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工企業集團:企業內部競爭的三大做法(1 / 1)

日本最大的手表廠家――精工企業集團擁有精工係列企業約上百家,職工26000人,營業額達10000億日元,在日本鍾表界獨占鼇頭,其市場占有率約達70%,幾乎無人能與其競爭。

但精工最擔心的就是由於沒有壓力而在企業內部出現固步自封、不圖創新的傾向。於是經過反複研究,精工決定把競爭引入企業內部,開展自我競爭。下麵是精工的三種做法:

1.所有係列企業保持高度的獨立性

精工企業集團似寶塔,上有四家大企業,下有許多中小企業,精工把所有企業變成獨立的法人企業,各企業享有高度自決權,同時自負盈虧。總公司與子公司隻是商品交換關係,總公司不幹涉子公司的經營,也不保護經營不善、行將倒閉的子公司。精工保留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如果本係列企業產品質量低,價格高,可改購改賣外部企業的產品。

2.鼓勵相互競爭

精工十分重視培養係列企業之間的競爭意識。各企業都告誡職工:競爭對手不在企業外部,而在內部。

多年來,精工四家大企業為使手表精確度更高,外形更薄,重量更輕,展開激烈的競爭。結果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各家都生產出了不同特色的產品。比如“第一精工舍”曾發明了石英電子表,大大提高了手表的精確度。“第二精工舍”以此為參考,很快研製出當時世界最薄的坤表。“服部精工”也不甘落後,集中技術力量發明了液晶顯示手表。

3.大膽參與新領域的競爭

精工認為,在一個產品領域奪取絕對優勢後,企業可能失去競爭壓力。但如果不斷開拓新領域,新的競爭就會帶來新的活力。近年來,精工各企業積極涉足競爭激烈的半導體、計算機、光通訊、精密儀器等高技術領域,全力與早期稱雄於這些領域的其他企業爭奪市場。如精工的子公司“艾普遜”已發展成為日本個人用電腦的主要廠家之一。“精工舍”的光學儀器也成為後起之秀。

要點:

競爭可以促使企業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和改善經營管理,但如果一家企業占領了大部分市場,外部競爭壓力減弱,企業就可能走向保守和僵化。精工的企業每向一個新領域進軍,就給企業帶來競爭氣氛和緊張感,從而提高了企業和職工適應各種市場環境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