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並非隻是養生之道(1 / 2)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一段仍是說聖人治國的方法。因為在春秋戰國時代,是一個亂七八糟的時代,240年間,發生弑君的事件36起,亡國的52起,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戰伐侵攻不可勝數。孔子說“春秋無義戰”,都是打著“仁義”的招牌,幹著非仁義的勾當。鑒於這種情況,老子提出了他的觀點,“虛其心,實其腹。”從字麵看和我們說的“心寬胃口開”是一個道理,實際上它事關社會的穩定。社會是否發展和繁榮,取決於每年的年產物是否增加,年產物的增加又取決於從事生產和非生產人員之間的比例,如果非生產人員占的比例過大,那麼,年產物一定呈遞減趨勢。如果人們一門心思往非生產部門擠,那就不僅是造成非生產人員過多,多發幾個錢的問題,更為嚴重的是這些人員之間的相互傾軋和對生產部門的盤剝,會對生產部門人員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你要明白老子“虛其心”的意思,“虛”的含義是去掉。因人們心裏妄想欲念太多,會引起人們之間無謂的紛爭,所以一定要“虛”。但要明白,可不要把人們積極創造社會財富的心也給虛掉了,那就等著喝西北風吧。“實其腹”,是指人們的實際生活。人們吃飽肚子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意思是鳥餓急了,就四處亂啄;野獸餓急了,就四處亂拱;人窮極了,就會四處詐騙。衣食足才能禮儀興。所以聖人之治首先是抓民生問題。“虛其心,實其腹”這六個字事關社會穩定的大局,但許多解讀老子的人都把它解讀錯了。治國如此,治理一個企業也應如此。如果一個企業把“虛其心,實其腹”這六個字用不好,那過不了幾年也就關門了。

如果說“虛其心,實其腹”指的是內政,那“弱其誌,強其骨”則是指國防。“弱其誌”是說誌向不要太強,不要老想著今天打東,明天打西。像日本人老想侵略別人,最後美國給他扔了個原子彈,吃了大虧。但是不打別人,也不能等著別人來打,該練兵還得練兵,尚武精神還是要提倡的。一個強壯有力的人,單憑體力就會讓別人服從於他,所以要“強其骨”,否則,病病歪歪,別人一打,你就趴下了。一個人體格強壯,而占有欲又比較強的話,就容易好勇鬥狠,若是一不小心把人打死了,那不是自己一輩子也完了嗎?一個國家也是如此,像納粹時代的德國,東條英機時代的日本,就老想著占領全世界。“弱其誌”是告訴自己,不要輕易欺負別人;“強其骨”是告訴別人,你也不要輕易欺負我。體格強壯的人,其本身就向別人展示了一種力量。“弱”字和“強”字都用得很妙。“弱”字是教導我們不要惹事,“強”字是教導我們在不惹事的同時還要身體壯,有不怕事的本錢。這六個字從大的方麵說,關乎國家的安危;從小的方麵說,關乎自己事業的成敗。前幾年我們喊的口號是“做強做大”,一批起步很好的企業倒下去以後,我們才變成了“又好又快”,這個變化反映了我們的一種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