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整合性
文化,特別是作為觀念形態的文化,它總是滲透在人的思想、意識、信念、意誌、道德、精神以及人的行為、習慣、作風之中,所以,文化力的作用是指向人的。文化隻有通過人,與人的活動相聯係、相結合,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才能發揮出文化力的作用。
4.時代性
文化力是曆史的,又是發展變化的。它是繼承性和創造性的結合,是曆史和現實的統一。同時,文化力更突出地表現在它的時代性。因為,文化是一定時代的物質生產實踐的產物,它是和一定的物質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適應的,帶有顯著的時代特征。並且,一定的文化是為一定的經濟社會服務的,文化力隻有在這種服務中才能表現出其功能和作用。
5.可開發性
文化本身是一種資源,是人類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因而具有可開發性和利用性。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開發先進的文化資源,在於更好地認識和把握文化力,更好地為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服務。
三、文化力的功能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新時代,其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文化力的較量。在激烈的市場經濟競爭中,誰的文化力開發得早,開發得深,開發得全麵,誰的商品附加值就高,輻射力就強,就能獲得企業的再度輝煌。因此,在經濟發展中,文化力是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建立經濟新體製、協調經濟各種內外發展關係的重要力量。文化力在現實生活中具有以下幾方麵的功能。
1.基礎性功能
市場經濟的文化力,它以聚集曆史與現實的物質、能量與信息所形成的物質與精神財富,構成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力量源泉。文化力的發展將隨著經濟文化和科技教育的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化,來推動社會的全麵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
2.協調性功能
文化力以人的本質力量為核心,體現了人類認識自然和社會的能動性,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各種關係有著廣泛的協調作用,可以協調好經濟各單元之間、企業之間、地區之間、部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關係、國際間的經濟文化交往關係、人與經濟文化的關係及人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並最終通過各種關係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
3.約束性功能
文化力的發展,將形成市場經濟發展中的約束力,限製各種不符合國情、不利於市場經濟發展的各種失衡現象的泛濫。它將通過推動經濟與文化、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形成社會良好的發展關係,對各種異化和失衡的心態及現象進行整合,對人們的道德和價值取向進行規範,最終形成社會發展的調控約束力。
4.推動性功能
文化力的發展和水平的提高,是經濟發展的內在推動力。它以現代科學和文化精神為核心,推動著經濟製度、法律製度和文化製度的不斷創新,推動著新的管理和經營方式的不斷創造,推動著思維模式、思想意識和道德水平的不斷進步。
5.標尺性功能
文化力是強有力的社會發展力,文化力的發展水平及其現代化水平,不僅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依據和標誌,也是衡量社會發展綜合水平的重要尺度。
四、企業文化力的內涵
對文化力進行研究,目的是從理論上闡明企業文化力的基礎和背景,為理解企業文化力設置一個坐標和參照係。但是,企業文化力不是從文化力中簡單演繹出來的。文化力和企業文化力的關係,猶如一個人和家庭一樣,企業文化力是從文化力這個“大家庭”中走出來的,分析文化力,為的是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企業文化力。
1.企業文化與生產力
企業不僅是一個剛性的物質經濟實體,也是一個鮮活的創造性人文群體。企業文化作為一種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活動模式,本身就屬於生產力的內容。如同科學技術,企業文化一旦真正應用或滲透到具體的生產過程中,就會由潛在的生產力狀態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對企業經營活動起到直接的推動作用。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力量,它的生產力性質是不可忽視的。
例如,中國航天五院北京衛星製造廠,40多年的開拓進取,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智慧傳承,形成了企業在空間飛行器製造技術等方麵的雄厚實力,先後與兄弟單位一起成功完成了50多顆衛星和飛船的結構研製、總裝測試及發射服務等任務。其實,在這些突出業績背後,北京衛星製造廠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借助於傳統與創新的交融、滲透、孕育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作、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的精神,成為企業得以不斷發展壯大的精神動力。目前,北京衛星製造廠已形成了具有空間飛行器製造特點的核心競爭力,啟動了推進企業形象工程、行為工程和素質工程的文化建設,實施了“質量責任保證製度”的質量文化建設,努力構建以“重視人心、激發人心、淨化人心、德服人心”的人本管理模式,使企業的凝聚力得到不斷增強,力爭到2020年將企業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空間飛行器製造中心。
2.企業文化力的內涵
企業文化能促進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增長和企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這種影響和作用就是企業文化力發揮作用的表現。所以,“在企業管理中,企業文化對企業的作用通常表現為一種力”,這種力可以理解為是企業文化的作用,也可以理解為企業文化的功能。總之,它所體現的是一種文化的力量。
根據上述釋意,可以概括地說,企業文化力就是指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運作的過程中所發揮的導向作用、優化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和調適作用等方麵所體現出來的文化功能。企業文化力猶如一隻無形的手,通過對全體員工的思想意識的影響和行為方式的引導,發揮著對企業管理係統的調節、管理要素的協調、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率的增效作用。
第三節 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文化力
一、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創新
知識經濟時代最根本的變化,是與資本革命相聯係的經濟形態的改變。由於資本革命使資金讓位於知識,知識作為重要資源和資本的象征,打破了以往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引起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又一次深刻的觀念變革。與知識經濟時代相適應,今天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在創新過程中謀求發展。
1.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生存法則
早在1934年,經濟學家熊彼特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就指出:創新是指“企業家實行對生產要素的新的結合”,知識經濟時代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它既然是以知識資源為基礎的經濟形態,那麼也必然是以知識為主導的經濟,企業的創新就是對新的生產要素——知識的新的組合。所以,走向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已成為企業生存的基本法則。根據熊彼特關於企業創新的五種情況的論述,企業創新包括以下內容:
①在企業生產中,根據新的消費需求,引入一種新的知識產品,或為產品注入新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等,使產品具有新質。
②從產品的工藝到生產,適應工藝革命的要求,按照無廢性或少廢性、環保性和節約性、高功效和低成本等原則,不斷改進工藝為企業生產提供新的生產方法。
③以市場為導向不斷開發新的產品,以新產品為龍頭不斷開辟新的市場,形成從市場到產品、從產品到市場全新的企業經營模式和創新機製。
④依托科技創新、知識創新,尋求和發現新的原料或半成品,為新的生產要素供給和新產品問世提供新的來源。
⑤根據知識經濟對企業發展的要求,進行組織創新、管理創新和製度創新,尋求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
2.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創新與文化力量
知識經濟的到來,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又一次飛躍,而創新則是推進這次飛躍的最根本的驅動力。企業以知識創新謀求發展,離不開先進企業文化的引導和觀念更新。因為在知識經濟社會裏,知識價值的觀念、人力資本的觀念、市場競爭的觀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等也相應地發生了重大轉變,使得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的聯係更加緊密,文化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方方麵麵,正在成為一種新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①知識經濟時代的科技進步,使知識價值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在企業創造財富的過程中,科技進步體現出來的知識創新日漸重要,它已不再僅僅依靠工業經濟時代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而是體現知識經濟時代特征的知識、人才和創新。因此,借助於創新文化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確立新的知識價值理念,便成為這個時代的必然要求。
②知識經濟時代,人的知識文化水平會得到快速不斷的提高,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將更多的是依靠人的智力勞動創造出來的。在這個背景下,企業要重視知識的價值,就必須尊重科學、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就要求企業加大對智力資本的投資,重視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此,需要從創新文化的人本理念出發,從傳統的人本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圍繞人的價值提升確立與知識經濟相適應的全新的人力資本理念。
③知識經濟時代是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由於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地理意義上的國界淡化,使企業國際化生產、國際化經營將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導致企業的市場競爭由國內而不斷轉移到國際上,形成了跨國經營新的市場競爭割據。與此同時,也把人們引入了文化競爭、文化製勝的時代,使企業文化建設、跨文化管理成為企業必須麵對和解決的問題。為此要求企業沿著文化變革的方向,通過文化創新轉變企業市場競爭觀念,以適應新的變化。
3.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創新的意義
知識經濟時代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並未發生根本改變,但物質生產的方式以及生產要素與組合則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就是企業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融入了更多的知識和文化的因素,使知識的價值和文化的力量在引導企業成長和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同時也決定了創新企業文化成為這個時代的必然要求。
①創新企業文化,關鍵是重塑知識經濟時代的核心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選擇,左右著企業員工共同的發展願景和行為規範。由於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價值追求超越了工業經濟時代單一利潤指標的狹隘認識,有著超越利潤之上的新的價值追求,這就決定了企業必須根據知識經濟對企業的發展要求重塑企業價值觀,使其融入開拓創新、誠信敬業、尊重人才、服務社會等先進的理念,使企業文化在製度中得到發展和完善。
②重塑企業核心價值觀,關鍵是堅持以人為本,目的是提升人的價值。從人本理念出發重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要求企業必須重新定義知識的價值、勞動的價值、人才的價值、創新的價值等理念,從文化層麵上重新構建以人為中心的價值體係。這個價值體係既要能夠體現知識經濟時代以創新為核心內容的時代特征,又要能夠體現重視人的創造、謀求人的價值提升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根本宗旨,使之成為企業推動發展的基本信念和價值追求。
③堅持以人為本,目的是用文化力量提升人的價值。從建設創新型國家到建設創新型企業,與知識經濟時代的創新發展要求相契合,需要用創新文化的新思路去提升人的價值,把人的價值提升與企業的價值觀、願景和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在這種社會中“如果一個企業的願景是引人矚目的,員工會認為他們的工作是有價值的,並且是快樂的。”張慧玲:《願景,企業利潤之上的追求》,《中外企業文化》,2004(10)。在一個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氛圍中,企業的價值觀和願景就會引導員工如何去工作,並在快樂的工作中培育出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精神和獨特的企業優勢。
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力的作用
麵對知識經濟的挑戰,企業用文化的力量推動創新,成為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實踐證明,企業文化在推動企業成長中有著特殊功能,即便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發展也需要靠文化力導向,企業經營靠文化力協調,企業活力靠文化力激發,企業適應市場靠文化力開發,企業吸引顧客的形象靠文化力塑造。可見,文化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對企業的推動作用,不僅不會消弱,而且會越來越強烈。
1.企業文化力為企業帶來目標導向力
根據知識經濟時代的特點,企業文化對企業及每位員工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的引導作用,應該注入新的內涵,賦予企業及員工更多的創新精神,使之能夠很好地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要求及企業所確定的創新目標。
企業文化一旦建立,就等於企業形成了自身係統的價值和規範標準,結合創新而言,就是賦予企業各層麵、各環節以創新精神。這種導向作用的發揮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塑造和整合來引導員工的行為心理,使他們自覺不自覺地認知和接受不斷創新的價值觀念,調整自己的行為目標,使之符合企業的創新目標。
2.企業文化力為企業帶來凝聚向心力
凝聚向心力表明組織成員對組織的歸屬程度和認同程度,是組織的穩定性和內在活動力的指標。在泰勒時代,企業的凝聚向心力靠工資、福利來維持;在行為科學時代,企業的凝聚向心力靠對人的需求的滿足來維持;在係統科學的管理時代,企業的凝聚向心力靠企業有效地承受環境的挑戰來維持;在文化時代,企業的凝聚向心力靠員工和企業有遠見的卓越的企業使命、宗旨和對價值體係矢誌不渝的認同來維持。創新價值觀被企業員工共同認可並接受之後,就會像粘合劑一樣,把全體員工團結在創新目標之下,進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任何企業都需要一種凝聚力來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去實現企業目標。傳統的管理方法是通過組織係統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和控製來實施,淡化了人的感情及社會心理等方麵的需要。企業文化則主要是通過對群體意識的培育,通過企業成員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習慣、信念、動機、興趣、文化心理來溝通人們的思想,引導人們產生共同的使命感、歸屬感和認同感,從而逐漸形成對集體的榮譽感,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員工在企業創新發展中對創新目標乃至自己的創新行為產生了認同感,就會積極參與企業的創新活動,調動自身的潛能和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企業的創新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3.企業文化力為企業帶來發展驅動力
市場經濟的活力依賴於企業的活力,而企業活力來源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文化力使員工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從內心產生一種高昂情緒和奮發進取精神的效應,這種激勵功能是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力的有效措施和手段。
人的發展是企業發展的基本動力和歸宿。企業文化建設的著眼點正是突出以人為本的思想,目的是把企業員工的榮譽感、責任感、自豪感融為一體,鼓舞士氣,激勵員工鬥誌。企業文化把尊重人作為它的中心內容,以人的管理為中心。它對人的激勵,不是一種外在的推動,而是一種內在的引導,不是被動消極地滿足員工對實現自身價值的心理需求,而是通過企業文化的塑造,使每個員工從內心深處自覺產生為企業拚搏的獻身精神。而且,企業文化能帶給員工多重需要的滿足,並能對各種不合理的需要用它的軟約束加以調節。因而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能在員工心目中樹立起創新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從而形成對企業創新發展的強烈使命感和持久驅動力,而且成為員工激勵自己不斷追求創新的一把標尺。
4.企業文化力為企業帶來控製約束力
控製約束力是指企業文化對每個員工在企業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範的作用。
企業文化的這種控製功能表現為剛性控製和自我控製兩個方麵。企業文化中包含的一套完整的規章製度,目的是約束員工的行為規範,這是一種剛性控製。而企業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共同奮鬥目標和共同的倫理道德,則激發員工的自覺行為,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柔性控製。企業文化的控製功能主要是通過觀念的力量、氛圍的影響,去約束、規範、控製員工的個體行為。這種控製由剛性控製為主轉向軟性內化控製為主;由控製員工行為轉向控製員工意識;由控製員工個人轉向控製企業員工群體;由控製員工短期行為轉向對其價值觀和長期目標的控製。因此,成功的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群體目標等方麵的控製更為持久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