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時代與家世(2 / 3)

伊曼紐爾的一生,是勤勞而充滿奮鬥精神的一生。一生中,他完成了為數眾多的發明。在僑居俄國期間,他曾發明了室內用的暖氣設備,設計製造過地雷、水雷和舵船用的大馬力蒸氣引擎,因此而獲得了沙俄皇帝尼古拉一世授予的帝國金質獎章。回國後,又因研究硝化甘油的引爆,與阿爾弗雷德一起榮獲了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的金質獎章。這是瑞典政府對於在文學、藝術、科學等方麵有傑出貢獻的人的最高獎賞。

然而,在成功與榮譽的背後,伊曼紐爾所走過的路卻充滿了坎坷與挫折。作為一名機械師、建築師和實業者,他曾於1833年和1859年兩次遭到破產,尤其是第二次破產,使他陷入了極度的苦悶與艱難之中。他感慨地說,這次損失使他“僅存的微弱的生機都毀滅了”。可以想見,伊曼紐爾當時的心情該有多麼的悲涼。這時的伊曼紐爾已年近六十,在俄國苦心經營20餘年的事業毀於一旦,一貧如洗,不得不拖著疲憊多病的身體,在妻子的陪同下,帶著小兒子埃米爾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斯德哥爾摩。受到了這樣的打擊,對一個老年人來講,似乎事業已走到了盡頭,不可能東山再起了。然而對於堅強而充滿不屈不撓精神的伊曼紐爾來講,卻不能做出這樣的結論,他又從跌倒的地上重新站了起來,重整旗鼓,全心投入了引爆硝化甘油的研究。這對於正處在科學入口處的阿爾弗雷德和剛遭破產之危的全家來講,無疑都是個巨大的鼓舞。當年,阿爾弗雷德正是接到了他的信,才從俄國返回了斯德哥爾摩,加快了他對引爆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的。

作為一名發明家,伊曼紐爾經曆了無數次失敗與打擊。他致力於炸藥的研究,全家人都跟著冒著極大危險,但卻沒有得到當局和時人的理解,嘲罵、諷刺、責難、侮辱接踵而來。1837年,他為了提高黑火藥的爆炸威力,研究了一種新配方,試爆成功卻遭到了鄰居的圍攻和當局的禁止;他試驗成功了地雷與水雷,瑞典軍方卻不買他的賬;如此等等。而對他打擊最重的一次是在1864年9月,在試驗生產硝化甘油中,一次意外的大爆炸摧毀了他們父子剛剛建立起來的硝化甘油生產車間,炸死了5人,其中包括他的小兒子——剛剛進入大學讀書的埃米爾。這場災難,震動了全城,在各國引起了恐懼與驚慌,也給他們的家庭與事業帶來了一連串的麻煩。他險些入獄,當局的粗暴幹涉,強大的輿論壓力,失去親子的悲痛,使伊曼紐爾受到了有生以來最嚴重的打擊。他心力交瘁,積鬱成疾,由此而得了中風倒下了。此後,他在病榻上度過了八載的有生之年。然而,即使是這樣也沒有使伊曼紐爾意誌消沉。這位意誌堅強的人,在科學研究與發明的道路上,並沒有罷手停步。他的身體不能動,但頭腦仍然清醒,智慧的火花並沒有熄滅,精力似乎也沒有減弱。在病榻上,他繼續完成了幾項富有遠見的設計,提出了一些異想天開但很有合理成分的設想。他將這些設計與設想繪成了精美的插圖,彙集在他的三部著作和一本小冊子裏。這三部著作是:《我國道路的經濟防禦(地雷)》《群島的經濟防禦(水雷)》《對本國國防的建議》(1871年元旦給瑞典人民的獻禮)。

這三部著作,用他自己的話說,它們“包含著一種在現在和未來,保衛我們親愛的祖國免受強敵蹂躪的思想與辦法,而這種辦法又不需要代價高昂的防禦工事和人力物力的巨大犧牲”。

那本小冊子,是針對瑞典當時由於經濟蕭條,人民生活貧困,向北美移民多達全國人口三分之一的狀況而寫的。瑞典是歐洲的大國之一,麵積與法國相近,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森林麵積占了全國陸地麵積的一半以上。伊曼紐爾根據本國林業資源豐富這一特點,提出了將鋸木廠的木屑和廢木材壓製成膠合板的設想,以創設一種新的工業,解決全國的就業問題。他認為,僅此就可以製造出幾百種商品,包括從搖籃、家具到房子和工業用品。這是個具有遠見卓識的設想,然而,在當時卻被世人認為是純粹的空想。在他逝世後,這些想法逐步變成了現實,尤其是在今天,瑞典已成為世界上出口纖維板最重要的國家之一,而在現實的人們生活中,各種壓縮板已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現在再來評價,伊曼紐爾在一百多年前提出的這些想法是多麼具有遠見之明的偉大創見!它表明了伊曼紐爾豐富的想象力、超凡的精力、積極的進取精神、熾熱的愛國熱忱和為民著想的赤誠之心。

伊曼紐爾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發明事業,這位正直、善良、嚴厲,具有永不知疲倦的開創精神、百折不撓的堅毅性格,醉心於事業的父親,於1872年9月3日逝世了。他沒有給兒子們留下什麼家產,卻給兒子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那就是他的開創精神、堅韌不拔的性格、善良正直的人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阿爾弗雷德的一生,受到了他的巨大的影響,接受了他的全部精神財富,而阿爾弗雷德與之相比,雖然身材沒有他那樣魁梧,體格不如他那樣強健,但在聰明與才智上,卻又超過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