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1 / 1)

尼古拉·阿曆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蘇聯著名作家。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戰鬥經曆作素材,以頑強的意誌曆時三年創作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並獲得巨大成功,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位在世界文學長廊中不朽的英雄人物。1935年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勳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尼古拉·阿曆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隻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把自己的追求與祖國、人民的利益聯係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百煉成鋼。1942年,這部小說被譯成中文,書中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也成為幾代中國青年的學習榜樣。其實,奧斯特洛夫斯基本人正是這樣一位鋼鐵戰士!

貧寒的身世。1904年9月29日,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維裏亞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父親當過釀酒廠的工人,也曾在外村或城裏打零工,還幹過幾年郵差,並服過兵役,一生都在為生活奔波勞作。他的母親出身貧寒,小時候就雇傭給他人幹活,放鵝、種菜、照看孩子。出嫁後,母親除了做家務帶孩子,還替人家做針線,當女傭,一直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在家中,奧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麵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他們在饑寒交迫中打發著童年時光。10歲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火紛飛,他的童年生活又多一段逃亡的故事。他斷斷續續地上過幾年學,由於貧窮,幾度輟學,可是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欲,12歲時就讀過英國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青少年時代動蕩不堪。11歲起,他就到當地的火車站食堂當小夥計。14歲進發電廠,給司爐工、電工打下手,幹過鋸木柴、卸煤等雜活。15歲時,他在大街上突然發現地下革命委員會的一位成員被一名全副武裝的匪兵押著迎麵過來。刹那間,他不顧一切,猛地朝匪兵撲去。革命者意外獲救,他卻因此被捕,受到了嚴刑拷打,但他堅貞不屈,隻字不說,以堅強的意誌挺了過來……後來,他參加了紅軍,經受了戰爭烈火的考驗。

在病榻上輾轉。在戰爭年代,奧斯特洛夫斯基腹部和頭部受過重傷,在野戰醫院的病床上曾幾度昏迷,右眼的視力也急劇下降,僅僅保留了五分之二的視力。17歲那年,他在參加一條鐵路建設時,身體虛弱到了極點,兩隻膝蓋又紅又腫,走路蹣跚,一陣大風就能把他吹倒似的,他咬著牙堅持勞動,直到感染了傷寒,昏迷不醒,才被送回老家休養。幸虧善良的母親悉心照料,才把他從死神的手中奪回來。以他的資曆、身體狀況,完全可以從此在家裏享受安逸的生活,可是他又重返工廠,希望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禍不單行”,不久,他遭遇了一場車禍,右膝受傷,引發了痼疾,關節紅腫脹痛,活動困難,23歲那年癱瘓在病床上,雙目幾近失明……

艱難困苦的文學創作。輪椅上的奧斯特洛夫斯基從此往返於各地醫院。26歲,他接受第九次手術,刀口縫合後,竟有一個棉球留在體內。身體極度虛弱,如果再次麻醉,醫生也擔心對心髒有損傷,甚至會危及生命。這時候,他主動提出了不用麻醉。當醫生切開刀口,取出棉球後,他沒有發出一聲呻吟。但是,手術後高燒不止,連續8天不退,死神再次折磨了他。從此,他斷然拒絕任何手術,說:“我已經為科學獻出了一部分鮮血,剩下的,讓我留著幹點別的事吧。”在病榻上,在輪椅上,在治病的間隙,他利用僅剩的視力,閱讀了普希金、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巴爾紮克、雨果、左拉、德萊塞等大批優秀作家的作品,並開始文學創作。1927年,他的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同年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不幸的是,唯一的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誌,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抗爭。26歲,他以不可思議的毅力著手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出版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1936年12月14日,32歲的他完成了另一部長篇《暴風雨所誕生的》(第一部)的校訂工作,8天後,即12月22日,就與世長辭了。

這就是奧斯特洛夫斯基,一個骨頭比鋼鐵還硬的漢子,他的經曆感動了一代人!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國古代聖賢孟子的箴言也是奧斯特洛夫斯基一生的寫照。世界上,有哪一位作家能像他這樣經受那麼多苦難?身殘誌堅的人有很多,但是遭受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樣磨難的人很少,癱瘓,失明,九次手術,做出他這樣輝煌成就的人更少。琢磨他的不幸而成功的人生,唯一能作出解釋的,就是“意誌戰勝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