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燕麥中的抗氧化物已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燕麥中可溶性膳食纖維含量高於其他穀物,而且主要是葡聚糖。
(三)小米的營養
小米所含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含量比大米高,還有豐富的煙酸和胡蘿卜素,適宜產婦及小兒。性味甘、鹹涼,有補虛損、健脾腎、清虛熱、除濕利尿之功,能益脾和胃,可治脾胃氣弱、食不消化、反胃嘔吐等症;有滋陰液、養腎氣作用,可治消渴口幹、腰膝酸軟等症,並可除濕熱、止瀉痢、利小便、治身體煩熱、小便不利或瀉痢等症,外用還可治赤丹及燙、火灼傷等。
小米的蛋白質消化率為83.14%、脂肪為90.18%、碳水化合物為99.14%,這是小米成為優良營養源的基礎,是生產保健(減肥)食品的良好原料。小米蛋白是人體必需氨基酸的良好來源。小米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隻是賴氨酸含量稍低。小米蛋白質中八種必需氨基酸除賴氨酸外,其營養模式值與人接近。
(四)蕎麥的營養
蕎麥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籽粒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高於大米、小麥和玉米。蕎麥籽粒、莖葉含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如蘆丁、槲皮素及葉綠素等,具有擴張冠狀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止咳平喘祛痰等防病治病作用。
此外,蕎麥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和維生素,如鉀、鎂、銅、硒,維生素E、維生素C等,不但具有保肝、補腎、造血及增加免疫功能作用,且能強體、健腦、美容。在我國古代原始農業中,甜蕎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曆代史書、著名古農書、古醫書、詩詞、地方誌以及農家俚言等,都有關於蕎麥形態、特性、栽培和利用方麵的記述。
蕎麥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蘆丁類強化血管物質、礦物營養素、豐富的植物纖維素等。研究顯示:經常食用蕎麥不易引起肥胖症,因為蕎麥含有營養價值高、平衡性良好的植物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體內不易轉化成脂肪,所以不易導致肥胖。另外蕎麥中所含的食物纖維是人們常吃主食麵和米的8倍之多,具有良好的預防便秘作用,經常食用對預防大腸癌和肥胖症有益。每100g含可食用部分98g。
(五)薏仁米的營養
薏苡為禾本科薏苡屬草本植物,其幹燥成熟種仁稱為薏仁米,又名薏米、菩提子、六各米和膠念珠等。祖國醫學認為,薏苡性味甘淡,微寒、健脾補肺,清熱、消痛。在日本,薏仁米一直被視為珍貴的滋補、保健、沐浴和潤膚佳品。近年來,薏仁米的藥理作用和保健功效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六)大麥的營養
大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蛋白質、鈣、磷含量中等,含少量B族維生素。
(七)黑米的營養
黑米因外皮烏黑而得名,屬於糯米類,又稱補血糯米、貢米、黑珍珠,是一種具有諸多保健功效的珍貴稻米。它富含粗蛋白質、賴氨酸、植物脂肪、纖維素和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質及豐富的維生素,尤其是含有高於普通大米的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
(八)黃米的營養
黃米味甘、性微寒,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具有益陰、利肺、利大腸之功效;可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久泄胃弱,療凍瘡、疥瘡、毒熱、毒腫等症。適宜於體弱多病、麵生疔瘡者食用;身體燥熱者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