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替代能源供需變動及與油價相關性分析(1 / 3)

石油價格的上漲迫使人們尋找替代能源,由於天然氣、煤炭儲量豐富,自然成為石油重要的替代品。根據《世界能源展望2007》預測,從2005年到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將增加55%,年均增長率為1.8%,能源需求將達到177億噸當量。化石燃料仍將是一次能源的主要來源,在能源需求總量中占84%。其中石油仍是最重要的燃料,盡管它在全球需求中的比重從35% 降到32%,但203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達到1.16億桶,比2006年增加3200萬桶,增長37%。從煤炭需求看,從2005年到2030年,煤炭需求量將上升37%,其在能源需求中的比例將從25% 提高到28%。煤炭用量增長大多來源於中國和印度。天然氣比例適度增加,將從21%上升到22%。電力用量將翻一番,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從17%上升到22%。

一、石油替代品價格變動狀況

作為能源,石油的替代品很多,除了天然氣、煤炭以外,還有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

(一)天然氣

天然氣來自地下天然氣儲層,它是一種由多種化學成分組成的氣體,其中主要是甲烷(CH4)。從氣田中開采的或與原油伴生的天然氣是一種由氣體和液體(其中一部分無法轉化為能源產品)組成的混合物,隻有經過加工後才會成為一種可銷售的氣體。與石油伴生的天然氣稱為伴生氣;不與石油伴生而從氣藏中開采的天然氣稱為非伴生氣。由於天然氣與石油同屬化石能源,可能存在伴生關係,因此其價格相關性比之其他能源也更強。本書不少地方將天然氣與石油作為統一體進行分析,統稱為“油氣”。

考察天然氣的開采曆史,已有130多年。19世紀末,英國化學家和物理學家邁克爾·法拉第首次將天然氣體液化。1873年德國工程師卡爾·馮·林德在慕尼黑製造出將大量氣體連續液化的製冷機。1912年第一家天然氣企業在美國弗吉尼亞州建成。1959年第一艘天然氣運輸船誕生。隨著天然氣應用技術的發展,天然氣日益成為重要的能源。1973年天然氣在全球主要能源供應總量中還隻占16.2%的比重,現在則占到21%的比重。2004年世界經濟論壇對企業管理者做了一次調查,有48%的企業領導人認為,未來的替代能源是天然氣,40%的人認為是煤炭,8%的人認為是核能,4%的人認為是氫能源。荷蘭皇家殼牌石油公司規劃者預測,2025年液化天然氣將超過石油,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

天然氣使用麵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過高,因為其氣體狀況,運輸中需要巨大穩定的輸氣管道,這需要事先投入很大的資金。比如,一條能夠生產5噸液化天然氣的生產和運輸線,就需要投入50億美元。當然,液化氣可以通過油輪運往世界各地,但液化氣的使用也需要建設新的造價高昂的基礎設施。從目前情況來看,液化氣隻占世界天然氣供應總量的1/10,短時間內這一比例不會很快擴大。

此外,在運輸過程中存在潛在的危險,比如管道運輸中的安全問題,尤其是當這種能源儲備地區本身市場規模十分有限時,如北部非洲地區、西非、南非、加勒比地區、中東、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的西北部、阿拉斯加地區,天然氣被液化後需要輸向市場需求更強盛的地方,由此運輸線路會被拉得很長。不過,目前新壓縮技術的出現,使得天然氣體積隻占原來氣體狀態的1/600,液化天然氣有望成為像石油那樣運輸的商品。

專家們似乎對世界天然氣的儲量豐富,未來供應不成問題的看法深信不疑。根據專家估計,現在世界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150.2萬億立方米,其中俄羅斯天然氣資源最為豐富,其儲量為48萬億立方米,占到世界儲量的3/4,居世界第一;伊朗近23萬億立方米,居第二;卡塔爾,11萬億立方米,居第三。2004年全世界已有17個國家向外輸出天然氣。除俄羅斯、伊朗、卡塔爾外,阿爾及利亞、印度尼西亞也是世界主要的天然氣輸出國。此外,安哥拉、委內瑞拉、沙特阿拉伯、埃及也擁有豐富的天然氣儲備。目前這些國家都在注入資金,希望成為這一巨大市場的一員。當新的基礎設施出現後,天然氣的市場價格將會大幅下降。因此專家們估計在未來10年裏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將下降35%~50%,與此同時,輸送和二次氣化的價格也將下降45%。

從需求看,2004年全世界已有40個國家進口天然氣,每年天然氣交易量達到1.2億噸。此外,為補充高峰時需求,全世界還擁有200個從儲罐中抽出液化天然氣處理裝置。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氣處理裝置,大部分集中在東北部地區。美國、墨西哥等國已看到天然氣市場的巨大機遇,正在該領域增大投資。美國能源信息署稱,到2020年美國將麵臨著大約5萬億立方英尺的供給缺口。為了避免供給不足,美國希望擴大進口,即2020年液化天然氣進口量達到每年0.8萬億立方英尺或滿足3%消費量的目標。無疑,天然氣的需求量還會在目前的規模上繼續增長。

從天然氣價格看,國際市場上天然氣價格通常與燃料油或與原油價格掛鉤,近年隨著石油價格的攀升,天然氣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尤其2006~2008年,天然氣價格漲幅較大,與2002年價格相比,平均上升了2.28倍,而這期間經合組織的原油價格上升了1.5倍。顯示的是發達國家天然氣價格變化情況,從中可見,1999年以前,發達國家中主要的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天然氣交易價格較低,位於世界第三大天然氣進口國的日本天然氣進口價格則高出很多。隨著輸氣管道建設和液化天然氣運輸業的發展,天然氣市場的世界化進程在加快,北美、歐洲、亞太等幾大區域市場天然氣交易價格已呈現出趨同的現象。

天然氣主要出口國是否有必要成立一個近似歐佩克那樣的輸出國組織?2007年伊朗前總統阿裏·哈梅內伊提出這樣的想法。俄羅斯、伊朗、卡塔爾三國天然氣出口占到世界天然氣出口的近55%。天然氣壟斷組織一旦建立,將控製世界一半以上的天然氣貿易與價格。俄羅斯最初表示出歡迎的態度,但最後予以拒絕。這是因為歐美國家對成立“天然氣歐佩克”計劃進行了激烈的批評,它們不希望世界能源市場再出現一個卡特爾。不過,2008年10月“天然氣歐佩克”的設想似乎複活,伊朗、俄羅斯和卡塔爾三國在德黑蘭召開會議,商定在天然氣出口問題上將協調行動。

與石油不同的是,由於管道建設是在雙方就條件和長期供應量達成一致後才會開始,因此就氣體形式的天然氣而言,國際市場幾乎沒有尚未賣出的天然氣。所以,有學者認為,即使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組織,也未必能夠很快獲得像石油輸出國組織那樣大的權力。

(二)煤炭

煤炭是比之石油、天然氣被人類更早使用的能源。不過,由於煤炭發電汙染較大,隨著人們對環境的強調,煤炭在西方國家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在中國,煤炭卻是最主要的燃料。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除上海市外,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63%縣級行政區劃裏都有不同質量和數量的煤炭資源。2001年全國已查明煤炭儲量7241億噸,2003年中國原煤產量16.67億噸,占世界煤炭消費量的31%,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的煤炭勘探程度較低,適於露天開采的儲量少,經濟可采儲量(即實際能開采並加以利用的儲量)較低,人均煤炭資源占有量低於世界人均水平,產煤區與主要消費區相隔較遠,各類煤炭企業眾多。這意味著:①經濟高增長或過熱將導致煤炭需求大增;②油價上漲帶來的煤炭運輸成本提高將導致煤炭價格上漲;③因安全問題對小煤窯實行關閉的政策,可能會進一步促使供應緊張,價格上漲。

一般來說,供給增多價格下降,供給減少價格上漲。不過,觀察中國曆年煤炭產量、消費量與價格變動情況,我們看到的卻是相反的情況:1997~2000年,中國煤炭價格隨原煤產量不斷下降而下降,盡管消費量超過了供給量,即供不應求;2000年後煤炭價格又隨產量不斷上升而上升,盡管後來出現供過於求現象。

分析這種現象,可以從幾個方麵進行解釋:

(1)政策變動對煤炭市場周期性波動的影響。20世紀80年代初期前,中國的煤炭工業主要掌握在國有重點煤礦企業手中,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國內經濟出現快速增長,單靠數十家大企業越來越難以滿足不斷擴大的經濟體對能源的需求,煤炭市場一度出現嚴重的短缺現象。此後,農村經濟改革,政策放寬,鄉鎮企業蓬勃興起,帶動了鄉鎮煤礦企業的大量出現。1997年鄉鎮企業最多時達到8萬多家。1990年國有重點企業的煤炭產量比重已經下降到44.5%,不及地方國有企業19%和鄉鎮企業36.5%比重之和。1995年鄉鎮煤礦企業煤炭產量比重達到最高點46.2%,國有重點企業占比下降到37.3%。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受到影響,GDP增長率逐年下降,即從1996年的9.59%下降到1999年的7.14%;相應地煤炭消費量連續4年呈負增長:-3.77%、-7.01%、-2.41%和-1.45%。煤炭的銷售問題成為很多生產企業麵臨的問題。為了推銷煤炭,一些國有煤炭生產企業將采購人員請進礦區招待所住著,好吃好喝地招待著,以推銷所生產的煤炭。不過,2001年12月中國入世後,隨著國民經濟進入快速發展軌道,以鋼鐵為代表的高能源消耗型產業投資過度,導致電力、煤炭供應緊張,推動煤炭價格上漲,而一些中間環節倒買倒賣煤炭,更使煤炭市場價格上漲。煤炭銷售從買方市場轉向賣方市場。

2003~2007年鋼鐵產量以20% 以上的速度增長,火力發電量增長達到兩位數,處於12.5%~16.6% 增長水平上。

(2)石油價格暴漲對煤炭價格的影響。近年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尤其是2007年以來油價的暴漲(2007年油價增長近1倍,到2008年上半年一度突破147美元1桶),使得人們尋找起新的替代能源,或擴大煤炭的使用量,從而促使煤炭價格的上漲。比如,歐洲一些企業開始從美國大量增加煤炭進口。而中國的煤炭過去有出有進,2007年以來出口大幅度下降,進口大幅度上升。2007年中國出口煤炭5317萬噸,同比下降16.0%;進口煤炭5102萬噸,同比上升34%;淨出口215萬噸,比上年下降91.4%。

2006年以前煤炭進口省區主要是廣東、廣西,2007年煤炭進口省區由南向東擴展,不僅越南首批煤炭進口專列進入廣西,而且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都明顯增加了煤炭進口量,其中浙江煤炭進口量成倍增加。

(3)社會煤炭庫存減少對煤炭價格的影響。庫存不足使得煤炭價格上漲。2000年以來煤炭庫存最高時期也不過1.49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