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對政協九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第3525號提案的答複(1 / 3)

[2001]水規劃辦字第255號

安啟元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建議把渭河幹流綜合整治工程列為國家重點工程的提案收悉,現就有關水利問題答複如下:

渭河自西向東流經甘肅省東部和陝西省關中平原,於潼關注入黃河。沿河兩岸土地肥沃,灌溉農業發達,城市集中,人口密集。渭河流域農業用水量較大,用水時間集中,沿河城市生活和工業主要采用地下水。由於連年大量超采地下水,關中地區地下水位大麵積下降,已形成了多處下降漏鬥;加之汙水排放量的增加,渭河水汙染狀況日趨惡化;現有防洪工程體係仍不完善,堤身質量較差,抗洪能力低。為適應中央提出的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的要求,保障渭河幹流兩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開展渭河幹流綜合治理規劃,對渭河幹流進行綜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

渭河幹流綜合整治工程包括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是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應在充分考慮陝西省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前提下,製定切實可行的綜合治理規劃,加大節約用水力度,對現有灌區實施節水改造,限製耗水型工業的發展。對具體的工程項目,應按照工程規範的要求,開展深入的前期工作,並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報批。

我部對渭河幹流綜合整治問題十分重視,在“九五”期間,已安排建設了渭洛河下遊近期治理工程和部分灌區節水改造工程。目前,我部已組織對《陝西省渭河中遊幹流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三門峽庫區陝西返遷移民防洪保安工作可行性研究報告》及《陝西省三門峽庫區渭洛河下遊近期治理工程調整概算報告》進行了審查。陝西省正在進一步完善有關前期工作,落實工程建設條件。

渭河中下遊地區為資源型缺水區。我部對渭河流域的水資源問題也非常重視,已將關於陝西省涇河東莊水利樞紐項目建議書的審查意見報送國家計委。已組織包括工程院院士在內的有關單位專家,對九甸峽水利樞紐工程及引洮入渭工程沿線進行了實地查勘。我部已委托黃河水利委員會開展引洮入渭有關規劃問題研究工作。

目前,陝西省報批的工程項目較多,建議請陝西省有關部門統籌考慮全省水利建設規模和投資可能。確定工程建設排序,研究合適的建設時機。我部將根據中央西部大開發政策的有關精神,在渭河幹流綜合治理規劃的指導下,對工程的立項建設予以支持。我部將會同國家有關部門,根據陝西省渭河幹流綜合治理規劃前期工作進展情況,組織有關專家對渭河規劃工作和有關工程進行谘詢、指導,以便使渭河幹流綜合治理工程有關方案和措施更加合理。

感謝你們對水利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001年8月29日

附: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提案第3525號

案由:建議把渭河幹流綜合整治工程列為國家重點工程案

審查意見:建議國務院交國家計委、水利部、環保總局分別研究辦理

內容:

一、渭河是陝西母親河

(1)渭河概況。渭河是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鳥鼠山,全河長818公裏,流域麵積6.24萬平方公裏,於鳳閣嶺進入陝西,至潼關縣注入黃河。陝西境內流長502.2公裏,流域麵積3.33萬平方公裏,分別占渭河全長和總流域麵積的63.33%和53.7%。渭河幹流寶雞峽林家村以上為上遊,為土石山區與黃土丘陵區;林家村以下至潼關為渭河平原,其中林家村至鹹陽鐵橋為中遊河段,長176.6公裏;鹹陽鐵橋到潼關屬下遊河段,長209.8公裏。渭河(陝西段)流經寶雞、虢鎮、岐山、眉縣、扶風、楊淩、武功、周至、興平、戶縣、鹹陽秦都區、西安、高陵、臨潼、渭南、華縣、華陰、大荔、潼關等數十城鎮,包括寶雞、鹹陽、西安、渭南四大城市與楊淩區。

(2)渭河流域關中地區是陝西持續發展的基礎。渭河流域關中地區集中了全省52%的耕地,75%的灌溉麵積,60%的人口,85%的工業,65%的農業,75%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全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楊淩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寶雞高新技術開發區與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構成陝西省新世紀的“關中高新開發帶”,是陝西持續發展的基礎。位於關中中部的西安市是陝西省會城市,也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和旅遊的中心。機械工業是本區工業體係的重心,在工業各部門中居主導地位,民用機械工業固定資產原值列全國第五位,西北第一位。在20多個行業中,電力機械、儀器儀表、精密機床、重型道用機械、石油機械、工程起重機械等六個行業在全國具有優勢和競爭實力。國防工業規模大、實力強、門類齊全,總體實力居全國前列。其中航空、航天和精密機械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全區具有目前全省最發達的交通網絡。區內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75處,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與秦嶺自然風光使旅遊業成為陝西新的經濟增長點。關中盛產小麥等農產品,其中油料作物是全區第二大經濟作物,水果的產量也占全省2/3以上。關中不僅是陝西的經濟發展帶,而且是新歐亞大陸橋的中樞,西北之門戶,是西部開發的第一階梯。關中地區集中了40多所高等院校和30多所民辦高等院校,是全國最大的教育基地之一。以楊淩農業高新產業示範區和西安、寶雞高新技術產業區、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關中將和北京、上海並列為中國的三大“矽穀”,是支持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