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道》
觀察現代世界的人類生活,亦即仔細地觀察芝加哥、巴黎、倫敦等都市,或者工廠、鐵路、機械、軍隊、大炮、軍防要塞、教會、印刷廠、博物館、三十層樓高的大廈等等,然後試著問自己,人類為了能過好的生活,什麼是最重要而且必須做的?這個惟一而且最重要的答案,可能是——徹底停止人們正在做的無意義的一切事情。像這種無意義的事物,大概占了現代歐洲社會全部活動的百分之九十九。
《人生之道》
以為用暴力可以確立人與人之間的秩序,這種妄想在代代相傳的情況下,特別地有害。在充滿暴力的團體之中生長的人,他們從不自間用暴力來強製別人是否必要?是不是好事?因為他們根深蒂固地相信,人類之中要是沒有暴力存在,根本無法生活下去。
《人生之道》
根本不用去想未來的事。現在,隻要為自己和別人的快樂生活而努力,就足夠了。“明天的事,就讓明天去煩惱吧!”——這真是偉大的真理。未來該做什麼,我們是無從了解的,所以我們的人生當中,到處都充滿了驚喜。有一件人們該做的事,隻有這件事永遠都不受時間限製,那就是——在現在這一瞬間,愛所有的人類。
《人生之道》
在現代的世界裏,所有的人類都不能沒有真理,不能沒有追求真理的意念而生存。所有不能舍棄的事情當中最不能舍棄的,是探求人類生存的真理,以及堅定地信仰真理。
《我的信仰是什麼》
如果二個人不知道別人的生存,不曉得快樂並不能帶來滿足,而且又不了解自己正一步步邁向死亡,那麼他連自己的生存都無法理解。
《人生論》
隻有拋棄動物性的個人幸福,才是人類生存的法則。
《人生論》
對動物來說,不以自己單一的幸福為目的的行動,就是和自己的幸福正麵對立,也就是否定了生存。不過,人類的情況卻恰好相反,僅僅指望自己一個人幸福的人類行動,才是完全否定了人類的生存。
《人生論》
舍棄個人的幸福,既不是美德也非美譽,而是人類生存的必然條件。
《人生論》
有一些人以為用暴力可以組織人類的生活。擁有這種妄想的人,尤其是不再去分別善惡的做法,特別對人有害。如果為了要有好的製度,就可以命令他人,或用軍隊來殘殺自己兄弟的話,那麼其他所有不當做的事,可能完全會消失。惟有如此,世界上的每一件事,都能稱之為好事。
《人生之道》
使用暴力會引起人們的憎惡。使用暴力來保衛自己的人們,不但無法確保自身的安全,還可能招致更大的危險。所以,用暴力來確保自身的安全,不但是一件愚蠢的事,還相當地不切實際。
《人生之道》
人類災厄的要因之一,是有一部分的人誤以為用暴力可以改善並組織人們的生活。
《人生之道》
在人類的生活當中,為了產生更偉大更重要的變化,而存在的一些令人咋舌的事物——舉凡數百萬武裝軍隊、新穎的道路、機械設備、博覽會、勞動公會、革命、路障、爆破、發明、空中飛行等,全都毫無用處,有用處的,隻是輿論的變化而已。改變輿論,既不需要思考也不用傷腦筋,而且也不需要推翻現有的東西,或是設計新奇的事物。人們隻要不被一些政府所偽造的早已毀滅死去的輿論所欺騙,就足夠了。人們隻能說出真正感覺到的事。如果是自己無心的事,就算隻是一點點,也不要說出口。因為隻要有人這麼做,即使是很少數,那些沒有用處的輿論,很可能就會快速地衰微,然後新生出真實的輿論。輿論一改變,讓人們苦惱的生活內容,可能就會自動地毫無麻煩地有所轉變。如果有人主張,為了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從苦難的災厄之中解放出來,必須要做一些就算是微乎其微的小事,這個主張即使隻是用說的,都令人覺得汗顏。人們隻要不說謊就夠了。人們隻要不上自己謊言的當,而且不去說自己沒有想過以及沒有感覺的事,那麼即使過了好幾世紀,革命家們或得到政權的革命家們未完成的大改革,就會很快地來到我們的生活裏。
(基督教與愛國心》
人們一直在注意自己的生活哪裏不好,以及什麼地方需要改善。然而,能夠改善的,隻有自己支配之下的事物——
自己。為了改善自己,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承認自己並不是好人。但是,人們都不喜歡承認自己的缺點。人們的所有注意力,通常不在自己支配之下的事物——自己,而在於自己能夠支配的情況之外的條件之,像這種條件,不管你如何去改變它,人們的處境幾乎都沒有辦法改善。這就像不管你搖晃酒瓶多少次,或是把酒換到別的容器裏,酒的品質都不會改變。因為在你隻關心自己能支配的事物之外的事物時,無益的、有害的、傲慢的(例如人們老是喜歡去矯正別人的不是)、凶惡的(人們認為妨礙公共福社的人,死不足惜)、頹廢的活動,便會開始。
《人生之道》
要領是不要想太多。如果連想都沒想,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人類就是因為什麼都想過,才會什麼都小題大作。
《十二月的塞瓦斯托量》
人類的頭腦不能完全了解事件的原因,但是尋找那些原因的願望植根於人類的靈魂中。不考慮那些情況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分別地來看,其中任何一種都可能似乎是那個原因,他抓住第一個他覺得可以理解的近似原因的東西,然後說道:“這就是那個原因!”在曆史事件中(人類的行動是觀察的主題),最早的最原始的自行出現的近似物是諸神的意誌,後來是站在最顯著地位的那些人(曆史上的英雄們)的意誌。但是,我們隻要透視任何曆史事件的本質——存在於參與其事的人們的總體的行動中——就知道,曆史上的英雄的意誌並不控製群眾,而意誌自身卻不斷地受控製。
《戰爭與和平》
世界上沒有人類無法習慣的事情,特別是在見到周圍的人都過著類似自己生活的時候,更是如此。
《安娜·卡列尼娜》
上天賦予人類的手足,是為了被賦予的原始目的而使用的。除了攝取食物之外,還要為了生產食物而勞動,讓我們的手足不至於白白地退化。手足不是為了要洗灌、磨煉,也不是為了把食物、飲料或香煙送到嘴裏而已。這是作為一個人的資格,也是人類神聖的義務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