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莫爾斯和他的電報(1 / 2)

莫爾斯(1791~1872),出生於美國麻省乞雷斯湯,美國藝術家、發明家。莫爾斯設計出了著名且簡單的電碼,稱為“莫爾斯電碼”。它利用“點”、“劃”和“間隔”(實際上就是時間長短不一的電脈衝信號)的不同組合,分別表示字母、數字、標點和符號。莫爾斯發明的電報,真正開啟了人類傳遞信息的新紀元。

莫爾斯出身在一個牧師家庭,他幼喜愛繪畫,14歲入耶魯大學學美術。19歲畢業後以賣畫為生。後來到英國深造3年,1815年載譽而歸,獲得了很大的名望,成了19世紀美國的第一流畫家。1829年,他開始漫遊歐洲各國,3年後返回美國。

1832年10月間,他乘坐著輪船在大西洋上航行。一位叫查爾斯·傑克遜的青年緩緩地走進莫爾斯就餐的餐廳。這個青年表情很是得意,像是在炫耀著自己的一項偉大創造。也許,興建了一座摩天大樓的建築師也沒有他那樣得意的神情。但就是他這場富有奇幻的表演和極有說服力的演講把莫爾斯帶入了一個他先前想都不敢想的神奇世界。也許,正是這位青年富有激情的演講給予了莫爾斯強大的勇氣,甚至改變了他的後半生。

“嗨!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快來看吧!我們快要利用一種無限的力量了!有人已經證明:電,能神速地通過任何長度的導線。科學就要創造出改變我們生活的奇跡啦……”

說著,他擺弄起手中的新鮮玩意兒。那是一架叫做電磁鐵的奇異裝置。在場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所有的目光都彙聚到了他所說的這個神奇裝置上來。似乎這其中蘊涵著某種神秘的力量。不了解的人們還以為這是哪位魔法師的表演呢。

夜色暗淡了下來,隻有皎潔的月亮還掛在空中,伴著這艘名叫“薩利”的輪船在大西洋上航行著。他聯想起自己所看到的法國信號機體係,它每次隻能憑視力所及傳訊數英裏而已。

“如果能用電流傳輸電磁訊號,不是可以在瞬息之間把消息傳送數千英裏之遙嗎?”

莫爾斯在腦海中想象著這一偉大的發明,簡直不敢再想象下去了。這樣的神奇的設想令許多人不敢相信可以在現實世界中實現,他們寧願相信這是科幻小說中的精彩描寫。然而,對於莫爾斯來說,這種想法就像是天空突然降落的火焰,熊熊地燃燒著,照亮了整個星空。

從這以後,他毅然決定改行投身於電學研究領域。他從電流在電線突然截止時會迸出火花這一事實得到啟發,大膽地展開想象:如果將電流截止片刻發出火花作為一種信號,電流接通而沒有火花作為另一種信號,電流接通時間加長又作為一種信號,這三種信號組合起來,就可以代表全部的字母和數字。最後,文字就可以通過電流在電線中傳到遠處了。

他決定製造一台電報機,但又覺得自己在電學的研究上還是很少,有許多問題困擾著自己。盡管自己擁有許多美麗的想法,可是一旦要著手實施將它們變成現實,還是難於上青天的,各種想法在他的心中交織著,猶如一團亂麻:

“要將這些奇妙的想法實現這怎麼可能?還是不要再做這樣的白日夢了吧!”

“醒醒吧,莫爾斯!回到現實中來,拿起你的畫筆,這才是你的唯一出路!”

“不!為什麼就不能實現?這是一項多麼偉大的發明。我難道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它隨著海浪消失嗎?”

一時間,他無法理清自己的思路,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的無助。對於許多發明家而言,這是經常會遇到的情況。然而,也許是幸運之神眷顧這樣一位有著偉大想象力的發明家。他偶然遇到了亨利,亨利毫不吝惜地幫助了他,回答了他的所有問題。他開始抓緊一切時間來學習電磁學知識。後來,他把自己的畫室改成了實驗室,研究起自己的電報機來。用光了自己的積蓄,他不得不把教書獲得的微薄收入作為實驗的經費,常常節省一些買麵包的錢來買實驗的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