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廷稱這場戰爭是宗教戰爭,即是基督教反對穆斯林、十字架反對彎月的戰爭。彎月指新月,是伊斯蘭教的象征。十字架是基督教的象征。每個參加出征的人,包括騎士、農民、小手工業者在內,胸前和臂上都佩有“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
公元1095年11月,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勒芒宗教大會上說:“在東方,穆斯林占領了我們基督教教徒的‘聖城,現在我代表上帝向你們下令、懇求和號召你們,迅速行動起來,把那邪惡的種族從我們兄弟的土地上消滅幹淨!”教皇還蠱惑人們:“耶路撒冷是世界的中心,它的物產豐富無比,就像另一座天堂。在上帝的引導下,勇敢地踏上征途吧!”由此開始了十字軍東征。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從1095年開始,共經曆3年,最後以“十字軍”勝利告終,這也是十字軍唯一取得的一場勝利。騎士十字軍兵分4路,1097年會合於君士坦丁堡,旋即渡海進入小亞細亞,攻城奪地,占領了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凱亞等城,大肆擄掠,於1099年7月15日占領耶路撒冷,進城後殺了7000人,接著按歐洲國家模式,在地中海沿岸所占地區建立若幹封建國家。十字軍橫征暴斂,促使人民不斷起義,政權動蕩不定。
沒有得到多久的太平,在1147年,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誌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十字軍發動了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塞爾柱突厥人於1144年占領愛德沙,是這次遠征的起因。出動較早的德意誌十字軍在小亞細亞被土耳其人擊潰。法國十字軍攻占大馬士革的企圖也落了空,故這次遠征未達到任何目的。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發生於1189—1192年間,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法國國王奧古斯都腓力二世和英國國王理查一世帶領。由於十字軍內部矛盾重重,此次遠征也沒有達到目的。德意誌十字軍一路上傷亡慘重,其軍隊也就隨之瓦解,隻剩下一些殘兵敗將繼續東征。腓力占領了阿克拉港後,於1191年率部分十字軍返回法國,留下了一些士兵。理查在敘利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攻占了塞浦路斯,並建立了塞浦路斯王國,又賣給了原耶路撒冷國王。以後,於1192年與埃及蘇丹薩拉丁簽訂和約。據此和約,從提爾到雅法的沿海狹長地帶歸耶路撒冷王國所有,耶路撒冷仍然留在穆斯林手中。
為了攻占穆斯林所控製的埃及,作日後行動的基地由教皇英諾森三世在1202年-1204年期間發動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主要由法國和意大利貴族組成,在沒有足夠的金錢付給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到埃及的情況下,十字軍按威尼斯貴族將領的建議轉去攻打紮拉城(現克羅地亞的紮達爾)。並利用拜占庭國內的糾紛轉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城三天。大戰過後,威尼斯占去拜占庭帝國八分之三的領土。而十字軍則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國和兩個附庸於君士坦丁堡的拉丁帝國的國家,分別是雅典公國和亞該亞公國。
最令人咋舌的是,竟然還出現過“兒童十字軍”,一共有三萬名兒童組成了一支十字軍在教皇和封建主的哄騙下,於1212年,兒童十字軍在法國馬賽啟程渡海,準備完成大人們未竟的事業。最終,這些孩子不是在風暴中葬身大海,就是被船主給販賣到埃及。在德國,兒童也是受騙參軍。大部份兒童因饑餓和疾病死在途中,幾千個兒童被拐賣,其他則流浪乞討。
到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並未得到封建君主們的支持。於是,教皇要求教士進行布道宣傳,將信徒、社會地位較低的貴族和破落的騎士加入十字軍。1217年,十字軍先到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城市阿克開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國年邁的皇帝約翰、塞浦路斯的於格一世和安條克公國的王儲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間,十字軍按慣例沿途擄掠。但在幾個月的戰爭中,疾病困擾著十字軍。適逢此時,穆斯林蘇丹阿迪爾死了。1221年,十字軍企圖進攻開羅。卻被穆斯林收複達米埃塔。第五次十字軍戰爭終告失敗。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率領下進行的第六次十字軍東征,從1228開始,使耶路撒冷在1229年暫回到基督教徒手中,但1244年又被穆斯林奪回。
由法國國王路易九世1248年發動的第七次十字軍東征,一開始順利拿下達米埃塔,但卻陷入被瘟疫折磨的境況。熬過瘟疫後,十字軍進攻開羅,就被由將領拜巴爾率領的奴隸騎兵(馬穆路克)打敗。結果,路易九世的弟弟阿圖瓦伯爵被殺,路易九世被俘。直到1254年,路易九世和與他的士兵才能被釋放回國。
1270年回國才十多年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又再次領導了一次東征,進軍突尼斯,這已經是第八次了。十字軍在突尼斯登陸不久,路上發生傳染病,路易九世染病身亡。路易九世的兒子兼繼承人腓力三世馬上下令撤退。此次十字軍東征以撤退收場。
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是由英格蘭的愛德華王子領導的,趕到北非救援路易九世,但已經無力回天。他在阿卡簽定了停戰協議,於1272年返回英格蘭繼承王位。
十字軍遠征持續了將近兩個世紀,羅馬教廷建立世界教會的企圖不僅完全落空,而且由於其侵略暴行和本來的罪惡麵目,使教會的威信大為下降。他們到來,對迎戰國來說就是災難的降臨。
十字軍打著“聖戰”的旗號,揚言要奪回聖城耶路撒冷,但當占領了耶路撒冷後,對穆斯林不分男女老幼實行了慘絕人寰的3天大屠殺。單在一所寺院裏,就有約1萬名避難者慘遭屠戮。寺院、宮殿和民間的金銀財物被搶劫一空,許許多多的古代藝術珍品被毀。這場屠殺以後,十字軍到“聖墓”前去舉行宗教儀式,隨後又投入了新的燒殺虜掠。
十字軍攻占君士坦丁堡時,對該城燒殺搶掠一星期,將金銀財寶、絲綢衣物和藝術珍品搶劫一空,使這座繁榮富庶的文明古城變成了屍山火海的廢墟。為了分贓方便,就把金屬雕塑熔鑄成塊件。
3、十字軍東征的影響
十字軍東侵在客觀上打開了東方貿易的大門,使歐洲的商業、銀行和貨幣經濟發生了革命,並促進了城市的發展,造成了有利於產生資本主義萌芽的條件。東侵還使東西方文化與交流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西方的文藝複興,阿拉伯數字、代數、航海羅盤、火藥和棉紙,都是在十字軍東侵時期內傳到西歐的。
十字軍東侵,促進了西方軍事學術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如西方人開始學會製造燃燒劑、火藥和火器;懂得使用指南針;海軍也有新的發展,搖槳戰船開始為帆船所取代;輕騎兵的地位與作用得到重視等。
從12世紀開始,即大約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後,回憶錄和歌曲形式的文學詩歌興盛起來。在中世紀黑暗年代的沉寂之後,十字軍史詩的發展和擴散被一些學者稱為“12世紀的複興”。
十字軍的的影響深刻,對當時可能是全球最強大、最具活力的穆斯林文明來說,東征及其造成的破壞打擊了伊斯蘭世界,動搖了穆斯林的信心;而對歐洲來說,十字軍東征則是一個起點,它推動著歐洲從一個黑暗的孤立時代走向開放的現代世界。
十字軍所遺留下來的,除了基督徒與回教徒之間新的敵意與封建體係的惡化,同時也暴露出新的文化。此外,由於很多領主陸續破產並在死後遺留土地給國王,造成了封建製度的衰落,不少農奴成為十字軍後不再回來。
新的詞彙隨著東征後加入到歐洲的語言裏麵,例如uslin(平紋細布)、divan(沙發床)和bazaar(市場)。歐洲人還帶回許多新奇的紡織品、食物和香料。這些新鮮貨品的需求,加速了貿易活動,意大利的商業城邦國家(尤其是熱那亞和威尼斯)亦因此得到發展。這種需求尚促進了自十四世紀開始的大發現時代。十字軍所帶回來的金銀財寶並增加了地方上的貨幣供應,大力提升經濟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