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就能源價格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進行了文獻的梳理和實證研究,認為油價對經濟的影響與一個國家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單位GDP的能耗、原油進口依存度、消費者對石油及石油衍生產品的需求彈性等因素密切相關。
第一,石油消費大國的GDP增長與油價變動之間存在相關性。但是油價下跌對該國GDP增長的影響相對較小,因此油價波動對經濟影響存在著不對稱性。換言之,當油價波動時,無論上漲還是下跌,“分配效應”對經濟都存在負麵的影響;而“總量效應”則不是:油價上漲時為負麵影響,油價下跌時為正麵影響,兩類效應相互抵消的結果是油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不顯著。
第二,油品作為交通運輸的關鍵燃料,相對於其他部門而言,可替代性有限。因此當這些部門在遭受石油價格上揚衝擊後成本上升,並通過產業或部門的關聯性轉移到其他部門,由此成為其後經濟危機爆發的主要原因。20世紀70、80年代兩次大的石油危機後主要石油消費國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現象說明了這點。因此可以認為油價的持續上漲會導致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進而抑製消費需求,降低和減緩經濟增長的速度。
第三,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裏要作出協調一致的決策,現在似乎變得比較困難。這是因為在經曆了多次不同的石油價格變動之後,主要石油消費國的企業和居民對於高油價的忍耐性在延長,他們不再像早期石油衝擊那樣表現出同等程度的不安並采用相同的解決方法。在油價上揚突破臨界點之前,進口需求未出現大幅下降,各國經濟增長的步伐並未停止。這意味著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紀元,即不易受到較高油價和石油衝擊的影響,石油價格逐漸上漲時對經濟的影響似乎變得相對溫和起來。
第四,油價變動對不同部門的影響是不同的。例如油價上漲(或下跌),有些部門(如能源密集型部門)的勞動和資本需求會減少(或增加),而有些部門(如能源開采部門)的勞動和資本需求會增加(或減少),但是由於專業化的勞動力之間轉移的成本(勞動力的流動性成本和再培訓成本)非常高,加上短期內,資本在不同部門的重新配置非常困難,結果造成失業率的上升和資源的未充分利用,導致經濟302——
衰退。
第五,無論油價上漲或下跌,廠商都不能協調相互之間的行為以達到廠商的最優化。這是因為單個廠商僅知道油價波動對自己產量和定價的影響,但不知道其他廠商對油價波動的反應,由此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經濟的衰退。這種協調的困難性可以視為是油價波動導致外部不經濟的一種表現。