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讓寶寶的肚臍受涼
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防止寶寶的肚臍受涼。防止肚臍受涼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媽媽可以給小寶寶做一個肚兜,蓋住他鼓鼓的小肚皮。這樣即使沒穿褲子,仍然能保證肚臍在肚兜的覆蓋下。為了防止肚兜向上掀起,可以在肚兜後麵用鬆緊帶連上,係在腰部。如果家裏沒有人會做,也可以購買專用的護臍帶。
此外,夏季開空調也要得當。空調溫度設置得過低、夜裏開空調睡覺都會對寶寶產生一定的影響。過冷的溫度會讓寶寶患上感冒,或腹瀉等。家長可以將空調的溫度設定得稍高一些,26℃~28℃的氣溫就很適合寶寶睡眠,隻需給寶寶蓋層毯子就能讓他安然入睡。除此之外,空調或電風扇都不能對著寶寶直吹,即使他再熱,也不能采用這種方法降溫,家長可以用扇子輕輕地給寶寶扇風,逐漸降溫。
防止寶寶肚臍著涼還要減少穿開襠,褲的次數連身衣能夠很好地保護寶寶的肚臍,小肚皮和肚臍在衣服的包裹下會格外溫暖。或者將寶寶的上衣塞到褲子裏,也能起到防風的作用,雙層保護讓寶寶更安全。
寶寶不要過早用學步車
很多家長在寶寶6個月大時,認為既然寶寶已經能坐、能站了,就可以學走路了,於是開始給他們買學步車,而且許多家長為了防止寶寶摔倒或亂抓東西,也主張讓孩子用學步車。其實,醫學研究證實,學步車不僅不能促進嬰兒運動發育,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調查資料也說明,在學步車裏長大的孩子,肢體能力和語言發展明顯不如自然學會行走的孩子。
要知道行走是負重運動,當關節肌肉還未達到負重要求時,過早行走會影響孩子下肢發育。而且這個月齡的寶寶骨骼中含鈣較少,骨骼很軟,過早過多使用學步車,容易出現“X ”或“O ”型腿。如果長時間坐在學步車中,還可能限製孩子許多自主的手、眼、腳的配合動作。如果孩子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自由行走,或是拿到身邊的物品,對他心智方麵的成長也會非常有利。為此,家長不能為了安全、為了省事而忽略孩子的心智成長,應盡量不用學步車或是盡量減少使用學步車。月齡在11個月以上的寶寶才可以坐學步車,但每次時間也不宜過長。
讓寶寶學會一個人睡
不少家長為了方便解決睡眠問題而讓寶寶和父母同床。研究表明,父母和幼兒一起睡很有可能會打擾寶寶的睡眠,甚至還可能養成不良習慣。讓寶寶學會獨睡對他來說是一種鍛煉,可以讓他在家長離開的時候不產生焦慮、煩躁的情緒,這對培養寶寶良好的性格和自立能力很有必要。
對於6個月大的嬰兒而言,麵對和爸爸媽媽的分離常常會表現出一種恐懼,並且會由此引發一些新的睡眠問題。為了避免寶寶在獨睡時產生被拋棄的感覺,媽媽最好在睡前花上10~15分鍾的時間和寶寶待在一起,輕輕拍打著他,直到他安靜下來,再悄悄地離開。這樣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熟悉溫馨的睡眠氛圍,幫他盡快入睡。另外,也可以參考本書中相關章節中訓練寶寶獨自入睡的方法,幫助寶寶學會一個人睡覺。
5~6個月寶寶怎麼教
動一動:坐姿訓練
這個時期的寶寶,脊柱、背部、腰部已漸漸成熟,所以從翻身到坐起是連貫動作的自然發展。此時寶寶會先靠著呈現半躺坐的姿勢,接下來身體會微微向前傾,並以雙手在兩側輔助支撐。但是如果傾倒了,就無法自己恢複坐姿,一直要到8個月大時才能無須任何扶助自己坐直。
●訓練方法:寶寶4個月左右時,媽媽就可用手支撐寶寶的腰背部,讓他維持短暫的坐姿。到了6個月開始學習坐立時,媽媽可在寶寶麵前擺放一些玩具,引誘他前去抓握,可以漸漸鍛煉寶寶的坐立能力。
●安全提醒:媽媽不要讓寶寶坐得太久。寶寶的脊椎骨骼未發育完全,如果長時間坐著,對脊柱的發育不利。
不要讓寶寶跪坐。寶寶兩腿形成“w ”狀或將兩腿壓在屁股下,容易影響腿部發展。最好是采用雙腿交叉向前盤坐的姿勢。
不可讓寶寶單獨坐在床上。如果將寶寶置於床上,床麵最好有與其身體呈垂直角度的靠墊圍在寶寶的側麵和後麵,以防有外力或寶寶動作過大而摔下床。此外,爸爸媽媽可將寶寶坐的空間用護欄圍起來,並在裏麵放些玩具,可讓寶寶有興趣地坐起來。
動一動:追光訓練
將手電筒蒙上彩紙,媽媽使彩色光束移動地照在地板上、牆上或低矮的家具上,爸爸抱著寶寶去追光,邊走邊說:“好漂亮的光啊,寶寶來抓。”多次重複後,媽媽再使彩色光束移動,爸爸抱著寶寶先不動,寶寶會自己伸手去抓光。這樣可以鍛煉寶寶的身體協調平衡能力、手眼協調和大動作技能。訓練時,媽媽移動光束不要太快,以免寶寶眼睛反應不過來。
動一動:感知、抓握全方位訓練
6個月的寶寶感知能力進一步加強;雙手功能有了提高,手裏拿到東西就會抓住不放。此時,爸爸媽媽可以為寶寶選擇下麵的玩具:
●有利於發展寶寶感知能力的玩具:用鬆緊帶拴在床沿的玩具小動物。寶寶清醒時,就會伸手抓取這些玩具小動物玩,甚至會放到嘴裏啃,通過玩、啃,獲得感知經驗。
●有利於鍛煉寶寶手的抓握能力的玩具:發展抓握能力的玩具要容易清洗、消毒;還要為寶寶準備能捏響的塑料玩具、橡膠玩具,如:塑料動物、橡膠娃娃等。
●有利於發展寶寶身體動作的玩具:能在寶寶俯臥的前方懸掛或擺放的有趣、好看的動物玩具、娃娃玩具等。爸爸媽媽在給寶寶選購玩具時,必須注意幾點:選擇抓握玩具的大小要合適,玩具約長6厘米,寬4厘米。玩具太大,寶寶抓不住、捏不響;玩具太小,寶寶易放入口中或誤吞。
說一說:為寶寶創造語言環境
寶寶身處的語言環境十分重要。其實語言環境的創設並不是刻意的,在日常例行的活動中,就有很多教寶寶學習說話的機會。
爸爸媽媽在照料寶寶吃喝、陪伴寶寶玩耍時都能教寶寶說話。爸爸媽媽可以對寶寶說說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對寶寶說說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這些都可以幫助寶寶把他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嚐到的東西和爸媽所說的話聯係起來。這些例行的活動,有的甚至每天都會發生。在不斷地重複中,寶寶的理解能力也會得到發展。那麼爸爸媽媽可以對寶寶說什麼呢?
把寶寶抱在懷裏,即便隻是在房間裏隨處轉轉,他也會對某些東西表現出想知道、了解的傾向,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就可以用語言為寶寶介紹。
隨著寶寶會坐會爬以後,可以探索的範圍更為廣闊了。當他坐著把玩某樣東西時,爬來爬去四處翻看東西時,爸爸媽媽都可以順著寶寶的“思路”對他說話,和他互動。
隻要寶寶在聽,就可以不斷地和他說話、和他玩。爸爸媽媽要注意把語言和身體姿勢都聚焦在寶寶正在注意的東西上,不要岔開話題說其他事。
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他會用微笑或肢體語言告訴你他是否很享受和你的互動。如果他表現出不開心,或者疲倦了,爸爸媽媽應該就此打住,不要強迫寶寶做他不喜歡、沒興趣的事情。
和寶寶說話時,應坐在寶寶正對麵的位置,使寶寶能夠清楚地看到你的口型、表情,說話速度要慢而明確。
親子互動:讓寶寶隨時聽見媽媽的聲音
本月的寶寶開始對周圍環境的互動有明顯的回應,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他在單獨一人時會產生緊張的情緒,如:睡覺前把寶寶獨自留在房間或床上時,他會大聲哭喊,表現他的抗議與恐慌。因此,爸爸媽媽要讓寶寶聽到你的聲音,對寶寶的情緒反應有相當的敏感度,隨時作出回應,讓他明白你沒有完全丟下他不管。這種安全感會給寶寶獨自睡的勇氣和信心。
親子互動:對寶寶的體態語言要及時回饋
6個月以內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但其實寶寶是有“思想”的,如張嘴笑是興奮愉快,吃了苦的就咧嘴,不舒服了就渾身亂動,餓了就會像小鳥一樣張開口把頭轉來轉去找奶吃,紅臉橫眉是要大便等。
父母對寶寶的體態語言要認真理解、及時回饋。如果寶寶得不到反饋,時間一久,寶寶就不“說”了,不哭也不鬧,這很不利於寶寶健康性格的形成,會埋下孤僻、內向等性格缺陷的“根”。
寶寶一般6個月大時可認識詞與物的關係。你說“歡迎”寶寶會拍手,你說“再見”寶寶會擺手。媽媽要認真閱讀寶寶的體態語言,從寶寶一生下來就應該與寶寶說話。護理時要把寶寶當成懂事的孩子,用兒語說,語速要慢,音調要高,句子要短、清晰,而且有音樂性、重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