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兩枝,清淩淩的塘麵,黑白鴨子在振翅戲逐,波光粼粼,圈圈漾散,水下搖曳著纖纖碩竹青翠的倒影。
客家人棲居在延綿山坳裏,屋前舍後,翠竹婆娑,雜木蒼鬱。每到冬季,村民便紛紛前往竹林挖筍。
父親挖筍,很有章法,我打小跟隨父親,耳濡目染,對於挖筍,深諳其道。在故鄉延綿起伏的竹海裏,處處烙下我們挖筍的身影,印滿我和父親深深的足跡。
竹山按地劃分,每塊林地均有主人,除人家門前小塊竹林外,其他竹林均對外開放,村民可隨意挖筍。一些村民擔心竹鞭受損,每當聽到竹林傳出鋤頭磕碰“嘁哩哢啦”的動響時,便將那些挖筍人從自家竹山裏怏怏地驅走。
竹筍生長分大年和小年:逢大年翠竹蒼鬱,地下竹筍豐旺;逢小年竹葉寡黃,地下竹筍廖廖。進得竹山,先抬頭尋竹葉青翠濃鬱所在,再觀其地麵有無竹鞭突顯,然後揮鋤在馬鞭端口順藤摸瓜(延伸鋤挖),必有所獲。土層深厚的竹林,冬筍藏得很深,需費好大好多力氣方能將其挖著。每當鋤碰到嫩黃開叉的筍尖,一看筍頭,便可斷出土下筍子的碩小。
馬鞭不斷地分叉,細小的叉鞭一般都不結筍,隻有健碩青黃的壯鞭方能長出一窩窩竹筍。挖到一條後,再順著馬鞭慎慎地往四周挖尋。由於用力過猛,鋒利的鋤頭常將一些竹筍鋤爛、鋤斷,於是趕緊撂下鋤頭,探手撫之,惋惜連連。當挖到第一條筍時,舉鋤時每每慎之又慎。鋤爛的筍子隻能用來自家吃,完好的竹筍方能挑到集市上賣。
挖筍時,人們扛著鋤頭,鋤柄上攔腰穿著個畚箕,帶把一字柴刀。當錯綜盤結的馬鞭困擋住鋤頭的進攻,或土層過深,彎斜的鋤頭抵不到竹筍根蒂,冒然揮鋤,極易將竹筍鋤斷或挖爛,這時柴刀便派上了用場。將刀口往竹筍根蒂一比,然後揮鋤擲打幾下,竹筍便輕巧的,完好無損地脫落下來。
挖筍時,人們常會邀上鄰居一同上山。閑冬無事,父親更是片刻不閑,時常叫我同去挖筍,我暗忖:這樣費力地挖來挖去,換得幾個錢,又能解決什麼。於是怏怏不樂地跟在父親後頭……
臘月底,竹林已是土坎翻騰,挖得爛卻不堪,幾乎無法下鋤,村中的竹林幾乎再難挖到筍了。人們於是前往周邊或更遠的鄰鄉去挖。我們去得最遠的是閩省交界的羊坑,距家十五六裏遠。羊坑堪稱森山老林,林間野獸甚多,山莾人稀,翠竹漫山遍野,長勢喜人。
我和父親帶著蒸熟的紅薯和糯米果點,穿山越嶺,來到遙遠的羊坑大山裏。因為少人挖筍,竹林幾乎安然未動,與村裏的竹林形成鮮明對比。繞著翠竹欣然找尋,我隨意翻鋤,皆能挖到竹筍。我眼晴好使,不斷探尋地麵凸裂的跡象,每探覺有筍處,我便留給父親去挖,我繼續往下巡探。父親興奮地挖著,每每挖起一條,再往下鋤尋時,又接連挖出好多條冬筍,父親心花怒放,忙得不亦樂乎,不由暗暗驚歎我的眼力。半天後,我們已喜滋滋地挖到半蛇皮袋竹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