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知伯(1 / 1)

知伯(亦作智伯)(?—前453年)名瑤,又名智襄子,春秋末年晉國四卿之一。封地在永濟一帶。本姓荀,因其祖食邑於知,遂以知為姓。知伯年少時,身高體健,儀表堂堂,且能言善辯,做事果敢堅決,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但是心狠不仁,為他日後種下了惡果。知伯繼承父位步入晉國政壇之時,正值範氏、中行氏被逐,趙簡子獨攬晉國大權,趙、韓、魏、知四家並峙。知伯以果敢堅毅的性格,積極地建功立業,為吞並其他三家創造條件。趙簡子去世之後,他便搶先出手,同韓、趙、魏三家瓜分範氏、中行氏領地。晉出公對於四卿這種無視君主的行為十分憤怒,便借齊、魯兩國兵力攻打四卿,不料卻被四卿擊敗,出公逃亡齊國,死於途中。知伯果斷地抓住這個機會,立昭公的曾孫為國君,從此,晉國的朝政皆由他操縱決斷。

知伯執國政後,利用手中的權勢,肆意妄為,逐步開始實現他吞並三家的抱負。他派人向韓、魏兩家索要大塊的土地,韓、魏兩家為暫時免於戰禍,忍痛割地給知伯。知伯得隴望蜀向趙索要更大的土地,被趙襄子拒絕。知伯大怒,脅迫韓、魏兩家合兵攻趙,圍趙襄子於晉陽。久攻不下時知伯引晉水淹晉陽,引起了韓、魏兩家的恐懼,恰逢趙襄子密使前來勸說韓、魏,痛陳唇亡齒寒的道理。於是,趙、魏、韓三家結盟,發動突然襲擊,大敗知軍,殺知伯於晉陽城下。三家盡分知伯土地之後,索性將晉國也瓜分幹淨,這就是“三家分晉”的的典故。

知伯在很短的時間內使知氏盛極,超過三家,確乎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才幹,但是由於他貪而愎,自高自大,不能以仁義待人,以至招來殺身之禍。難怪司馬光評價他“才有餘而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