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F1加拿大、歐洲、英國大獎賽
競技
作者:趙潔
樹大招風,這句話在F1同樣適用,當紅牛的“火星車”一次次肆無忌憚地絕塵而去時,身後留下的,是一個個羨慕嫉妒恨。終於F1中剩餘的22輛“難兄難弟”決定團結起來,等著看誰能把紅牛拉下馬。最終, F1中最具紳士風度的巴頓擔此重任,當然,還有早已不服氣的阿隆索。於是,一場大雨後,他們動手了……
加拿大站:大逆轉看巴頓“雨中擒牛”
不是中國站的欲下未下,不是土耳其的似下非下,加拿大站的雨,下得可謂是酣暢淋漓。4個多小時的超長賽時,在F1的曆史上也並不多見,以至於現場的解說即使搜腸刮肚地苦想也不得不因為詞窮而留下大段的空白,至於觀眾,根本不知道比賽要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又將持續到什麼時候。
比賽似乎從一開始就預示著變數,由於蒙特利爾賽前剛剛下過雨,所以比賽在安全車的帶領下開始,維泰爾、阿隆索和馬薩分列前3位。安全車在第4圈退出,比賽正式開始。漢密爾頓絕對不會如此“無作為”地完賽,他首先選擇了韋伯下手,盡管澳大利亞老將留出了足夠的外線空間,但小漢還是將韋伯的賽車撞了個180°調頭。韋伯的名次瞬間跌至第14位。兩位梅賽德斯車手漁翁得利,趁機升至第4、第5位。“他以為格子旗就在3號彎!”漢密爾頓的冒失讓韋伯大為惱火。然而這才剛剛開始。第6圈,漢密爾頓又盯上了舒馬赫,在調頭彎試圖超越時反被車王擠上草地。第7圈,漢密爾頓開始和隊友“火拚”,在前直道左側抽頭欲強行超越巴頓,無奈巴頓似乎沒有成全隊友的意思,反而變線防守,於是漢密爾頓的賽車前翼掛到了隊友的左後輪上。漢密爾頓失控撞上護牆退賽!巴頓也不得不進站換胎。邁凱輪車隊因自相殘殺損失慘重。一向在蒙特利爾頗有心得的小漢成為了本場比賽首位退賽的車手。賽會也不得不再次出動了安全車。
小漢離場了,但是整場比賽並沒有因此而變得平靜。安全車在第12圈離場,巴頓也因在進站時超速被罰通過維修區,排名跌至第14位。此後,雨越下越大,各隊紛紛進站更換大雨胎。第25圈,雨勢加大,賽會出示紅旗,比賽暫停。於是開始了漫長的等待,車手們都回到了休息間,隻有卡菲基恩堅持在車裏“賞雨景”,部分觀眾無奈離開、百無聊賴的解說開始搜腸刮肚地應付時間……而雨一直在下……
漫長地等待了2個多小時之後,比賽終於在安全車的帶領下重新開始,前10名分別是維泰爾、小林可夢偉、馬薩、海菲爾德、佩特羅夫、迪雷斯塔、韋伯、阿隆索、羅德裏格斯和巴頓。第35圈,安全車剛剛離場,阿隆索便在T3超越巴頓時發生碰撞,阿隆索退賽,巴頓左前胎爆胎。於是安全車再次出動。第40圈時,安全車再次離開,此時已接近比賽後半程,除了維泰爾遙遙領先10s之外, 其他車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韋伯與舒馬赫纏鬥、馬薩撞壞了前鼻翼、海菲爾德追尾小林可夢偉引發安全車第4次現身。第60圈,安全車再度離開,巴頓開始了他的“最後瘋狂”。他在前直道超越韋伯,在後直道超越舒馬赫,直追到維泰爾身後,蓄謀他的“擒牛計劃”。巴頓以每圈快1s的優勢慢慢拉近與維泰爾的距離,在最後一圈時兩車幾乎首尾相接。無奈以MP4超越RB7著實不是那麼簡單,幾番鬥智鬥勇,巴頓都沒有得手,就在人們以為他將無功而返時,幸運之神降臨,維泰爾在最後一圈的T3出現失誤,賽車彎道走線過大,巴頓占此良機順利升至榜首,上演了大逆轉的好戲。而維泰爾則在領先了69圈之後,拱手讓出了自己的冠軍獎杯。
加拿大站堪稱是F1中的馬拉鬆,總耗時超過4個多小時,而本場比賽最耀眼的非巴頓莫屬,6次進站、受罰通過維修區、爆胎、事故……但是他“擒住”了紅牛!不知道這會不會讓那些羨慕“火星車”神速的人,心裏會有那麼一點點平衡。
英國站:阿隆索“鬥牛”法拉利首開紀錄
嚴格意義上說,英國站的比賽並不是一場雨戰。因為比賽開始時並沒有下雨。但由於賽前1小時銀石上空突降陣雨,使得賽道上的積水非常嚴重。因此,我們且說他是在“雨中擒牛”。銀石賽道從來不缺少戲劇性,印度力量的烏龍換胎記、巴頓的鬱悶退賽、韋伯和維泰爾的“疑似內鬥”、漢密爾頓的省油策略和阿隆索的遙遙領先,都為比賽增添了更多的看點。
韋伯是本站的杆位獲得者,維泰爾緊隨其後。發車後,維泰爾憑借堪稱完美的起步超越了隊友,占據頭席,阿隆索保住了第三的位置。3圈過後,賽道上基本已經幹了,維泰爾、韋伯、阿隆索、馬薩、漢密爾頓分列前5位。舒馬赫也由第13位發車一路升至第9位,而羅斯博格則跌至第12位。第4圈漢密爾頓嚐試超馬薩失敗衝出賽道,但幸好沒有損失位置。第12圈,韋伯、阿隆索和漢密爾頓同時進站更換軟胎。出站後,兩輛紅牛繼續領跑,阿隆索和馬薩分別被漢密爾頓和巴頓追擊,並在第14圈和第15圈被超越,漢密爾頓取代阿隆索升至第3位。第24圈,阿隆索展開反擊,反超漢密爾頓,阿隆索的賽車幾乎駛上了草地,但好在成功完成了超越。自第28圈始,紅牛的噩夢開始了,維泰爾和阿隆索同時進站換胎,紅牛引以為傲的進站優勢絲毫不在,整整11s,維泰爾的大好優勢就這樣被白白葬送掉了。出站後,維泰爾先後被阿隆索和漢密爾頓超越,降至第3位,此後維泰爾開始發起一次次進攻,但都收效甚微。在全部車手完成最後一次進站後,維泰爾的名次滑落至第4位。而此時阿隆索已經輕鬆享有13s的領先優勢。第30圈,阿隆索甩開漢密爾頓3.2s,而維泰爾則將自己與漢密爾頓的差距縮小到0.7s。第37圈,維泰爾最後一次進站,漢密爾頓迅速跟進,出站後,維泰爾順利超越小漢。此後,又輕鬆超越馬薩,繼續向前追擊。巴頓也選在此時進站,英國人在加拿大站之後,信心滿滿,此次在家鄉父老麵前,自然要不遺餘力。然而,鬱悶的是,工作人員在換胎時出現重大失誤,賽車已經駛出,釘子卻依然留在氣槍上。可憐巴頓搖搖晃晃地還沒有駛出“自家大門”,就“夭折”在路邊。退賽,巴頓欲哭無淚。中國站上,也是由於烏龍進站,巴頓錯失了大好時機,看來邁凱輪是該好好練習一下該如何進站了?同樣烏龍的還有印度力量,由於工作人員弄混了兩位車手的輪胎,因此浪費了大量的進站時間。難道是比賽的緊張氣氛蔓延到了維修間?似乎這是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