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4章 鑄印封王(1 / 3)

(感謝書友聊的高興支持)

殿中監的侍者連忙搬座位給英國公,李士勣坐下後不等開口,皇帝又對李治感慨道,“老臣凋零,朕心很不安啊。”

李治不住地點頭。

皇帝道,“應該給他們卸卸擔子了!不能等老臣離去了,方知老臣的可貴,真到了那個時候,簡直拿什麼都無法彌補了啊!”

李治道,“皇兄你的真是在理,臣弟也一直這樣考慮。”

皇帝拍板道,“這樣!英國公和盧國公從明日起可以不必參加朝會,這是個累人的事!請兩位老臣在家怡養年,俸祿均按原職不變。盧國公即刻起不再擔左衛大將軍銜,加個太子太傅、大司徒。英國公不再任兵部尚書銜,仍任太子太師、大司空。”

要是李治提出叫程知節卸去衛將之職,老程一定會不滿,但今日程知節卻想開了,人都七十了,沒啥再爭的了。

老程暗道,長孫無忌失事後,三公之職隻有個李士勣任著司空,陛下雖拿了我的軍職,卻給了個司徒的正一品,又有個太子太傅,這樣也沒什麼不好,資格上居然同英國公一下子扯平了,我老程一點不差他啥了。

他連忙謝過。

李士勣兵部的實職沒有了,明明皇帝隻是拿著老程打馬虎眼,他也沒什麼辦法,隻有認了。總之司空和太子太師的榮譽還在,人家的明白是尊重老臣,連座位都給了,顏麵上也算不虧。

大唐有薛禮了,敢拿著三千人平西域,於萬馬叢中輕取賊首,就這個,李士勣放在年輕時候也敢……想一想……得把苦咽下去,還得謝皇帝體恤的恩。

李治暗道,皇兄三言兩語、便將我和武媚娘智計百出、都難以擺平的事擺平了!別人先不提,隻是這個英國公輕重不宜,倒是費過我們多少心思!

皇帝道,“我大唐之所以武力震懾周蕃,全在於尚武,朕的福王叔一邊坐鎮洪州牧民抗洪,一邊刻苦學箭,心係著社稷,堪稱我皇室宗族之楷模!”

李元嬰豎著耳朵聽,看到皇帝不知不覺的,又將兩隻腳架到禦案上來。

皇帝皺著眉頭道,“福王年富力強,洪州都督不但要做著,朕再給你加個擔子,王叔再任個太尉吧,那麼三公之職也就齊全了,另加個太子太保。”

李元嬰可是全然沒有想到,實的虛的居然全都有了,身份上一下子與程知節、李士勣拉平了。

而且他是王爵,又擔著洪州的實職,簡直比那兩個老家夥更硬氣。

李元嬰不傻,皇帝將他提到三公的高位上來,便是讓他來平衡程、李兩個人的,但若妄猜皇帝是讓他一家獨大,李元嬰根本不敢想。

皇帝知道李元嬰的射技,卻從未點破過,那麼往後,拉磨上套的事他可得走穩了,他跟別人裝傻可以,隻有馬王一個人他瞞不過。

李元嬰還沒等著謝恩,皇帝轉頭問李治道,“兄弟,你看如何?”

李治鼓掌道,“真是再好不過。”

皇帝道,“那便按皇太弟的意思擬詔吧。”

什麼事都成了皇太弟的意思!

李治想,這一日的皇太弟,居然比十年的皇帝生活更加愜意和爽利。

皇帝嗖地一下把腳從禦案上抽回,吩咐道,“少府,立刻給朕鑄三方金印,明日一早便要拿到金殿上來。”

少府官員問道,“陛下,不知要鑄哪三方金印?”

皇帝大聲道,“平遼郡王印、安東都護印、安北都護印,全部是紫緩。”

官員們聽了大吃一驚,看來這是要封王了,單單由這個名字上看,此郡王可不是虛爵,馬上要擔負起遼東的一應軍政大權了。

但皇室和宗室之中,夠這個資格的會是誰呢?好像沒有啊。

誰又有這個能力擔得起遼東重任?李太尉總不會一腳踏著洪州,一腳踏著遼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