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不論哪一種說法都不能讓人們心悅誠服。正當這個謎團爭來論去,無法終止的時候,又冒出一種新的說法:佛燈是“天上的星星反射在雲上的一種現象”。提出這種觀點的是一些飛行員。他們指出,如果在夜間無月亮的時候駕機在雲上飛行,鋪天蓋地的雲層就像一麵鏡子,從上向下不易看到雲影,隻能看到雲層反射的無數星星。這就是飛行員中常見的“倒飛錯覺”,即天地不分,或者是頭向下在飛行。正是因為這樣,在月黑星燦的夜晚,如果有雲層飄浮在廬山大天池文殊台下,天上的星光反射在雲上,就有可能出現佛燈現象了。由於半空中的雲層高低不一,飄移不定,所以它反射的熒熒星光也不固定,有時高,有時低,有時靜,有時動,從而出現佛燈閃爍離合、變化無窮的奇妙現象。可是,又有人反對。他們提出,為什麼在其他山區就不能見到這種雲層反射星光的現象?為什麼即使在廬山也隻能在特定地點看到“佛燈”呢?這樣,佛燈現象又陷入了不解的迷霧中。
廬山佛燈的神秘還在於它不是經常出現,即使居住那裏的山民,也有的幾十年難得一見,甚至一生也與它無緣。因此有人說,解不開也不該去解這樁千古疑案,還是“不識廬山真麵目”好,就讓那佛燈,那幽穀,永遠神秘下去,廬山才會永遠神秘迷人……
“小檔案”
峨眉山佛光的發現者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7年)的蒲海通,他上山采藥時,眼前突然出現了絢麗的光環。從西域天竺國(今印度)來的寶掌和尚說:“那是普賢菩薩顯靈,化度一切眾生。因此來到峨眉山的人隻要見到佛光,就認為自己與普賢菩薩有緣,甚至有人不顧性命,從山頂縱身躍入光環,希望由此受到菩薩的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科學工作者研究後認為:佛光是日光在傳播過程中,經過障礙物的邊緣或空隙間產生的展衍現象,是由衍射作用而形成的,由於不同的單色光就逐漸擴散開來,在人們的眼前出現一個彩色的光環。那麼,為什麼人們隻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呢?主要原因是:雖然雲層中的水滴和冰晶點很多,但人們各自所見的光環,隻是各自眼睛所視為頂點的那個光錐麵的水滴或冰晶點作用的結果。就像各自對照著一麵小圓鏡,可看見的自然就隻有各自的身影了。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影隨人動、人去環空的現象,目前還沒有找到科學合理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