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芸芸眾生歸向何處(1 / 1)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複命。“芸芸”是形容眾多,也有版本解釋為茂盛的意思。這句話是說,宇宙之間的萬物,不管再多,生命力再強,最後,都要回歸它的根本上去,一回歸根本,就又歸於靜的狀態,又是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比如,長在樹上的種子,在樹上的時候,一刮風,它在半空中搖啊搖,隨著時間的推移,熟透以後,落在地上,才有機會生根發芽,等到春天,破土而出。莊子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認為,一個生命從他出生的那一天,死亡就已經開始了。比如,你今年40歲,那39歲已經不再屬於你了。實際上,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是在那排著隊等死,這兒不死,那個新的生命就開始不了,這如同佛講三生輪回是一樣的。古人講:“生者寄也,死者歸也。”意思是說,人活著就像住旅館,死了才算回到了老家。這個道理必須明白,不必要那麼看不開。你明白了,就沒有必要怕死了,怕死沒有用,你不怕死可能還能多活幾天,怕死可能就真的死了。老子不是在前麵說了嗎,“外其身而身存”。

我很讚同南懷瑾先生對老子說的“各複歸其根”的理解。他說,老子認為每一個生命,皆是依賴它自己的根本而活。草木無根,活不了的。人也有根,人的根在哪裏?我常常看到許多朋友一心求道,卻是盲修瞎練,拚命把丹田當做根,那是不對的;也有人誤認為根在肚臍,更是離譜。肚臍隻是未出生時和母親連接一起吸收養分的通口而已,一落地就剪斷了,怎麼會是修道的根呢?人的根是在虛空,在頭頂上。虛空就是人的泥土,這就是人與萬物不同之處。植物的根栽在泥土中,人與植物相反,根栽在虛空中。所以,人要懂得這些道理,要拿得起放得下。有些人抑鬱、煩悶、甚至自殺,就是因為該虛空時,虛空不了,該放下時,放不下。俗話說,腦袋掉了碗大個疤,天塌下來有個子大的頂著,犯不上整天提心吊膽和替古人擔憂。凡是成大事者,都是內心能平靜如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