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創業之路從一個插座開始,10天隻賺10元,靠把衣物送進當鋪換錢渡過難關。
1917年,鬆下終於生產出了這種改良後的電燈插座。第二年,23歲的鬆下在大阪建立了“鬆下電氣器具製作所”,又雇傭了幾個員工,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可是,怎麼樣把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呢?他派人到各地推銷,連續10天隻賺了10元錢,連成本都收不回來。沒有資金,員工也拿不到薪水,公司裏的人隻好另謀出路,剩下的隻有鬆下的妻子、內弟和鬆下這三個人。這種深陷穀底的黑暗,令鬆下悲傷不已,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嚇倒,仍然堅信這種新產品有市場。山窮水盡的時候,鬆下一家甚至無飯可吃,他把自己和妻子的衣物送進了當鋪,繼續咬牙堅持著。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1918年12月,經過改良的新燈座終於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有了第一張訂單。然後,鬆下按照“物美價廉”的營銷思路經營,新插座為他帶來了滾滾財源。
隨後,鬆下帶領他的製作所員工一同努力、創新,連續推出了先進的配線器具、炮彈形電池燈、電熨鬥、無故障收音機、電子管、真空管等一個又一個成功的產品,7年之後,鬆下幸之助成了日本收入最高的人。
第三部:“第二次世界戰”後,日本經濟大蕭條,鬆下公司欠稅款在日本是全國第一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敗,國內遭受了嚴重的經濟危機,百業凋敝。最高總司令麥克阿瑟對一些大公司,如三井、三菱、鬆下進行經營限製,鬆下還被要求辭職,是員工們大力挽留才使他的位置保留下來,但是鬆下和他企業的命運又一次跌到了最低穀:當時,貸款全麵取消,生產不能正常進行,工人們領不到工資;到了1949年初,鬆下公司所欠稅款數額居日本第一。不要說一般的工人,就連鬆下本人也入不敷出,隻能靠借貸度日。怎麼辦?常規的辦法是停產減員,可是鬆下認為,停產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減員根本是不必要的。他丟棄不下那些和自己共患難、同甘苦的員工。這種品質也是他日後興旺發展的力量之一。
後來,美國逐漸改變了對日政策。日本經濟也開始慢慢複蘇。鬆下在長期的忍辱負重中看到了希望。經曆許多磨難的他,變得更加成熟、自信和深謀遠慮。鬆下開始給自己的企業重新定位,提出了已經有33年曆史的鬆下電器“重新開業”的口號。這句口號,一直激勵鬆下人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成為一種喚醒員工發奮圖強的企業精神。不久,鬆下的製作蒸蒸日上,銷售額持續增長。直到1988年的63年中,有10年鬆下本人收入均為日本第一位,有6年居第二位,1989年他逝世時,留下了十五億多美元的遺產。
這就是鬆下:窮困窘迫裏竭力奮起,一波三折中永不言敗!
鬆下的人生坎坎坷坷,事業曲曲折折,可是他依靠頑強的意誌和人格風範,把企業經營上升為一種哲學:不做富有心機的老板,真誠坦率地做人,讓員工生活得好一些!因此,企業的發展是他的智能與人格魅力的水到渠成般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