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油價變動對石油工業生產的影響(1 / 3)

自20世紀60年代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人類第三代主體能源後,全球經濟進入到能源和資源約束型時代,石油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性物資,其生產狀況與各國經濟命運息息相關,其價格波動幾乎影響到國民經濟各個行業。

一、石油工業的產業鏈

石油作為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和最初級的化工原料,處於諸多行業的上遊頂端,同時其涉及的下遊產業鏈長而寬,繁複成網,影響力很大。由於石油工業部門中包括天然氣,因此下麵分析的石油工業產業鏈包括了天然氣。

石油工業的產業鏈可以分為上遊、中遊和下遊。上遊包括石油勘探和開采,以及為此活動提供的設備製造和相關服務等;中遊包括燃料煉製與油品加工、石油化工品的生產、技術研發與工程服務,以及各環節的物流與貿易等;下遊包括成品油和石油化工品的零售與批發、原油與成品油的進出口貿易等。

分析石油價格對石油工業企業經營與盈利狀態的影響,比較複雜,某些環節影響比較直接,傳遞鏈短而明顯,企業經營成本對油價的反應非常敏感,比如油價上漲直接導致耗油高的航空企業運輸成本的急劇上升。某些環節影響比較曲折和委婉,如石油產業鏈下的化工鏈,化工鏈下的子行業眾多,有石油化工品,有以石油化工品為原料的基礎化工及其製品,如塑料、化纖、橡膠等。這些子行業的經營狀況與油價的波動關係密切,但又比較間接,兩者間的敏感度既取決於成本比例關係,還取決於上中下遊價格傳導能力和傳導能力的動態變化。

就油價對石油產業各環節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油價波動直接影響到原油、天然氣的煉油、成品油以及高耗油產業(如航空、汽車等運輸行業);油價波動間接影響到相關能源業,如煤和電,以及原油、天然氣的石油化工、基礎化工及製品(如塑料、化纖和橡膠等)。從長期來看,煤、電與油價的波動呈正相關,但在短期內則不一定,這主要是因為用油與用煤或用電之間存在著轉換成本,在部分行業中則難以轉換,如航空業。油價波動與化工企業的敏感度與上下遊的價格傳導能力關係極大。目前來看,上市公司中石油化工業、塑料、化纖和橡膠業受油價波動的影響比較明顯,而對化肥業影響相對較小一些。

為了分析方便,這裏擇其主線進行勾畫。石油業及其下遊產業鏈主要有三條:一是煉油業,對原油進行加工的產業;二是相關能源業(煤、電)和一些高耗能業,具體包括以油為主要能源的行業即航空業、汽車業和汽車交通運輸業等,高耗能產業如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業和鋼鐵等與油價間接相關行業;三是石油化工、大宗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化工及化工製品業,這些行業包括塑料行業、化纖行業、橡膠行業、化肥、農藥等。這一化工產業鏈較長較寬,油價波動對這一化工產業鏈的影響非常複雜。此鏈條下的下遊產業受油價波動的影響間接,影響的大小取決於油價與下遊化工製品間價格傳導力的強弱。價格傳導力強的行業,受油價上升的影響小;而價格傳導力弱的行業,受油價上升的影響則較大。

二、油價變動對石油開采業的影響

(一)原油技術成本的構成

原油技術成本通常由勘探成本、開發成本和生產維護成本三個部分組成。勘探成本用於新油田的發現;開發成本用於已發現油田的開發,占全部投資的很大比重;生產維護成本相當於操作費用,用於確保油田保持良好生產狀態,以及提高采收率。

勘探成本包括地質的和地球物理的勘察以及打探井費用,通常包括一直到發現第一口井為止的費用。開發和生產維護成本包括開發井費用的攤銷、油藏工程作業的費用及全部油田設施建設費用,通常也包括油田集輸費用。這三部分成本的相對重要性在不同的油田之間差別很大。據估計,勘探成本約占總成本的10%~20%,開發成本約占40%~60%,生產成本約占20%~50%。

石油生產成本是決定原油價格的基本因素,也是石油在經濟上能否同其他能源競爭的決定性因素,但是石油生產成本並不直接對國際石油市場價格產生影響,而是通過影響生產者的產量決策,從而影響供應市場的石油數量,引起價格的變動。另外,—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石油生產成本上升並不會立即引起價格變動,而隻有當生產成本的改變足以影響供應數量時,它才可能引起價格的變動。由此可見,石油生產成本最終會影響到總供給。從總供給方麵來看,首先生產水平受總儲量的製約,總儲量又受新增儲量的影響,而新增儲量主要依賴勘探開發投資的增加而增加,勘探開發投資的增加則取決於價格的刺激作用有多大。如果價格上漲的水平足以刺激邊際油田的開發,那麼大部分產區的石油產量肯定增加,同時會加快勘探步伐。如果價格水平不足以刺激投資的流動而引起生產下降,則會導致供應緊張。因此,刺激投資增加或引起投資減少的臨界點在於邊際油田的生產成本。如果價格足以刺激邊際油田的開發,總供給水平就不會發生較大變動。雖然邊際油田的生產量不足以引起產量的重大變化,但它卻左右著勘探開發投資的取向。

由於原油的產地、埋藏地質條件、化學和物理性質以及開采方法與技術等的不同,各個地區之間所產石油成本可能差異很大。例如,中東石油的生產成本一般為每桶0.5%~5美元,非洲為3~10美元,美國為10~15美元(阿拉斯加是10~20美元),英國北海是10~25美元。

因受級差地租影響,國際石油價格一般向高成本石油和替代能源的價格看齊。換言之,世界石油價格不是依據成本低的生產區來定價的,而是依據成本高的生產區來定價。因此,高成本地區的石油生產決定了石油價格的最下限,而低成本地區的石油決定價格的波動幅度。到目前為止,全世界自然條件優越的石油資源幾乎都已開發,新資源勘探隻能向那些自然條件越來越惡劣的地區,如深海、極地以及沙漠深處轉移。同時,在傳統產區,為了維持或提高產量,不得不采取強化措施。因此,不管是老油田還是新油田,石油生產成本都呈上升趨勢。另外,石油工業本身就是一種成本遞增性產業,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在生產上的應用隻能在一部分領域內降低生產成本,而在大部分領域內則是使成本增大。由於石油工業的這一特殊性,隨著開發和生產條件的困難增加,石油邊際生產成本總是不斷上升,因而石油價格的下限實際也在上升。20世紀70年代以後,石油勘探開發投資成倍增加,單位發現成本也在大幅度遞增,新增儲量與投資增加之間不成比例關係。

目前的高油價將推動全球勘探開發投資進一步增長。在油價預期走高的情況下,石油公司紛紛調高2008年投資預算使用的價格。美國萊曼兄弟公司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石油公司投資預算使用的原油價格參數上升到67.91美元,比2007年高出10美元左右。影響勘探開發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技術服務價格、勘探開發地區轉移等因素。其中技術服務價格的影響比較大,雖然近期工程技術服務價格的上升有放緩趨勢,但仍然會維持在較高水平上,特別是工程技術人員的短缺將使成本提高;北美和歐洲老產油區產量繼續下降,深海投資快速增長也會提高勘探開發成本的水平。

(二)石油開采業與國際油價的相關性

影響石油開采企業利潤的主要因素是國際油價的變動。由於石油開采業處於石油化工行業的最上遊,企業享受著產品需求和價格大幅度提高帶來的收益,同時石油價格高漲也促進石油開發步伐的加快。由此與石油開發相關的石油設備行業,如原油開采企業、石油工程承包商、石油機械製造商、油田修理和管道輸送等企業,也成為石油價格上漲受益者之一。

近年國際油價幾經波折,由於開采成本相對穩定,油價大幅波動必然引致開采業公司業績大幅波動。在國際油價持續高位徘徊狀況下,油價上漲對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產生積極正麵的影響,石油開采行業盈利能力及資金收益達到曆史最高水平。

石油天然氣開采業與國際油價的相關性極強,國際油價上升行業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均上升,同樣國際油價下降時,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均下降。

反映的是石油天然氣開采業銷售收入與利潤季度變化情況,可以看出隨油價上漲,油氣開采業銷售額和利潤都在不斷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原油開采企業的完全生產成本略高於國際水平,中國平均約為14~18美元/桶,國際約為14美元/桶;同時,中國各大主力油田基本上處於中後期開采階段,開采成本有逐漸上升趨勢。在原油勘探沒有突破性進展的情況下,開拓海外原油勘探市場、拓寬原油進口渠道、建立石油戰略儲備,就成為中國原油開采業戰略發展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