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村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下屬的一個縣級市——鹿泉市。鹿泉市的前身叫獲鹿縣(當地人讀作“懷鹿縣”),該縣是全國經濟百強縣之一,經濟發展水平在河北省名列前茅。如果以石家莊市中心為原點畫一個坐標的話,京廣鐵路就是坐標的縱軸,石太和石德鐵路就是坐標的橫軸,鹿泉市大體在左下象限方向上包圍著石家莊市區,而平安村就位於縱軸上,鹿泉市的最南端。

獲鹿縣古稱石邑,秦統一後置石邑縣,隋時自石邑縣析置鹿泉縣。唐平定安史之亂後,為紀念勝利,因“鹿”與“祿”同音,取“抓獲安祿山”之義,改“鹿泉”為“獲鹿”。獲鹿縣的西北部為山區和半山區,東南部為平原地帶。平原地區土地肥沃,非常適於農業生產。本地是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幹燥,夏季炎熱多雨。全縣年平均降雨量為500~577毫米。轄區內物產豐富,農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也生產棉花、紅薯、穀、黍和各種水果、蔬菜。轄區內還蘊藏有豐富的非金屬礦藏如石灰岩、大理石等,這些礦產為近年來鹿泉市工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資源條件。

鹿泉市是一個有約34萬人的中等縣級市,下轄13個鄉鎮。平安村所在的寺家莊鎮位於全縣的東南角,而平安村又位於寺家莊鎮的東南角。寺家莊鎮是一個三縣交界的地方,它的東南方向與欒城縣交界,正南方向上則與元氏縣交界。平安村原屬雲升鄉,1995年鄉鎮合並時,隨雲升鄉整體並入了寺家莊鎮。曆史上(民國及以前),平安村東南部的許多村莊都屬獲鹿縣(現在大多屬欒城縣)管轄,平安村與這些村存在著傳統的通婚關係,這一點至今對平安村的語言和婚姻家庭發生著重要影響。比如,平安村的口音和其東部的幾個村子非常接近,而和北邊2華裏遠的雲升村(原鄉治,現在仍是一個集市)的口音有明顯差距。在平安村,來自欒城縣的媳婦甚至多於來自本縣的媳婦,就是傳統的通婚圈延續的結果。順便說一句,當年滿鐵調查中的一個調查點欒城縣寺北柴村就在平安村的東方偏南約30華裏的地方。

平安村的另一個地理特點是離市區近(距石家莊市中心11公裏),並且位於交通幹線上。京廣鐵路和107國道就從平安村的東側穿過,京廣鐵路上的一個小站就在村邊上,並與村莊同名。毗鄰大城市和交通線的特點對平安村的經濟文化和思想觀念的影響是明顯的。很多人在城裏打工。交通便利的優勢還使平安村發展起了較大規模的運輸產業。據村民估計,村民擁有的大型貨運汽車(俗稱半掛)在100輛以上。村裏年輕人的穿戴和城裏人並無兩樣,甚至頭發的顏色都不落伍。十幾歲的男孩子們嘴裏叼著煙卷,脖子上吊著手機,無所事事地在街頭閑逛。有的女孩子染著頭發,穿著吊帶裙和露臍裝招搖過市。保守的老年人看到這些,無不搖頭歎息。

平安村現有人口2394人,擁有耕地2873畝,2003年人均收入4470元(鹿泉市統計局,2003)。這是一個農業、工業、運輸業兼營的村莊。由於運輸車輛較多,平安村贏得了“運輸專業村”的美譽。除了運輸業之外,還有村民經營食品加工業、印刷業、奶牛養殖業、商品批發業等。這是一個富裕的村莊,這從村容村貌就可以看得出來。村中一半以上的房屋都是二層小樓,全部的街道都已經硬化,晚上路燈徹夜通明。現代化的生活用品已經進入大多數村民的家中。彩電幾乎家家都有,有些家庭還不止一台。電冰箱、洗衣機、摩托車也已經非常普及,甚至空調也不罕見。據我大致統計,90%以上的家庭擁有電話,四十歲以下的男人幾乎都有手機。

經濟社會發展在平安村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村民生活的商品化。村中為村民服務的商業服務業已經很發達。據統計,平安村共有商業服務業商戶32家,列表如下:

依據平安村和附近其他村莊的古老傳說(縣誌上亦如此記載),當地人的祖先是山西洪洞縣的移民。老人們說,咱們的祖先原來住在山西洪洞縣的老槐樹底下,老槐樹上還有一個老鴰(當地語,烏鴉)窩。當地的傳說還說,凡是從洪洞縣來的人都有一個特征,那就是小腳趾的趾甲外側還有一個小趾甲。我觀察了一些人的腳趾頭,大多數人的小腳趾確實如此。我曾就平安村的起源問題請教過平安村的高孟發先生。孟發先生從前當過村幹部,見多識廣,並且對宗族內的事務很關心。他目前是本族人辦紅白喜事時的“管事人”,並且在不久前主持編印了本支派(當地叫做“門”)的族譜。他從前當村幹部時,曾經借出差的機會到過洪洞,並參觀過位於太原市的“移民博物館”。孟發先生從博物館資料中得知,在明朝永樂(公元1402~1424年)年間,曾經有過數次大規模的移民,而洪洞則是這些移民出發前的集散地。當時的河北一帶經過元末農民戰爭和明初“靖難之役”的破壞,人煙稀少、土地荒蕪,急需移民墾殖。孟發先生結合本家族的族譜判斷,至少平安村的高氏族人就是永樂年間山西移民的後代。因為目前高氏族人中輩分最大的人,是高氏始遷祖的第21代孫,如果以平均每代30年計算,大概應當是600年左右。而從永樂元年(1402年)算起,到現在是602年。這說明傳說和家譜還是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