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關宋美齡訪美的幾封電報(2 / 3)

2、宋子文草擬致羅總統備忘錄大意(1943年5月10日)

蔣委員長獲悉閣下與蔣夫人商談之結果,囑餘從〔重〕新聲明:

(一)陳納德隊需要最近三個月中印空運,每月以四千七百噸供應空軍,俾得實施空中攻擊,破壞日敵在中國沿岸之水上交通線,預期除削弱敵空軍力量外,並將消滅敵水運五十萬噸。

(二)蔣委員長確信,北非會商之決議,複經重慶、加爾各答會議決定者,在中國實施空中攻擊,及今秋大舉攻緬等計劃,為打通國際運輸線之唯一途徑,故須實踐,美國派遣三個師至印度,並盼施行。

史迪威將軍建議縮小攻緬範圍至緬北為上,鑒於AKYAB之敗,必無效率,故不能接納。

北非之決議如有不能實行理由,蔣委員長希望有切實詳明之解答。

(三)總之,蔣委員長依其曆久之經驗——且事實如此——堅信非立即實行空中攻擊,不能緩和中國目前之危機,不實行此項攻擊之危險性,遠甚於實行;再則,如以強有力之美空軍,配合中國軍隊,將使日敵在中國各項之蠢動,不發生嚴重的顧慮,否則影響之巨,殊難預測也。

3、宋子文致蔣介石電(1943年5月)

虞、佳各電敬悉。文昨赴紐約見三妹,交閱關於四人會麵及盼望美方派有力海軍控製各電,文並提議催促總統派正式陸軍參加戰事。三妹與文同意關於四人會麵事不必太客氣。至派正式陸軍參戰,三妹意,前渠向總統談時,要求派美軍參加〔戰〕緬北,故此時最好亦請其派兵參戰緬北。唯文意此次決定緬北、緬南同時進行,最多亦不過二、三星期之差,故最好不指明參加〔戰〕緬北。如指定緬北,則參謀本部或將謂緬北運輸困難,有中英軍隊作戰,美軍為運輸關係加不上。如何之處,仍請鈞裁。

4、古達程來電(1943年5月17日)

頃委座致夫人電稱:

如參加會議時,務盼與文兄態度一致,若有不利於中國之決議,以暫時保留,待先請示政府,此時不能擅允答之可也。

5、古達程來電(1943年5月18日)

頃夫人致委座電如下:

十三日電及文兄轉來庚、元電均悉。妹來美本未負任何使命,但為國家前途設想,不辭辛苦,經與總統談辯多次後,探美、英對整個反攻緬甸目前毫不在意,蓋英認為擊敗德國後,不損一兵一卒,緬甸將不攻而獲,屆時若需用兵力,則不必有第三國參加,以免我軍參與立功。妹經千辛萬苦、日夕焦慮,才使羅即允諾派飛機軍隊前往,助我反攻孟德勒與臘戍,因此妹始將美國加入緬甸戰線,此乃收複仰光之第一步,現見既謂上項計劃無用,妹即完全停止進行聲援,妹並未允諾放棄全麵反攻緬甸,而文兄諒已盡將兄意照為轉達,妹當乘機靜養。兄所謂美、英食言,與軸心無異一節,所見甚是,我倆當知國際上武力即真理。邱相十四日致兄通電,希詳察之。

“三叉會議”於5月12至23日在華府召開,在蔣介石的要求之下,宋子文也被邀請參加。第二、三兩封電報應是宋為參加此次會議準備的報告,而第四、五兩份電報則是蔣介石與宋美齡對是次會議交換意見的來往文件。

6、古達程來電(1943年5月27日)

頃委座致夫人電稱:

近日戰況確甚緊急,本星期內關係最大,所以致此之故,實由史迪威催促我精兵抽調入滇,準備攻緬,以致前方空虛,為敵所乘。其實去年至今,自緬戰至此次戰爭,皆為史所陷害也。紐約報載兵變之說,絕無其事,自信對戰事最後仍有勝算,請勿過慮,一星期內勝負即可分明也。

1943年5月,日軍第十一軍司令長官橫山勇率領十萬餘兵力向湖北西部沙市、宜昌我第六戰區駐軍發動進攻,史稱“鄂西會戰”。中國軍隊頑強抵抗,經過一個多月的拚殺,敵我損失慘烈。6月10日,日軍主力撤回漢口,雙方恢複戰前態勢。這封電報講述的主要是這場戰事,同時蔣介石又在電報中將戰局的惡化歸咎於史迪威用兵的錯誤,可見此時蔣史之間的矛盾已日趨激烈。

7、蔣介石致宋子文電(1943年6月7日)

支電悉。對於羅總統擬約邱、史與餘四人會談,並願先與餘暢談之提議,甚所感紉。惟餘覺蘇聯與日本尚未公開決裂以前,餘之參加會談,是否將使史太林感覺不便,若果有此顧慮,而目前為商討戰略,英、美、蘇有提先會談之必要時,似不可因待四人會談而遲延,故餘意或請英、美、蘇三國領袖可先行會談。至餘個人甚願與羅總統把晤傾談,若屆時有機會請總統賜約,隨時可趨教也。惟如羅總統以為此次會談餘有參加之必要,而無如此以上所述之顧慮,則中亦不敢堅辭。請照此意麵見總統,密為切商,並請將此意先商三妹,然後再送羅總統可也。中正手啟。虞。

1943年初,隨著盟軍在歐洲、北非和太平洋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德意日法西斯軸心國的失敗基本上已成定局。為了重新安排戰後世界的格局,羅斯福設想成立一個以美、英、蘇、中四國為首的國際組織,主導日後的國際事務。由於美國在此次戰爭中對於各盟國所提供的援助,令戰後各國誰也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因此美國必定會在這個組織中處於支配的地位。為此羅斯福希望盡快召開一次四國首腦會議,以討論成立這一組織以及在歐亞戰場上的各種細節問題。這封電報就是蔣介石對羅斯福提議所作出的回答,一方麵蔣非常感謝羅斯福對中國地位的重視,但他又認為蘇聯目前與日本仍簽有相互中立的條約,因此不便參與有關對日作戰戰略的製定。因此當年11月美、英、中三國領袖參加的開羅會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召開的。

8、古達程來電(1943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