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都城外向東方行走五、六裏,抵達一座山寺,居室鑿在山崖之上,大門即以峽穀形成,這是鄔波毱多尊者建造的。寺內有存放如來指甲的佛塔。山寺北邊的岩石之間,有一石室,高二十多尺,寬三十多尺,四寸長的竹製細簽堆積其中。近護尊者論說佛法,度化眾生時,若夫妻都能證得羅漢果位,就投下一簽;至於若非夫妻的單身男女,則即使證得羅漢果位,也不投簽予以記錄。
從石室向東南方行走二十四、五裏,抵達一個幹涸的大池子,旁邊又一座佛塔。從前如來經過這裏時,有一獼猴,捧蜜前來獻佛,如來佛要它用水拌和,分別賜給大家,獼猴歡喜雀躍,跌入大池(那時並未幹涸)而死,借著這一福力,得以轉生為人。離池子不遠的大樹林中,有過去四佛散步的遺跡。旁邊又舍利子、沒特伽羅子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羅漢修習禪定的地方,全部建有佛塔,依次標記遺跡。如來在世之時,多次遊曆該國,凡是說法之處,都有標誌,以為紀念。
(2)馬杜賴
秣菟羅,乃中印度之古國,為佛陀時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又稱摩偷羅國、摩度羅國、摩突羅國,位於今亞穆那河(Jumna)西南馬杜賴(Muttra)一帶,距今德裏東南約140公裏。其都城為秣菟羅城,位於今馬土臘之南,為古代通商要地及耆那教的中心地。被視為毗濕奴神化身之一的克利須那即誕生於此地,因此也是印度教七大聖地之一。
釋尊在世時,此國為印度十六大國之一。釋尊常在此地教化民眾,如《雜阿含經》卷二謂佛於此國跋陀羅河畔說無常涅槃法,卷二十四謂佛於此行布薩,悼惜舍利弗及目連之死。佛涅槃後,阿育王師優婆多誕生於此,曾大興佛事。二至三世紀,貴霜王朝迦膩色迦王時,此地為說一切有部之勢力範圍,盛行佛教造像。四至五世紀之笈多王朝時,佛教造像形成較固定之形式,所雕佛像薄衣透體,衣紋細密勻稱。並在此地形成所謂的摩突羅佛教藝術。秣菟羅佛教興隆甚久,《高僧法顯傳》記載,蒱那(朱姆那)河左右有二十僧伽藍,有三千僧住之。
馬杜賴
馬杜賴有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據文獻記載,今日新城馬杜賴以前是一片黑檀樹林,後來伐林建了城市,所以它又名“格登泊克”,意即黑檀樹林。現名馬杜賴是由“馬土臘”一詞變音而來的。據說同北印度亞穆那河岸的馬土臘城有關,當時南印度的許多城市名稱都是根據北印度城市的名稱命名的,這是因為相傳南印度的城市是北印度的雅利安人到了南方以後才修建的,因此許多南印度的城市和北印度的城市名字完全一樣。馬杜賴是南印度的政治中心和貿易中心。有幾條貿易路線從這裏經過,因此它也是南印度的交通樞紐。
馬杜賴城市的建築,也同北印度的城市建築一樣,有護城河、城牆、寬廣的大街、宏偉的宮殿、以及美麗的花園和池塘等等,城外有美麗的公園和綠油油的農田。據泰米爾的文獻記載,這座城市的形狀像一條頭尾盤在一起的蛇,在印度稱這樣的城市為“盤蛇”城。早些時候,馬杜賴城的市場有兩類:一類是白天開放的;另一類是夜間開放的。每一家商店門前掛有一塊木板,上麵寫有所售商品的名稱。古代的馬杜賴人很重視道德,那時,淫亂被認為是極不道德的事,誰犯了這種罪,先進行批判,然後讓他騎著毛驢在全城遊街,最後驅逐出城,不許再回來。凡是賣淫的娼婦或搬弄是非的女人,一概不允許在城裏居住。
馬杜賴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文學、藝術、商業和政治的中心,這裏湧現出不少的詩人和作家,他們在曆史上曾起過重要的作用。現在,這個城市仍然是教育、商業和工業中心,有五十萬人口。在泰米爾納德邦的城市中,除馬德拉斯外,馬杜賴居第二位。
3、北方邦北部
(1)窣祿勤那國
窣祿勤那國,周六千餘裏,東臨殑伽河。北背大山,閻牟那河中境而流。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東臨閻牟那河,荒蕪雖甚,基趾尚固。土地所產,風氣所宜,同薩他泥濕伐羅國。人性淳質,宗信外道。貴藝學,尚福慧。伽藍五所,僧徒千餘人,多學小乘,少習餘部。商搉微言,清論玄奧,異方俊彥,尋論稽疑。天祠百所,異道甚多。
大城東南閻牟那河西,大伽藍東門外,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曾於此處說法度人。其側又一窣堵波,中有如來發、爪也。舍利子、沒特伽羅,諸阿羅漢發、爪窣堵波,周其左右,數十餘所。如來寂滅之後,此國為諸外道所詿誤焉,信受邪法,捐廢正見。今有五伽藍者,乃異國論師與諸外道及婆羅門論議勝處,因此建焉。
閻牟那河東行八百餘裏,至殑伽河河源,廣三四裏,東南流入海處廣十餘裏。水色滄浪,波流浩汗,靈怪雖多,不為物害,其味甘美,細沙隨流。彼俗書記,謂之福水,罪咎雖積,沐浴便除;輕命自沈,生天受福;死而投骸,不墮惡趣;揚波激流,亡魂獲濟。時執師子國提婆菩薩,深達實相,得諸法性,湣諸愚夫,來此導誘。當是時也,士女鹹會,少長畢萃,於河之濱,揚波激流。提婆菩薩和光汲引,俯首反激,狀異眾人。有外道曰:“吾子何其異乎?”提婆菩薩曰:“吾父母親宗在執師子國,恐苦饑渴,冀斯遠濟。”諸外道曰:“吾子謬矣!曾不再思,妄行此事。家國綿邈,山川遼敻,激揚此水,給濟彼饑,其猶卻行以求前及,非所聞也。”提婆菩薩曰:“幽途罪累,尚蒙此水;山川雖阻,如何不濟?”時諸外道知難謝屈,舍邪見,受正法,改過自新,願奉教誨。
渡河東岸至秣底補羅國。
窣祿勤那國,方圓六千多裏,東境瀕臨殑伽河,北境背靠大山,閻牟那河在其國中部流過。大都城方圓二十多裏,東側麵臨閻牟那河,雖已十分荒蕪,城基還很牢固。當地物產、居民風俗,與薩他泥濕伐羅國相同。人性淳厚質樸,但是信奉外道。重視技藝、學術,推崇福德、智慧。境內有佛寺五座,僧人一千多名,多數研學小乘佛教,少數習學其它部派。探討精微言辭,評論深奧妙理,城外的傑出人士,都來尋求釋疑的理論。尚有天祠一百來所,外道教徒十分眾多。
都城東南方閻牟那河的西岸,大寺的東門之外,有一佛塔,乃是無憂王所建造。當初如來曾經在這裏演講佛法,度化世人。旁邊有一塔,內藏如來的頭發、指甲。舍利子、沒特伽落等羅漢的頭發、指甲紀念塔,環繞它的周圍,一共有幾十所。如來涅槃以後,該國被外道貽誤,相信異端邪說,放棄正確的信仰。如今有五座佛寺,乃是為紀念外國論師與諸多外道及婆羅門辯論取得勝利而建造的。
從閻牟那河向東行走八百多裏,抵達殑伽河河源;那裏寬達三、四裏,水向東南流,入海處寬達十多裏。水呈青色,波浪滔滔,河內靈怪雖多,卻不為害鄉裏。河水味道甜美,細沙隨水漂流。當地民間記載,稱呼它為“富水”,即使積有許多罪惡,沐浴以後也會除淨;至若輕視生命自沉河中,則能轉生天界享受幸福;死了以後投屍河中,便能不再墮入惡道;用力拍擊水流波浪,能使亡魂獲得超度。當時執師子國的提婆菩薩深通“實相”之說,精研“法性”之學,憐憫愚昧眾人,前來開導勸誘。這個時候,男女都來聚會,老少全部集合,彙力殑伽河畔,拍擊水流波濤。提婆菩薩也參與拍水,但卻低頭逆水而擊,方式異於別人。有一外道問道:“你為何與眾不同呢?”提婆菩薩答道:“我的父母、親戚,都在執師子國,我恐怕他們饑渴難當,故而希望水流能夠遠遠地接濟他們。”眾外道說道:“先生錯了!你怎麼不多考慮一下,就貿然幹出這種事情!你的家鄉山水離此遙遠至極,你想拍擊此水,救濟他們的饑渴,猶如倒退走路而想趕上前方行人一般,從未聽說過呀。”提婆菩薩說道:“陰間的累累罪惡,尚且可以依賴此水洗除;我與家鄉隔著山川,怎麼反而無法拯濟?”這時眾多外道信徒方始知道難以辯勝,於是承認錯誤,放棄異端邪說,接受正確佛法,改過自新,願意聽從菩薩的教誨。
(2)台拉登及喜馬偕爾區
玄奘在窣祿勤那國停留四個月,跟隨闍耶毱多大師學習《經部毗婆沙》。窣祿勤那國即是今日印度北方邦的北部城市台拉登或喜馬偕爾區一帶。其地沿恒河向上遊東行八百餘裏就是恒河的源頭。這裏水色清澈,細沙隨流,被婆羅門奉為“福水”。這裏的人堅信即使是罪孽深重的人,隻要到用恒河水沐浴就能清除罪惡,到河中揚波激流能令亡魂獲得超升,輕生投河者可以轉生天界受福,人死後將屍體拋入河中能不墮惡趣。
台拉登,位於西瓦利克山脈與小喜馬拉雅山脈間的穀地中,海拔682米,始建於1676年。街道沿主要公路呈帶狀,延伸達6~7公裏。工業有毛棉絲紡織、製糖、造紙、鋸木、製茶等部門,還有兵工廠、小型燈泡廠等。台拉登是附近山區貿易中心,也是鐵路支線的終點,更是教育、研究機構的重要中心之一。其地氣候溫和,環境幽雅,為療養地。
喜馬偕爾位於印度西北部,坐落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東部同北方邦及我國西藏相鄰,南部與哈裏亞納邦和旁遮普邦相連,西部和北部同克什米爾地區連接。
“喜馬偕爾”是由“喜馬”和“阿偕爾”組成。“喜馬”意即“雪”,“阿偕爾”是“山”,兩者合在一起即是“雪山”的意思。“喜馬偕爾”即雪山之邦。該邦盛產蘋果,有“蘋果之邦”的美稱,尤其是古魯山區的蘋果更為馳名。該邦40%被森林覆蓋,因此,也盛產珍貴木材。該邦以農業為主,96%的人生活在鄉村,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和土豆等。
4、桑基薩
(1)劫比他國
劫比他國,周二千餘裏。國大都城周二十餘裏。氣序土宜,同毘羅那拏國。風俗淳和,人多學藝。伽藍四所,僧徒千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所,異道雜居,同共遵事大自在天。
城西二十餘裏有大伽藍,經製輪奐,工窮剞劂,聖形尊像,務極莊嚴。僧徒數百人,學正量部法。數萬淨人,宅居其側。
伽藍大垣內有三寶階,南北列,東麵下,是如來自三十三天降還也。昔如來起自勝林,上升天宮,居善法堂,為母說法,過三月已,將欲下降。天帝釋乃縱神力,建立寶階,中階黃金,左水精,右白銀。如來起善法堂,從諸天眾,履中階而下;大梵王執白拂,履銀階而右侍;天帝釋持寶蓋,蹈水精階而左侍;天眾淩虛,散華讚德。數百年前,猶有階級,逮至今時,陷沒已盡。諸國君王悲慨不遇,疊以磚石,飾以珍寶,於其故基,擬昔寶階,其高七十餘尺,上起精舍。中有石佛像,而左右之階有釋、梵之像,形擬厥初,猶為下勢。傍有石柱,高七十餘尺,無憂王所建。色紺光潤,質堅密理,上作師子,蹲踞向階,雕鏤奇形,周其方麵,隨人罪福,影現柱中。
聖跡垣內,靈異相繼。其大窣堵波東南有一池,恒護聖跡。既有冥衛,難以輕犯,歲久自壞,人莫能毀。
劫比他國,方圓二千多裏。其國的大都城方圓二十多裏。氣候、物產,與毗羅刪拿國相同。民風醇厚溫和,大多學習技藝。境內有佛寺四座,僧人一千多名,全都研學小乘教的正量部派。尚有天祠十所,各派外道混雜相居,共同信奉大自在天。
都城之東二十多裏處有一大寺,建築高大華美,雕刻極盡工巧,菩薩、佛陀塑像,裝飾極其華貴。僧徒幾百人,研學正量部法。還有幾萬淨人,居住佛寺之旁。
佛寺大牆之內,建有三寶台階,自南至北排列,麵向東方下降,乃是如來從三十三天降還人間之處。當年如來離開勝林,升上天空,居留善法堂內,為母親講經說法,過了三月之後,準備返還人間。天帝釋便施展神通,建立寶階;中階用黃金製成,左階用水精製成,右階用白銀製成。如來離開善法堂,由天神大眾隨從,踏中階而下;大梵天手執白拂,踏銀階而侍候左側;天神大眾騰身虛空,灑散香花,讚頌如來功德。距今幾百年前,尚有台階存在,但是到了現在,則已全部陷沒。各國君主悲歎未能親眼瞻仰寶階,於是壘砌磚石,裝飾珍寶,在原有基址之上,模擬故物,建造寶階,高達七十多尺,上麵再築精舍,精舍之中有石刻的佛像,左右寶階則有帝釋、梵王之像,形態酷似當初,尚作下走之勢。旁邊有一石柱,高達七十多尺,無憂王所建造。色澤紅青,光潔滑潤,質地堅硬,紋理緊密,柱頂雕一獅子,向著寶階蹲伏,各種奇異雕刻,環繞石柱表麵,隨著各人罪福不同,柱中顯現相應的影子。
聖佛遺跡牆內,奇跡不斷出現。大塔東南有一水池,池內之龍始終護衛聖跡。由於有神暗中保護,所以難以輕易冒犯,唯當年歲久遠之後,聖跡才會自行損壞,但是人力不能摧毀。
(2)巴桑蒂波爾
奘師在此停留了幾個月,聽三藏大德耶毱多法師講完《經部毗婆沙》後才離開,繼續渡河東行。回顧奘師進入北印度國境以來,一路所經過的地方,多數是修學小乘比丘的寺院。他這時繼續南行,渡過恒河西南,至劫比他國,此國的城東二十多裏處有一大寺,其地為僧伽施,據說是佛陀昔日上升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回降地麵時所降落的地方,相當於今日的巴桑蒂波爾。
僧伽施是佛陀在天上為母說法之後回到人間的地方,也就是佛時西利瓦陀的兒子、未來的彌勒佛出生的地方,佛陀有一次訪問此地時,曾說過這樣的預言。雖然僧伽施對南方佛教徒不是那麼重要,但大乘教徒則很重視它。
古僧伽施已被證實,就是現在的“桑基薩”巴桑蒂波爾,是一個鄉村,距東印鐵路錫柯哈巴德至法魯格巴德線上的波卡那車站五英裏。這個遺址也能從同一鐵路線上的摩達車站到達,距離也是五英裏。那裏沒有休息站,因此遊覽者若到那裏去,盡可能在那個小車站上攜帶充足的必需物品,以便使自己的旅行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