,抬至與肩同高呈水平狀,保持沉肩狀態。以大拇指牽領,兩臂外旋,翻轉掌心向上,雙手間如托兩球,同時以鼻緩緩呼氣,旋臂過程中手指微微外張,雙臂保持自然微屈,勿聳肩。兩側向上捧合,掌心相對,手指向上,雙手間如抱球,目視前上方,舉臂時細細吸氣,意念以掌心承接天宇之氣。雙掌捧合至頭頂上方時,兩臂成圓形,以兩掌心勞宮穴罩對百會穴,略停片刻,緩緩呼氣,意想將天宇之氣灌入百會。輕輕吸氣,兩掌經麵前沿身體中線下按,掌心向下,掌指朝內相對,如按球在水中,將氣領入下丹田。按掌同時緩緩呼氣。兩掌下按至小腹前時,兩臂外旋,翻軒掌心向內,變掌指朝下,兩臂自然回收體側,手行過程中,意念隨之遊走。按上麵過程反複做3遍。兩臂向體前抬起,掌心向下,上抬過程中兩臂保持平行,略寬於肩,起臂同時緩緩吸氣,體會雙掌與大地之間的氣感。臂抬與肩平,兩臂呈自然弧形,腕部鬆平,目視前方。兩掌緩緩下按至臍部,如將球按入水中,身體隨之慢慢下蹲,保持上體正直。掌按至胯旁時,身體停止下蹲,此時掌指依然朝前,圓襠、鬆胯。身體向上直起,帶動兩臂上抬,如前起按3遍,收手站立如預備式。
要領:(1)起掌時勿聳肩;(2)向下落掌與呼吸相協調。
原理:此式中含三個樁法,以動入靜,以靜生動。掌心向下為陰掌,采大地之氣;掌心向上為陽掌,接天宇之氣。以氣貫百會,並且由上而下捋順內息。掌對大地上下合運,起到陰升陽降,陰陽既濟的作用。
第二式懷抱日月
兩掌心斜向內,由體前緩緩上抬,雙臂呈圓形如抱球,注意勿聳肩翻肘,雙臂上抬時輕輕吸氣。手臂抬至胸齊呈水平狀,兩虎口相對,雙臂呈弧形,目光內涵。保持此狀態靜立片刻,自然呼吸。兩臂緩緩外開,盡量向外。向後自然擴展,隨開臂而開胸、開肩,同時緩緩吸氣。雙臂仍保持水平,雙肘呈自然彎曲狀,目光平視。兩臂開至最大限度後,慢慢向前、向內合收,至抱球狀,隨合臂緩緩呼氣,合臂過程中目光在兩臂間平視,體察兩臂間的氣感。雙臂如此開合3次,然後由體前自然下落,回歸體側。
要領:(1)開臂時不可過於挺胸,下頜勿上揚。(2)肘、腕部始終保持鬆暢。
原理:本式有開胸理氣之效,臂與掌的開合十分容易體驗氣感。手指的不斷舒張,擺動調節了手三陰三陽經,帶動全身。練習久之,可覺全身內髒發熱。
第三式旋轉乾坤
雙手由體後自然上提,掌心向內輕扶於兩腎處,自然呼吸,意守兩腎。身體保持正直,沿順時針方向緩緩圓轉頭部9圈,目光垂收。再沿逆時針方向圓轉9圈。圓轉頭部時注意保持頸部以下的部位不做大的晃動。轉頭過程中自然呼吸。以兩腳心聯線中點為圓心,以掌推腰,沿順時針方向圓轉旋動9圈,再沿逆時針方向圓轉旋動9圈。旋動時上體隨腰胯的轉動自然俯仰,雙腳保持不動。圓轉腰胯過程中自然呼吸。以脊住為中軸,以頭引領身體向左後方緩緩轉動至最大限度,停頓片刻,再緩緩回轉,至正前方時仍旋轉不停,向右後方繼續轉身至最大限度,停頓片刻,再回轉。如此反複3遍。轉動身體時目光隨之向左右後方遠視,注意頭頸,不彎腰,雙腳不要移動。向後擰轉時吸氣,複原還中時呼氣。左右均同。身體還中,目光平視,意守兩腎。雙手扶腎部,上下揉摩21次,意注雙掌。摩完後雙手自然由體後下落,回歸體側。
要領:(1)以掌摩腎時效果應深達內裏,而非摩擦皮膚表麵。(2)頭、腰的轉動應均勻、圓潤,不可用僵力、硬力。
原理:轉頭放鬆諸陽之首府,轉腰牽動中軸及中心律樞紐。此式涉及身體的各個關節,使機體得到全麵的運動。
第四式推窗望月
雙手自體前沿中線慢慢捧起,掌心向上,十指相對,虎口張圓,掌心內含。抬手同時緩緩吸氣。手抬至胸部時,手臂內旋,翻轉掌心向下,目光垂收。雙掌輕柔下按,落至腹前,隨落掌緩緩呼氣。再翻掌向上,緩緩捧起。如前反複3次。捧掌至胸前,慢慢吸氣,隨捧掌重心自然移至右腿。左腳向左前方邁出,腳跟先著地,同時手臂內旋,翻轉掌心向外,重心逐漸前移左腳,踏實全腳掌,隨重心前移雙手緩緩向外推出,掌心朝前,掌指向上,輕輕呼氣。重心逐漸後坐移至右腿,同時將左腳尖抬起,兩掌隨之向內緩緩收回胸前,隨收掌輕輕吸氣。再將重心前移,並向外推掌如前,反複3遍。第3遍後移重心時,將左腳收回,順勢將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右前方邁出,同時翻轉掌心向外推出。與左勢對稱練習,共推收3遍。右腳回落,雙手收回胸前,掌心向內,再翻轉向下由胸前沿身體中線自然下落至身體兩側。
要領:(1)向左右前方推掌時,注意以膝帶動身體前移。兩臂自然呈弧形,沉肩墜肘、邁腳、翻掌、移重心、推掌幾個動作同時進行,保持高度協調。(2)推掌時注意體察雙掌的氣感。
原理:雙掌在胸腹之間引氣運行,使心腎相交,水火相和。左右的收推起到采氣補身,滋養百骸的作用。
第五式摩運五行
兩手緩緩抬起,掌心向內,雙掌內外勞宮穴相對疊按於腹部。男右手在內,左手在外;女左手在內,右手在外,自然呼吸,意在兩掌。沿順時針方向圓轉揉摩腹部,共9圈。再沿逆時針方向圓轉揉摩腹部,共9圈。雙手慢慢打開,由小腹兩側經兩肋,由外向內圓轉揉摩而上,至胸前。兩掌指尖相對疊合於胸口,由身體中線推摩至小腹。同時緩緩呼氣,雙手輕貼小腹,意守片刻,如此反複12次。雙手緩緩抬起,兩掌輕貼於胸後玉枕穴,沿順、逆時針方向向各圓轉揉摩36次。雙手經體前自然下落,至小腹前翻轉掌心向前、向外、雙臂呈弧形由身體兩側向上捧起,同時輕輕吸氣。兩掌於頭頂上方相合,掌心皆向下,上下相疊,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輕按於百會穴。分別沿順、逆時針方向各圓轉揉按21圈。揉後雙手自然放下收回體側。
要領:(1)揉摩時用意於力相隨合。(2)揉摩會避免重壓。(3)揉腹及兩肋速度應均勻一致。
原理:內氣運行到一定程度後的帶氣自我摩按,有效地起到活血化淤,啟動氣機的特殊效果。
第六式行雲流水
兩掌指尖相對自體前捧起,同時吸氣,至腹部時靜立片刻,調勻呼吸。雙手繼續上捧,至胸前翻轉掌心向上,並緩緩上托,同時輕輕呼氣。托至頭頂上方,靜立片刻。鬆肩、圓臂,自然呼吸。兩手掌心向外,由體側緩緩圓形劃落,同時細細吸氣至腹前兩臂外旋翻轉掌心向上,雙手再由體前捧起,同時吸氣。至肩部時,兩臂內旋,指尖向上,雙掌緩緩向身體兩則水平推出,目視前方,輕輕呼氣。推至最大限度,靜立片刻,調勻呼吸。雙手掌心向下自然回落,再捧至腹前,如此上托、側推反複3遍。
要領:(1)兩掌上托時,十指相對,距離不要過大。至頭頂後盡力上托。。(2)雙掌側推時,肘部保持自然彎曲。
原理:托天有理三焦之效,側推舒展經絡,鼓蕩全身,使人與天地自然相應。
第七式太極運球
兩手由體前自然抬起,十指微張,虎口呈圓形相對,抱球於腹前。重心移至右腿,同時左手向左下方、右手向左上方弧形劃動,兩掌心保持相對,似揉運一球,同時身體以脊柱為中軸向左轉動。轉至麵向左方時,呈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掌心朝下。重心逐漸轉向左腿,身體以脊柱為中軸向右轉動,同時左手保持掌心向內,由左下方經身體中部,向右上方弧形劃動;右手保持掌心向外,由左上方經身體中部,向右下方弧形劃動。轉至麵朝右方時,呈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再將身體向左對稱回轉,如此反複3遍。運轉過程中自然呼吸。兩手回收體前,內外相疊,輕貼腹部。男左手在內,女右手在內。意在掌中,靜立片刻。
要領:(1)左右運轉時掌心始終相對,弧形劃動要連貫圓活。(2)脊柱保持正直放鬆,勿突出臀部。(3)身體重心不斷轉換於兩腿之間時,雙腳不要移動。(4)揉球過程中腰、胯、肩、肘、腕、膝等關節協調運動,目視掌中球。
原理:運球即運氣,以所練之氣自養內外,該式為內氣頤養使用法。
第八式天長地久
雙手從體後自然提起,掌心向後。再自腋下由後向前掏出,提至肩部。翻轉掌心向上,由腦後緩緩向上推出。推至頭頂上方時,兩臂自然外旋,掌心隨之翻轉向內,由麵前緩緩下落。雙手至胸部時,掌指由內轉而向下,虎口張圓,大拇指相對。兩掌先後沿胸部兩側,腹部兩側,大腿、小腿內側緩緩推落。再分別經腳內側、腳尖、腳外側、腳根、腿後側摩轉至後腰。再翻轉掌心向外,繼續上提至腋下。由後向前掏出,如前重複練習,共3遍。雙手落於體前,掌心向內,大拇指與其餘手指分別貼壓,自然疊合於小腹丹田處,男左手在內,女右手在內,意守丹田,靜立片刻。收手還原如成起勢。全式自然呼吸,意隨掌行,遊走全身。
要領:(1)轉掌變換手指方向過程中,掌行勿停。(2)雙手由腳根向腰部上提時,手指始終朝下。(3)手掌推下、提上過程中,隨兩掌的推行,腰部柔和下彎和伸直。(4)手掌推行的速度要均勻、連貫。
原理:此式為人體大周天運行,將手足經絡相連,使陰陽彙交,上下互補,形成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環。收式自然鬆靜站立。兩手掌心相對,反複輕快搓摩至熱。以兩手掌輕覆雙眼片刻,並揉摩整個麵部。兩手十指用力推梳頭頂及腦後。手臂抬起,兩手懸於頭頂上方,以十指尖為著力點,輕扣頭頂數十次)以兩手掌均勻、全麵地拍打全身。全套動作以中等速度,練習完成約18分鍾。
3.養生健身太極功
一、功法簡介
“養生健身太極功”是武林前輩在長期武術健身實踐中根據《道德經》的基本思想創造的。這些前人智慧的結晶,又經過後人多年的修煉和體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推廣,因而更加具有時代特色。因其方法獨特、效果快捷,實為學習太極的捷徑。
本方法以老子《道德經》為指導思想,強調虛極靜篤、道法自然;以太極之理為修煉依據,強調任督通順、陰陽平衡。把養生理論與修煉實踐相結合,目的是借助學練太極拳基本功來悟道養生、強身健體。
二、修煉內容
本方法修煉內容主要包括靜樁功、動樁功、簡單拳架和簡單聽手四部分。
練習時以靜樁功為基礎,求虛極靜篤、煉體固精、養精化氣。以動樁功為要,求通順任督、平衡陰陽、煉氣還神。再體會天人合一之理,並形於拳架。最後,通過簡單聽手,體味虛實之勢和太極之理。聽手過程中,宜兩人結對練習:一方學習用功法做吞吐,另一方則靜聽跟隨體會“味道”。這樣習練的目的,是給吞吐者提供一個練習吞吐和體會陰陽的環境,給跟隨者提供一個練習聽覺和體察功效的機會,百相幫助、共同提高。
上述環節中,靜樁功是最重要的。因為隻有虛極靜篤,才能放鬆入靜;隻有鬆透靜極,才能回歸生理自然;隻有回歸生理自然,才能通順任督二脈;隻有任督二脈暢通,才能體會人之真氣與天地之氣的融合與升華。如此修煉並堅持下來,將會漸漸感到恬淡清靜、氣爽神怡、周身舒適,進而宿疾漸祛、病灶漸除,產生養生健體和延年長壽之功效。
三、養生功效
多年的修煉實踐表明,本方法的養生健身功效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麵。
第一是強身健體。修煉本方法特別是修煉靜樁功,可學會排除外界幹擾和主觀意識支配,使身體生理機能回歸到自然調理狀態,通過養精化氣、疏通經絡和調節內分泌,實現五髒六腑的生理平衡,產生無病強身、有疾康複的功效。
第二是調節心理狀態、防治精神抑鬱。經常體悟虛極靜篤、天人合一之境界,可使人心胸豁朗、無私無欲、無懼無畏,緩解心理壓力;經常習練動樁功,則可借助任督通順,起到內裏按摩和通絡活血作用,使身心俱感舒適愜意,煥發精神活力。
第三是有效防治中老年退行性疾病。如頸椎腰椎勞損,骨質增生引起的肢痛,生理機能退化過快,內分泌失調引起的焦慮及膚癢,以及失眠、健忘等症。
第四是有助於加快術後、病後及傷後的身體恢複,特別是對顱腦手術後的肢體麻木偏癱、腦血栓後遺症及跌打扭傷等患者效果更好。
嬰兒出生時身體非常柔軟,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逐漸變得僵硬,失去了天然的本性和生命的活力,這驗證了老子《道德經》“物壯則老,謂之不道。柔弱微細,生之徒也”的原理。說明身體的柔軟度是我們健康的一個重要標誌。為什麼我們的身體會越來越僵硬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身體內氣血的流通變得越來越慢。老子說:“柔是生之途,僵是死之途。”用本方法練習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裏打通我們的任督二脈,任督二脈打通後會逐漸使我們周身的氣血脈絡都打通,恢複和加快周身氣血的流通,慢慢使我們的身體變得柔軟,以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四、本人感受
我在練習之前,由於多年的辛勤工作忽視養生,導致身體落下了很多疾病,小腿肌肉經常無故抽筋,直到最後腰椎問盤突出,臥床長達一個半月之久,痛得夜裏不能入睡,甚至沒有別人協助不能翻身,無法正常走路。我右胳膊患有肩肘炎,活動非常困難。為了康複,我先到醫院進行短期按摩理療,接著就開始練習太極拳。這時我幸運地接觸了一位真正朗理的太極老師,這位老師毫無保留地把以上的練習方法傳授於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師常常引用《道德經》指導我站樁、打拳,教我如何放鬆入靜,通過這種方式的練習,身體自發地進行了調節,先從病症最嚴重的腰部和右胳膊開始調理,漸漸地傷痛有了好轉,沒有多久,胳膊的病痛就完全治愈了。隨後,又徹底地為我治療腰椎、頸椎、失眠、小腿抽筋等疾病,我徹底恢複了健康。
五、學習注意事項及要求
1.本方法學習不需要具備武術基礎,特別適合非體力勞動者修煉。沒有練過功夫的,有時會更易取得效果。練過外家功夫的,則須下決心脫胎換骨才能有效。
2.本方法學習不受年齡、性別、職業限製,尤其適於中老年及體弱者修煉。隻要聽從指導,根據自己身體狀況科學地堅持修煉,習練者都會漸有收益。
3.本方法學習不需要特別的場地。廳室綠園即可,但以清淨安靜、空氣新鮮、溫度適中、背風向陽為宜。
4.本方法學習時間容易保證。除每周聽課1~2次外,可自己酌情安排練習。
5.本方法崇尚老子樸素唯物主義和中醫養生原理,迷信鬼神者不宜。
6.長期用這套方法練習,必須終生恪守“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的古訓,任何時候都不得妄自恃強淩弱、出手傷人。
一、十指梳頭:雙手相貼快速搓擦36次,使手心發熱,然後以十指尖從前發際向上梳至百會穴,再下行梳至後頸部,向上梳時吸氣,向下梳時呼氣,連梳36次。有醒腦提神、防神經衰弱及抗腦動脈硬化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