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惠普公司最初由斯坦福大學兩位博士休利德和帕卡德共同於1939年初創建。他們兩人專業知識淵博,充分認識到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他們實行“人才+科研+服務”政策,使惠普從一個隻有幾名職工、538美元資本、設在私人汽車房裏的小作坊發展成為在全球擁有40個分公司、200個銷售服務點的國際性大企業集團。該公司目前有職工68000多名,生產5000多種產品,年銷售額達44億美元。從小作坊到大公司,惠普的成功經驗取決於三大戰略:
1.人才+資本+知識=財富
公司奉行“人才就是資本”、“知識就是財富”的政策。公司每年要派出900名有經驗的工程師、經理到美國200多所大學去物色優秀畢業生,經過全麵考核後錄取為該公司的正式職員。公司和斯坦福大學還簽有協議:技術和管理幹部可在業餘時間去該校旁聽,以更新陳舊的知識。每個職工每周至少有20小時學習業務,每年有1/4的職工參加各種培訓班。惠普公司的經理說:“本公司發展的主要經驗之一,是尋求最佳的人選。”
2.科研先行,創新才能稱雄
公司每年撥出占銷售額10%左右的資金,投入占職工總數9%~10%的人才,專門從事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等。每年用4億~5億美元的資金、6300~7000人去搞技術與產品創新。公司設有專門的研究機構,有專職研究人員700多人,設有物理研究、電子研究和技術研究三個中心。由於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所以公司生產出來的許多產品已被世界電子測量界所采納,成為國際性標準。
3.售後服務,用戶都是上帝
抓好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是公司成功的兩個秘訣。公司直接從事銷售服務工作的人員占職工總數的10%;花在推銷上的費用占銷售額的15%,比花在研究與開發產品上的費用還多33.3%。公司采用“敲用戶門”的辦法主動積極地推銷產品並提供周到詳盡的服務。計算機出了故障,3天之內必須修複,用戶所在地距維修點100公裏內,維修人員接通知後4小時內必須到達現場。修理備件也能及時獲得。該公司備件庫常年工作,國內用戶90%都能在當天得到所需元部件。
要點:
人才是知識的載體,知識是人才的內涵,如果說知識是企業無形的財富,那麼人才就是無法估量的資本。把用戶當做“上帝”來侍奉的售後服務工作,加上產品質量可靠,才使銷售額每年遞增2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