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公共政策已成為社會治理、影響人類政治與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創造和提升每個國家綜合競爭優勢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也就是說,一個公正的、透明的、高效的、民主的公共政策體係,無論是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還是對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方麵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公共政策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商品經濟和民主政治高度發達的西方國家,現已有60多年的曆史。在中國,公共政策乃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新興學科,其理論研究與實踐還都處在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階段,但是在當今中國改革開放的社會背景下,其發展勢頭很猛,特別是公共政策的理論真諦,越來越受到中國政府與社會公眾的禮遇、寵愛和青睞,對它的理論研究如火如荼,使其成為中國社會管理之道的重要理念之基。事實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現已到了一個必然觸發社會深刻變革的重要曆史關頭。要在中國廣袤無際的大地,為具有如此廣度與深度的社會變革推波助瀾,提供充滿睿智的洞見,培養卓越的領導才能,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社會的實踐發展,以及大規模地提高普遍的社會管理水平,公共政策的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就不可能不被中國政府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上來,因為公共政策這門學科完全契合了當今中國社會非常流行的一個觀念,那就是要與時俱進。
公共政策作為一種新的社會治理範式,作為公共管理的重要利器,主要源於當今社會廣大公眾迫切需要解決日益複雜的公共問題的一種政策需求,是公共管理從過去傳統行政重視機關的管理轉移到了政策議題和政策建議的必然產物。因此,公共政策作為實現公共意誌、滿足社會政策需求的公共理性和公意選擇,是引導並規範社會公眾與社群組織的重要行動指南和基本行為準則,對社會利益起著公平合理的權威性價值分配,現已成為當代社會公共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和基本的手段。對於公共政策所具有的這些基本特征,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們已經達成了共識,體現出了在現代社會管理當中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會和諧理念。一般來說,公共政策的實踐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社會利益表達與實現的過程,當某個社會利益集團或者個人提出一項政策訴求的時候,公共政策過程就開始了,而這種提出政策訴求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社會利益表達與實現的過程。因此,在社會的有效管理下,公共政策不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實質性內涵的實體,在社會利益的分配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扮演著權威性的重要角色。
在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過程中,不斷強調社會公平正義的這一基本價值和理念,為公共政策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建立在理性實證主義之上的哲學基礎,使得實現公共利益成為公共政策實踐的核心要素。如果說作為一種嚴格而完整的社會治理理論體係的公共管理的誕生,起初還僅是作為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現代發展時期的產物的話,那麼作為公共管理重要工具的公共政策的誕生,恰恰是現代社會生活之公共領域日趨擴張並與私人生活領域形成鮮明對照和內在緊張之事實的集中反映。因而作為可以有效配置社會公共資源、極大地影響公共部門形象的公共政策,正是作為這一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價值產物而凸顯出來的一門應用型學科,幷決定著政府管理社會的質量和價值導向。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影響公共管理的首要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乃是公共政策。因為公共管理的一切有效性,完全取決於高質量的公共政策。
總之,隨著多元化利益社會的形成和發展,作為社會資源重要分配途徑的公共政策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公共政策已成為人類社會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麵或者一個組成部分,政府利用公共政策來調整、組織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已經成為其管理社會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麵。特別是隨著現代社會生活與政府的管理活動的日益複雜化,傳統的以經驗為基礎的政府決策已經遠遠不能夠滿足政府現代社會管理的實際需要,必須要實現由經驗型向科學化決策模式的轉變。實踐證明,作為社會價值權威性分配的重要機製,公共政策的規範性與科學性既是推動政府重大決策邁向高質量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人類社會管理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