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了兩個月的“環宇宙探險行動中自然人類權益案”終於要宣判了,大法官漢謨拉比先生走上法官席,原告與被告立在法庭前等候著。原告:“維護自然人類尊嚴與權益大聯盟”的代表費舍爾先生;被告:世界政府代表崗田正義先生。
他們尊敬地看著機器人大法官,他是絕對公正的,絕不會摻雜任何私人的感情;他也非常博學,記憶庫中裝著從古巴比侖的漢謨拉比法典以來的、各個國家各個曆史時期的法律和判例。機器人相信他,自然人類也相信他。
“在宣讀判決書之前,我想先作一些解釋。”方腦袋法官慈愛地說,“在即將出發的環宇探險麥哲倫號光速飛船中,究竟是否應該為自然人類留下一個座位?從純技術角度看完全沒有這個必要。自然人類要新陳代謝,因此不得不在飛船內建立一個維生係統;自然人類的身體太脆弱,不得不加上笨重的幅射保護層;也許最重要的一條是,自然人類的智力活動太慢,難以應付光速飛船所遇到的突發事件。所以,大部分科技界的人士,包括自然人和機器人,都堅持說自然人類參加環宇航行毫無意義。但是,”他環視著法庭,“不要忘了,自然人類的天性是冒險,是探索,是對未知領域的占領。我們不妨回想一下人類的幾次地理大探險。300萬年前,人類剛剛從猿類中脫身出來,就從非洲腹地向亞歐大陸擴散,分化出各個人種;3萬年前,位於亞洲腹地的蒙古人種越過白令海峽,沿著阿留申群島向美洲進軍,形成了愛斯基摩族和印弟安民族;1492年,哥倫布再次發現美洲;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可以說,今天的高科技時代,正是自然人類這種探險天性的果實。就連這次環宇探險的動議,也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自然人提出來的。考慮到以上的曆史因素,我認為自然人類有權在麥哲倫號飛船上占據一個位置。”他收起笑容,“現在,根據世界政府授予我的權力,根據地球生命大法典的條文,我宣布:”
原告費舍爾得意地瞟一眼被告,後者則滿臉陰雲。崗田正義已經估計到這個結果,作為自然人的一員,他當然不會對該判決在精神方麵有什麼抵觸,他巴不得是這樣呢。問題是這麼一來,這艘飛船的技術難度和建造費用就要大大增加了,而這些局外人是不會操心這一點的。大法官抑揚頓挫地宣讀著:
“一,麥哲倫號飛船上必須有一名自然人類的乘員,且機器人乘員的外形必須為人形,相似度不低於99%。
“二,自然人乘員的體重不得超過45公斤,身高不得超過1.30米。”費舍爾突然瞪大眼睛,在腦子裏飛速把這些數字換算成直觀形象:一個可憐的侏儒。法官耐心解釋道:“這個限製是不得已而為之。我們認真聽取飛船設計師的意見後相信,在這個限製下,原設計的飛船在做出重大修改後尚能使用,超過這個限製,目前的技術水平就無能為力了。不要忘了,這是光速飛船,每增加1克載荷也將多耗費天文數字的能量。
“三,由機器人船長對自然人乘員定期作精神鑒定,飛船事務由兩人共管,但最後決定權在機器人手中。”他解釋道,“在漫長的幽閉生活中,自然人很可能患幽閉恐懼症或深度抑鬱症,這是精神病專家的一致意見。
“本法庭的判決為最終判決。”
共生波三維圖像瞬時傳遞係統迅速把判決結果傳到整個地球,傳到月球和火星移民區。在三維屏幕上,原告和被告很有禮貌地握手告別,勝利者的微笑中藏著尷尬,失敗者的沮喪中透著調侃。
各大報紙都發表了帶有傾向的專欄文章。《科學箴言報》(據認為它偏重於機器人的觀點)的社論標題是:“道德上的繁文褥節戰勝了科學的明晰”。《大一統報》(據認為它偏重於自然人的觀點)則冠以這樣的標題:“自然人的勝利?啼笑皆非。”唯有《我們》報對判決結果全盤肯定,刊發了熱情的讚揚文章“上帝的安排”,作者多巴多夫。文章寫道:
“這項公平的判決是多種利益的巧妙平衡,感謝漢謨拉比法官的睿智通達!當然,判決中的嚴格限製,使自然人類不得不選一個侏儒作自己的代表,這一點使許多人引以為恥,其實大可不必。請公眾不要忘了,環宇宙探險--這個天才的、充滿大無畏精神的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