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誠聚英才重創新(2 / 3)

四是,注重環保,業已達標。作為化工企業一把手的馬海泉,一直堅持生態環境和企業發展統籌考慮、整體推進的科學發展觀。1999年6、7月份,他同清華大學、天津環保研究所,聯合研究汙水處理問題,“天順”投資近300萬元,在全市同行業首家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厭氧絮凝法處理汙水,並於當年通過驗收,達到了國家要求的二級排放標準。此舉,對淨化生產、確保員工身體健康和環境保護,都至關重要!

盡管企業的競爭力,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是否有好的產品,但“以人為本”的馬總始終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優秀的專業人才。因此,永不滿足的他,在以上這水漲船高的基點上,繼續聘請高智商的專業英才。因馬總是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理事和中國化工學會染料專業委員會委員,聯係麵廣,認識人多,故他能把國內一些名家請來,為振興企業、出謀劃策,獻計出力。比如,中國染料情報中心站的權威專家楊新偉,被馬總聘為“天順”顧問後,及時提供全國染料行業的最新科技情報;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祖望;全國染料行業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導楊錦宗等,馬總有了難題,就去拜訪求教……馬總在誠聘眾英才的同時,還加大了對科研所和技術檢驗科的科研經費,僅2000這一年,就投入400萬元,購進了美國的比色儀、全國隻有二台的德國耐曬牢度儀、日本的耐磨儀等世界一流的先進科研設備,這就由原來的人工技術檢驗,一律變為準確、高效的儀器檢驗——在實驗和檢測手段上,發生了質的飛躍,達到了國際標準,達到和世界接軌!同年,馬總還向全公司提出這樣的響亮口號:“用戶的要求,就是我們的標準;用戶的滿意,就是我們的目的!”

在新產品研發上,他的主張是:“要主攻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品——以市場為導向,經過可行性研究再定,力避失誤!”

在此思想指導下,自主創新的產品不斷麵世,如,“直接黑168”、“直接紅224”、“直接紅227”等,都屬高檔染料,且市場俏銷、利潤可觀。到2004年底,天順公司已有五大類共130餘種產品,其中,以直接染料為主,活性、酸性、堿性、油溶兼顧。

天公鍾情實幹者,喜事接連賜馬總。就在“天順”蒸蒸日上的2004年上半年,馬總開始在企業實行“ERP全麵信息化管理”。當談及馬總時,津南區科委原副主任、現該公司技術顧問楊承烈說:“我認為:從個人講,馬總的文化積澱比較深厚,他講誠信、重情義、善交友、關愛人,我們都願同他共事;從工作看,他治廠嚴謹,管理規範,辦事穩健,從不張揚,尤為突出的是,他十分重視人才和科技,很有超前意識,我們科委發現他這特點後,就首選‘天順’作為ERP全麵信息化管理試點,馬總積極行動,在土建、儀器、培訓和計算機軟件等方麵,總投資近1000萬元,在全市同行業首屈一指——這對企業今後的發展,定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個富有遠見卓識的成功企業家,就是能在企業興盛時想到衰敗,在產品暢銷中,看到滯後,因而早作預案,采取措施,及時轉向,以立於不敗之地,興旺永駐!“幹一、看二、想著三”的馬總,在2001-2002年,他又開始搞“木材染料和紙張染料研製工作”。到目前,這兩類染料已生產出30多種。這又進一步擴大了“天順”產品的市場占有率。2004年,馬總根據市場的需求潛力,重點考慮了生產品種的轉向。他經過縝密地市場調研得知:全球的用紙量,逐年猛增的風頭正勁,以2004年為例,就我國而言,年用量達5500萬噸以上;42個國家的年用紙量,竟高達3.39億噸以上,而這巨量的各種紙張,都需用染料著色!據此,膽識非凡的馬總果斷提出:“加快對紙張染料的研究和創新,並努力發展紙張係列化染料!”

也是在2004年,馬總旋即到國際上承認的、我國紙張著色研究的兩個權威單位——天津科技大學和廣東理工大學去拜訪。他先後同天津科大的石教授、裴教授和廣東理大的陳教授商定,廠、校建立緊密型合作關係,具體做法是:由“天順”負責研製品種,這兩所大學做應用實驗,待達到質量標準後,即投放市場。廠校的結合,結出了豐碩成果!到現在,已有12種液體紙張專用染料推向市場,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馬總針對市場需求,當年,又以大氣魄、大手筆,毅然斥資4200萬元,建成8500平米以上廠房,購置世界一流設備,安裝10條生產線,要在三年內,建成全國最大的紙張染料專業生產廠家!今年可安裝5條生產線,到2007年全部竣工、投產,並且是生產環保性染料,屆時,員工將增至450多人,每年可增加產量1萬噸以上,新增銷售額2億元,增創利稅2600萬元!

“天順”令人振奮的發展前景和馬總的人格魅力及其經商之道,就像個強力磁場一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專業精英,投入“天順”的懷抱,2005年初,上海某大學一位姓李的博士,在同馬總有過幾次接觸後,就主動提出擔任“天順”的技術顧問,為企業的更快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看到這裏,讀者諸君也許會問:出身於貧寒農家的馬海泉,緣何如此神通廣大?他究竟以何錦囊妙計,而令眾位英才欣欣然喁喁而來?要直接聽到真實而圓滿的答案,筆者不應越俎代庖,還是讓外聘和內培的3位老、中、青科技人員,各自說說內心想法和親身感受吧。

從1989年認識馬總,次年退休後,即到“天順”任技術顧問至今的黨員高工周天佐,一聽說我要采寫馬總的業績,他頓時喜形於色,繼而就滔滔不絕地坦露心扉:“我們知識分子,不圖高官厚祿、榮華富貴,隻圖被人理解、受到尊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和潛能,達到心舒氣順就滿足了——我在馬總這兒6年來,就得到了這種滿足,所以,我當初的選擇是對的!天津市有國營染料廠10家,連同集體和民營的共有42家,在我退休時,有的企業高薪聘我,但我不去;可馬總一請我,根本沒提錢,我就高興地來了——我是衝著馬總可交可信的人品和勇於創新的能力來的!馬總在工作上嚴要求,在生活上關心人,有濃厚的人情味兒,使我感到滿心溫馨。舉例說吧,我每次單獨出差,馬總都讓我乘飛機或坐軟臥;2002年,我同馬總到上海開業務會期間,發現我一個腎上有腫瘤,他馬上讓我乘飛機回津做手術,術後,他同副總等人,多次帶著禮品看望我,還給我生活補助費,這使我和全家人都深受感動,因此,3個月後,我就到廠上班了。另外,河北省的一個關係密切的老客戶負責人退休後,馬總還千裏迢迢地前去看望、祝壽,他這‘有朋自遠方來’、生動體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情義之舉,對其本人、家屬、旁人和後人,都是一種寬慰和教育!由此足可看出馬總為人處事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