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展文教事業上,大站集團早就投資10萬元,在全區率先建起了有圖書室、燈光球場的“青年、民兵之家”。村裏有稱雄津南的籃球隊,每年還舉辦全村運動會。為活躍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公司已建成可容千人的劇場,經常演投影、電影和文藝節目。每逢春節假期,都從外地請來河北梆子劇團和高蹺隊演出,還由外來打工者,自動組織起秧歌隊,敲鑼打鼓地沿街表演……1990年以40萬元興建了有20台微機的村校,2000年又投資200萬元重建了有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的全區一流的教學樓;為鼓勵青少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重教、好學、上進的良好村風,村裏規定:凡初、高中畢業和大學畢業回村者,分別獎勵1000元、1500元和15000元。村裏還為62名黨員訂閱黨刊,為各戶訂閱報紙和農刊。
以龔、王、李為首的“兩委”的另一做法是:堅持把發展村企的成果,不斷惠及全體父老鄉親。除全村勞力都在企業上班、月月準時發工資外,從十年前開始,村裏就對男60歲、女50歲以上者,每月發50元零花錢,在第一次拿到錢時,好多老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從去年開始,又增加到每人每月100元。公司年年給每個成年村民發稻米150斤、白麵100斤、食油20斤,逢年過節免費供應魚、肉、蛋等食品。每年春節前,公司發給全村600多名職工的250多萬元,人均可拿到4000多元!村裏還在全區第一個辦起老年活動中心,並對140多位老人實行了養老補貼製度;2001年6月,又給全體村民上了醫療保險。
現在村裏沒有暴發戶,也沒有困難戶,家家都有存款。人們過著團結、緊張、健康、祥和而又豐富多彩的幸福生活!在這全區首富村裏,卻沒有一個營業性歌舞廳,也無酗酒、賭博、土葬、超生、打架鬥毆和刑事案件,更無上訪者、上訪信。在中紀委於該村召開的現場會上,被當時任市委副書記、今任中紀委副書記的劉峰岩讚歎為:“20多年來,村裏經濟增長一千多倍,卻無一人上訪,這真是奇跡——是一千多比零的奇跡!”
今天的東大站,雖已村強民富,但有著強烈事業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的東大站村領導班子,一直恪行孟夫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箴言和發揚“兩個務必”的精神,總是謙虛、謹慎地保持著“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時刻不忘艱苦奮鬥這個傳家寶。為使之製度化、係統化,1997年4月26日,黨支部和集團公司頒布了《關於落實艱苦奮鬥、艱苦創業精神的規定》,以鐵的紀律,要求人人嚴守!市委書記和副書記,對此《規定》分別作了“很受教育和鼓舞”、“這種精神應當弘揚”的批示,一個月後的6月17日,《天津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該村艱苦奮鬥的長篇文章,在全市引起轟動——這又是李樹祥他們,在生活富裕之後,齊心合力創造出的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