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香格裏拉在中國的雲南,也就是雲南的中甸。它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連綿起伏的群山之中、著名的梅裏雪山腳下,屬於迪慶藏族自治州。有趣的是,當地藏民有好多信奉天主教,他們自古以來就把梅裏雪山看作是不容凡人足跡踏入的聖山。1996年,雲南省人民政府組織了調研組,對“香格裏拉”展開為期一年的研究,從七個方麵進行論證,得出“香格裏拉就在雲南迪慶”的結論,並於1997年9月14日在迪慶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宣布這一結論,引起了國內外對迪慶——香格裏拉的極大關注。2001年,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州府中甸被正式批準更名為“香格裏拉”。有此一說的重要理由是這裏的風情、風景等與小說中描繪的極為相似。
還有人說,香格裏拉是一種令人類向往的地方,是心靈中的理想國度,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真實地存在,一如中國的桃花源一樣。不過,它的原型在中國西南的橫斷山脈中,因此現今人們普遍認為:在雲南、四川、西藏交界的藏區為希爾頓筆下的香格裏拉,而且還有一個更為主要的原因,那就是當年的洛克就在這一地區活動了數十年。
神秘而又美麗的“香格裏拉”究竟在哪兒呢?以上幾種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迄今為止並沒有定論。也許,“香格裏拉”本身就是一個美好的象征,它並不是哪一塊特定的地域,隻能活在人們記憶的裏。
“小檔案”
美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筆下的“香格裏拉”與中國有許多不解之緣。一是雖然詹姆斯·希爾頓本人沒到過這地方,但是他的小說素材來自美國人奧地利血統的洛克的探險照片、日記、記錄。洛克是美國夏威夷大學的植物學教授,曾應《國家地理》雜誌的稿約來到中國的西南邊陲地方進行植物學考察研究,在中國生活、工作近三十年,直到解放前夕才離開。二是小說結尾與中國的桃花源記相似,四個西方人士離開後想要再次返回卻無法找到歸路,與桃花源記結尾異曲同工。三是小說中提到了道家和儒教、基督教。除了道家和儒教是中國所特有的人文景觀外,在我國西南的雪域高原,藏傳佛教已廣為流傳,19世紀西方的傳教士已開始在我國西南地區傳播基督教。現在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一些地方還保存有基督教堂。四是文中提到的“香格裏拉”是藏語中的“香巴拉”的音譯,都含有“寧靜美好”與“心中的日月”的意思,與藏語“香巴拉”的意思也十分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