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林和陶小萍的同事、朋友都特別佩服他們的勇氣,盡管有些人不同意他們的超前消費觀念,但大部分年輕人都表示要向他們學習。每當這時,他們就會油然升起一股自豪感。看著別人每天擠公交車,住在破舊的出租屋,而自己卻享受著高檔生活,他們都覺得幸福極了。他們常常坐在落地窗前的吧台,一邊喝咖啡,一邊觀賞著窗外的風景,從內心裏發出感慨:做“負翁”的感覺挺好。
§§突遭變故,他們被逼至絕境
這樣的幸福時光隻過了半年多,一場突降的災難幾乎將他們逼至絕境。
2002年8月,陶小萍發現自己懷孕了。此時,他們還沒有做好要孩子的準備。一來他們想在事業上再奮鬥幾年,等30歲時再要。二來他們每月要還銀行貸款,經濟上不富裕。如果添個孩子,恐怕有點應付不了。所以,考慮再三,他們還是決定讓陶小萍做人工流產。
手術後,陶小萍總是感覺乏力、犯困,臉色發黃,眼睛還有些腫。但他們並沒太往心裏去,以為這是手術後的正常反應。所以,休息了兩周後,陶小萍就趕緊去上班了。因為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哪個單位都不會養著閑人的。弄不好,她就會被炒了魷魚。
上班後,緊張的工作令陶小萍越來越感覺到體力不支。她食欲減退,腿也有些浮腫,隻上兩層樓就累得要停下來休息半天。9月20日,她突然昏倒在了辦公室,同事們趕緊將她送到了醫院。
經醫生檢查,陶小萍竟然患上了尿毒症。拿到診斷結果,趙惠林和陶小萍怎麼也不相信。趙惠林找到醫生問:“她這麼年輕,平時身體一直很好,怎麼會突然得了尿毒症呢?不會搞錯了吧?”醫生告訴他說:“我們的化驗是不會出錯的。現在,患尿毒症的比例是萬分之一,許多人初期都沒有重視,有點不舒服也硬挺過去了。可一旦發現時,就已經發展到了尿毒症的地步。”趙惠林著急地問:“這種病能治好嗎?”醫生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換腎,但這需要找到合適的腎源,手術費也相當昂貴,要30萬左右。目前,隻能通過血液透析來維持。”
聽了醫生的話,趙惠林險些跌倒在地。他們的幸福生活才剛剛開始啊,妻子怎麼就會患上了這種病呢?他緊緊地拉著醫生哀求道:“求您一定要治好她的病,我們剛結婚,她還沒有做母親啊。”醫生說:“我理解你的心情,我們一定會盡力的。不過,現在你要做的一是穩定你妻子的情緒,鼓勵她戰勝疾病,二是要準備足夠的錢。你妻子每周要做3次透析,一次費用是500元,一個月需要4000元。如果不做透析,她的生命將不會維持太久。”
趙惠林不知自己是怎麼走出醫生辦公室的。這一切來得太突然了,天堂般的生活剛剛享受了半年多,就一下子被打入了地獄。30萬!他到哪裏去找30萬啊。即使不換腎,每月也要支付4000元透析費。他們的工資一共隻有12000元,還銀行8000多元,兩個人不吃不喝也隻將將夠給妻子透析啊。可妻子的營養需要錢,水電費需要錢,物業費需要錢,養車也需要錢,他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
好在陶小萍所在的公司交了5萬元住院費,解了燃眉之急。為了怕妻子擔心,不利於身體的恢複,趙惠林告誡自己,無論再難,在妻子麵前也一定要裝做樂觀。因此,他強打起精神,極力地安慰妻子。一天,陶小萍哭著對他說:“我們怎麼辦啊?我這一病,銀行的錢怎麼還啊?”趙惠林裝做輕鬆地說:“你不用操心錢,有我呢,我會有辦法的。”陶小萍說:“要不,咱們把車賣了吧?”趙惠林說:“那可不行,現在已經習慣了有車的生活,沒車太不方便了。再說,你以後到醫院看病也需要車。而且,大家都知道咱們買了車,如果賣掉,多沒麵子啊。”
住了兩個月院,陶小萍的病情穩定下來,5萬元也花光了。醫生說,她可以出院了,隻要每周三次來透析就行了。趙惠林將陶小萍接回了家,家除了有點亂還是老樣子,可陶小萍的心中卻再也沒有了過去的感覺,總覺得房子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她和丈夫的身上。
陶小萍出院後,公司不再為她支付任何醫藥費。由於她無法再上班,公司每月隻發給她800元生活費。這一下,他們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都不夠還銀行貸款的。可陶小萍的透析一次都不能少,沒有錢醫院就不給做啊。被逼無奈,趙惠林隻好硬著頭皮向父母去借。父母歎著氣拿出1萬元,數落著他說:“當初你們非說什麼提前享受生活,貸那麼多錢買房買車,我們怎麼勸也不聽。現在怎麼樣?小萍的病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你們以後怎麼辦?我們也沒有多少積蓄,又能幫你們多少啊?不行,你們就把房子和車賣了吧。”
陶小萍的父母心疼女兒,也送來了2萬元。老倆口對他們說:“我們的積蓄有限,這些錢你們先拿著用吧。”望著老人蒼老的麵容,想到因為自己而讓他們跟著受連累,趙惠林真是內疚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