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貴”在這裏作畏講。“身”一是指肉體之身;二是指社會意義上的身。“患”是指災禍。“若”在這裏當至講,和上一句的“若”不是一個意思。這段話用白話說就是:什麼叫畏災禍至身?我之所以有大的憂患,是因為我有身。若是我沒有這個身體,我還有什麼可憂患的呢?有一句話叫“病由心生”。有些人總懷疑自己有病,這種懷疑如果持續時間過長,身體某個部位可能就真的有病了。在《博弈論》裏這叫“預期的自我實現”。所以,如果你感覺身體哪個部位不舒服,就到醫院檢查一下,有病就治。但不管什麼病,自己的心態一定要好,如果心態不好,病不死也嚇死了,特別是亞健康的人,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物是鍛煉。
那麼,身是什麼,是人的肉體之身嗎?不是的。比如,當有的人胳膊患了重病時,醫生告訴他必須切掉,才能保住生命時,差不多大部分人都會同意醫生的意見,把胳膊切掉而保住生命。由此可見,到了生命關頭,即使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但為了繼續活下去,仍然會忍痛舍掉。正如一位禪師所說:“天下由來輕兩臂,世間何苦重連城。”
一個人進入社會,社會就會根據一定的規則給他一個身份。許多人對這個身份的重視程度更重於肉體之身,因為肉體之身的許多欲望是靠社會之身來滿足的。比如,你生活的質量、在社會上受到的尊敬程度以及虛榮心的滿足程度等。但如果把社會意義上的身看得過重,很可能因怕犯錯,而變得縮手縮腳,有時候還忍氣吞聲。比如,一個把烏紗帽看得過重的人,上司不但會常常用撤職來威脅他,還經常會受到上司無故的辱罵。再一個,把社會意義上的身看得過重,過分的情緒壓抑會傷害肉體之身。像有些人被罷官以後,連門也不好意思出,身體能不出毛病嗎?所以,老子提出了“無身”這個概念,它是人修養達到的一種境界。如果一個人能常常忘卻自己的身體,便能得道自然,輕舉升雲,出入無間,與道神通,還有何憂何患?所以“無身”既是最好的養生之道,也是有所作為和保全尊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